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省级建议提案
葛亮等2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江苏省会南京的文学资源创意园区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9年,南京成功入选“文学之都”,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南京市充分发挥中国首个“文学之都”的品牌力与引领力,努力以文学提升城市空间内涵价值,促进与文学相关的创意产业发展,进一步浓厚城市文学氛围,赋能城市发展,高标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文学之都”。
一、关于有计划有规模地对目标历史建筑群进行活化、修复及重建,将其改建为江苏创意文学园的建议
(一)构建“1+N+X”开放式文学城市空间。2019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都”称号后,南京出台了《南京“文学之都”建设规划纲要(2020-2023)》,规划纲要中提出构建“1+N+X”开放式文学城市空间的规划。截至目前,已建成1个枢纽型的世界文学客厅,吸纳锦创书城、仙林可一书店、文都·玄武门等6个示范空间成为“城市文学客厅”(N),选择全市文化景点、故居纪念馆、文创书店等1000多处文学场所,进行“世界文学之都地标”挂牌(X)。在结合历史建筑活化方面,我市开展了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竞赛及伙伴计划,首期以“文都焕新·建筑可读”为主题,选取南京大校场机场瞭望塔和第二机床厂大厂房28号楼两处历史建筑为设计对象,打造培育有故事、有内涵、有影响、有效益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试点和分布式文学空间。
(二)高质量发展文学资源创意类文化产业园区。2022年12月15日,我市出台《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数字文化产业园区)、示范空间(楼宇)认定管理办法》,完善全市文化产业园区考核评价体系,将文学、艺术等创意类文化产业园区纳入推荐范围,提升文学资源创意类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和质量;充分发挥“世界文学之都”资源优势,在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推动以“南京世界文学之都”为主题的内容产业、文旅融合、出版版权、艺术展演、装备研产等数字化转型,支持以文学资源为内容的数字新业态不断出新、市场不断细分、规模不断做大;以城市有机更新为目标,基于构建新消费场景,营造文学资源类文化产业园区新生态,加速传统文化产业园区向文学艺术街区转型,走“内涵式发展、外延式扩张”并举的发展战略,强化文学资源创意园区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二、关于在园区中建立专门性文学场馆,规划常设展、主题特展、主题餐厅等,举办展演讲座活动,拓展文学传播可能性的建议
2022年,南京在鸡笼山下建成“世界文学客厅”,打造“文学之都”的城市客厅与交流展示中心,链接全市文学空间与地标,促进文学互动展示体验与文学创作创新。“世界文学客厅”自开放运营以来,面向广大市民、游客免费开放,举办文学及文化类活动150场,包括“4·23”国际阅读日活动、“文学之都·与宁共阅”——宁台青年主题读书活动、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活动、《尤利西斯》出版百年纪念活动、南京文学之夜等文学活动;探索夜间开放,举办“父爱如山”“金陵夜 苏轼缘”、汤显祖主题戏剧游园会等庭院剧场活动近10场次,整体活动传播覆盖超1.5亿人次。2022年10月,位于玄武门正对面的“文学+人文体验”特色空间项目文都·玄武门对外开放,以“世界文学之都”和“家住六朝烟水间”为主题,集文都国际儿童绘本馆(金陵图书馆·云几书房)、南京文创馆(南京设计廊×云几)、南京摄影艺术馆、云几·玄武门人文茶馆、云几·澄心堂度假酒店于一体。南京江宁七仙大福村作为董永和七仙女民间爱情文化的起源地,围绕七夕传统文化,重点打造七仙文化与乡村旅游、养生度假和美丽乡村示范区等,已成功建设成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通过民俗学家讲述传说、《天仙配》戏曲联唱、开发七仙文化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传播中国民间文学故事。秦淮区整合利用街头转角等小微空间,建设集“书香秦淮”全民阅读、全域旅游资讯查询、文明创建的志愿者服务、分享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转角·遇见”文化休闲驿站,并与文博场馆、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产业园区等有机串联、连线成片。位于江宁区的江苏网络文学创意产业园设置网络文学核心创作区、耳东电影文化产业基地、音乐经济及教育培训载体、江苏版权交易中心、网文主题酒店五大功能区,以网络文学原创为核心,汇聚出版、动漫、游戏、影视及周边文创等业态,聚力打造网络文学IP体验中心、版权交易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及原创人才培训基地“三中心,一基地”平台,逐步构建网络文学全产业链。
三、关于拓展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互动的建议
我市注重促进文学产业化,积极探索“文学+”的跨界融合模式,推动文学与其他创意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文学+影视方面,促成《乔家儿女》《人世间》等文学影视改编作品在宁取景拍摄,支持江苏网络文学谷吸引入驻以IP为核心产业链企业,创作原创作品6万余部,孵化影视作品50余部。文学+美食方面,诞生了随园雅集/寻魏金陵十二菜等一批致力于还原文学中美食的餐饮企业。文学+音乐方面,出现了更关注本土文化和青年音乐人培养的“八度空间”音乐孵化基地。文学+科技方面,南京文化科技融交会展现文化数字化新图景。
四、关于凸显文学主题园区的亲子教育取向与功能的建议
南京在建设文学“城市场所网络”的同时,注重营造文学教育良好氛围。成立南京文学校园联盟,推出“鸡笼山下文学课”,与100+文学老师、10000+学生共创百堂文学课,让青少年们通过阅读走向世界。在今年南京读书节期间,组织主题阅读引领、品牌阅读示范、重点群体阅读和分类阅读推广活动等四大类,共320余项阅读活动,扎实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书香南京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提升青少年文学素养营造了良好氛围。发布“文学之都”元宇宙节,围绕“教育-科技-文化”结合,服务城市文化,展示山水城林文都元宇宙城市空间,体验虚实融合的创意文学课,发布文都作文大赛、点亮1800年数字文学塔等,为家长和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场景。建成文都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平台,通过收集、提取、整理、清洗、校对、规范化4000万字以上南京文学典籍文本,将空间叙事、历史叙事、图像研究、文化研究、文学研究等研究方法与主题分析、对以南京为主题或相关的文学作品、作家及作家群体、历史事件、地点地理等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重组,以符合新媒体传播及接受的方式对文学资源进行数据叙事和可视化表达,并通过交互平台与实际城市空间发生互动,为青少年感知文学、融入文学提供平台。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深化文学空间载体建设。我市将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塑造文学历史地标,分别围绕文学与艺术设计、文旅体验等不同领域的发展成果,与特色文学片区的文学叙事相融合,呈现多元文化样态,打造特色示范文学空间。重点提升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周边文学小路、文学公园、文学山氛围营造,以此为核心带动有序发展“N”个有一定体量和品牌美誉度的城市文学空间,2023年发展到100家;持续建设“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计划2023年底建成50家;广泛吸纳不少于1500个多元文学空间加入“X”空间体系。
(二)继续深化多元文化交流互鉴。我市将坚持开放共享,以“世界文学客厅”为载体彰显“文学之都”国际理念。一是丰富国际交流活动和展览。与出版机构、高校等共同举办国际交流活动,如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创意写作工作坊等;积极承接SHOW JIANGSU、HI JIANGSU等省市级国际性交流活动;通过自办、合作等多元方式,在馆内开设文学类国际展览展示,如“文都时空·数观文学”主题展览、国际作家手稿展等,不断丰富国际交流活动。二是突出两岸“文化同源”特色交流窗口。抓住南京与台湾直航开通机遇,抓住两岸企业家峰会在南京举办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力度吸引台湾、香港、澳门企业家和青年来文学客厅参观体验,推动两岸、港澳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三)深化拓展文学产业链建设。我市将进一步拓展“文创产品+剧本转化+影视创作”等延伸产业链,推进文学作品影视化、动漫化、游戏化改编,促进文学作品衍生开发,延伸文学产业链与价值链。依托南京书展、创意设计周、南京融交会等重要展会活动,围绕文学资源新型创意园区开发和文学资源创意转化项目开展招商活动,寻求与国内外优质文旅企业和文化人才合作的可能性。大力引进研发机构、文创企业和文创人才参与文学资源开发利用。依托南京文化产业协会、南京数字内容产业协会、南京动漫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整合资源,围绕文学资源转化利用,推动开发数字游戏、互动娱乐、影视动漫、数字出版、数字创意、数字教育等新型文化产品。
(四)深化文学的亲子教育功能。我市将通过VR/AR技术、云渲染、人机交互等软硬件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面向青少年提供“文都星球”交互体验项目,数字呈现入朝曲、凤凰台等1800年文脉经典场景。在客厅落地“文都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展项,与南京大学、腾讯云等共同合作,将4000+历史地名、文学人物、文学事件等文学数据进行可视化交互展示,与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合作,将文学信息创意呈现为数字媒体艺术作品。通过文学客厅小程序,将文学山、文学馆、文学小路通过数字化串联,以声音景观、数字交互、AR识图、智能算法,提升文学体验趣味性,为青少年增添丰富的文学体验。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