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省级建议提案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9007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加强南京南站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6-12 00:00 来源:南京市政府办公厅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李方毅等2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南京南站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强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的具体举措,也是发挥枢纽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城市首位度的迫切需要。 

    一、关于强化统一规划的建议

    目前已经开展的工作:一是以发展规划为引领做好顶层设计。编制印发《高铁枢纽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人文绿都窗口、智慧城市典范、枢纽经济平台为战略定位,以“商务商贸、健康休闲、文化创意”为导向,打造“一心、两片、两轴、九组团”的功能布局。二是以专项规划为支撑实现错位发展。先后印发《南京市“十三五”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带两翼、四扇放射、功能复合”的规划理念,强化枢纽带动产业支撑,加强各枢纽经济区统筹协调,促进各枢纽经济区错位一体发展,形成“三核七星”的枢纽经济区功能布局。三是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优化功能布局。根据《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南京市铁路南站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宁政复〔2014〕57号),南京南站单元范围东至双龙大道、南至秦淮新河、西至宁宣高速、北至绕城公路,总用地面积约603公顷,规划形成“一个公建发展带,一个对外交通设施区,三个居住社区,两个混合建设区”,着力打造景观活动轴和滨河景观休闲带的“一轴一带”景观主轴。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的长效治理,2020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实施意见》(宁规划资源规〔2020〕2号),规定了商办项目最小自持比例、最小分割销售单元等关键信息。同时,在片区商办类地块出让时,对相关条件予以明确,力求解决楼宇分割出售、引进企业能级不高等问题。

    二、关于出台政策和资金扶持计划的建议

    目前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引导枢纽经济健康发展。先后出台《南京江宁高铁枢纽经济区产业发展鼓励扶持实施办法(试行)》 《南部新城总部集聚区三年行动计划》《南站高铁枢纽经济区产业扶持办法》,支持企业扩大创新投入。南部新城会同省相关行业协会成立了江苏高铁枢纽经济产业联盟,整合相关行业头部企业全产业链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高铁枢纽经济主导产业发展。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现行财政体制市对区财力下倾力度持续加大,目前市区财力占比降至25:75,已处于全国同类城市较低水平,支持各区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合力推动经济发展,但在形式上不会采取市区按比例出资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对于建议提及的参照空港枢纽经济区专项资金市区按比例出资模式,市级未出资设立空港枢纽经济区专项资金,由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会同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统筹用好总部经济、工业和信息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等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临空经济示范区项目,扶持示范区临空指向性产业发展。

    三、关于成立专门协调机构的建议

    2015年,我市印发《关于成立南京市枢纽型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宁委〔2015〕141号)、《关于加快推进枢纽型经济建设的意见》(宁委发〔2015〕35号),成立枢纽型经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空港、海港、高铁三个枢纽经济区建设推进小组,分别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其中,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牵头协调并定期召开小组成员单位会议以推进相关重点工作,秦淮、雨花台、江宁三区积极参与配合,以此为基础形成“1+1+3”的工作机制,市各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指导服务。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南站综管办南京南站地区长效综合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13〕8号),成立南京市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管理委员会。南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受管委会领导,具体负责南站地区日常综合管理和有关组织、协调工作。目前,南站地区工作体系架构基本完整,市级层面已设置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公室。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省级层面

    省发改委为推进南站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支持南京申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主要依托商贸集聚区、大型专业市场、大城市消费市场等,主要为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商贸活动、城市大规模消费需求提供商品仓储、干支联运、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以及金融、结算、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省发改委将积极支持南京申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通过物流枢纽的资源集聚和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制造、商贸、金融等产业集聚,与物流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支持南京打造高铁枢纽经济区。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特大城市,具备南京都市圈的核心枢纽优势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优势。省发改委将指导和支持南京发挥承东启西、联通南北、海陆双向的区位优势,结合南京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目标导向,充分发挥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吸纳和集聚发展高端要素,切实增强南京南站枢纽功能,促进经济要素“流量”向经济效益“留量”转变。提升现有物流枢纽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完善物流枢纽集疏运体系。加快集聚发展适应地区禀赋特色和发展优势的“枢纽+”产业,做大做强枢纽经济。

    (二)市级层面

    “十四五”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市将持续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动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

    1.坚持规划引领。落实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一核三极”区域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南部片区“新兴增长极”。以《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科学统筹枢纽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增强高铁枢纽经济区高端商务商贸、总部经济、信息服务、会展等功能混合,打造枢纽偏好型产业发展高地,并按照各相关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抓好任务分解、推动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序开展、落地见效。市规资部门将在长三角、省级等更高层级的规划中积极争取进一步提升南站片区定位,推动南京南站高铁枢纽经济区提档升级。

    2.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枢纽经济“1+3”市级管理机制,加强市、区两级统筹协调,完善各成员单位定期联合调度重大项目推进、重点产业招引等事项的协同作战机制,提高片区发展效率。优化完善市综管委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能,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完善与高铁枢纽经济区专项推进小组及其办公室、相关行政区、南部新城、铁投公司等方面的协调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好市综管办组织协调、综合管理、督查落实等作用。

    3.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全市枢纽经济相关产业资金整合力度,统筹用好市级科技产业人才金融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融资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专项债券等对高铁枢纽经济区内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规划、土地、资金资源保障作用,支持重点产业和创新项目,通过城市更新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优化片区服务功能,引导优质资源要素加速聚集,助推枢纽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