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省级建议提案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32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支持南京都市圈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6-12 00:00 来源:南京市政府办公厅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程大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南京都市圈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作为最早跨省共建的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发展基础较好,中心城市南京辐射带动作用明显。近年来,尤其是《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后,都市圈各城市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融合协同、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方面务实合作,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高。2022年,南京都市圈各市(区)GDP总量达48952.38亿元,占全国比重4%,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了“南京都市圈力量”。

    一、关于支持建立省内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的建议

    相关工作需要省级层面予以关心支持,目前已经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省市工作合力。2021年起,省市两级围绕规划落实落地,加强统筹谋划、沟通对接,编制出台年度政策文件,有序推进各项任务。省级层面,2021—2023年,苏皖两省发展改革委连续三年联合印发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省际合作重点任务。2022年、2023年,江苏省发改委编制出台省内合作重点任务。都市圈层面,南京市牵头会同都市圈各成员城市编制实施2021年、2022年、2023年度工作要点,有序安排推动年度重点工作。

    (二)成立实体化办公机构。成功召开2022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南京都市圈建设办公室揭牌成立,综合协调、规划协同、科创产业、公共服务4个工作部集中办公,办公室实体化运作。

    (三)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举办南京都市圈专题培训,加强与省级部门、都市圈各成员城市及我市相关单位联系。2022年12月上线运行“南京都市圈建设办公室”微信公众号,定期编发《南京都市圈建设工作简报》,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宣传交流活动。

    二、关于给予都市圈建设要素倾斜的建议

    相关工作需要省级层面予以关心支持,目前已经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优化空间布局。2002年,省住建厅指导编制了《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10)》。2014年,原市规划局牵头与都市圈相关城市联合编制了《南京都市圈区域空间协调技术准则》《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协调规划》《南京都市圈区域空间布局协调规划》等区域规划和技术标准,并形成《南京都市圈城乡空间协同规划》,于2015年获得八市政府共同批复实施。2022年,南京联合镇江市共同推进G312产业创新走廊发展规划及宁镇合作示范区空间规划研究,并指导做好跨界示范区规划工作。

    (二)做好资源要素保障。《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 年)》提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各类各级城镇设施联通、产业协作、环境共治、民生保障等项目。《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从空间指标统筹和区域协同机制两个方面对都市圈发展予以政策倾斜。

    三、关于协调建立城市成本共担机制的建议

    针对共建园区GDP核算等问题,宁马、宁滁、宁淮等跨省界、市域GDP核算涉及苏皖两省,制度创新需要国家统计局从顶层设计,南京市将按照统计制度方法的要求,进一步做好都市圈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积极做好统计数据在都市圈城市的分享和试算工作。针对飞地园区、共建园区税收分成问题,目前税收征收端无法进行直接切分,税务部门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共建园区中由南京税务机关管辖的纳税人,继续做好税源管理和税费服务,以及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落实,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目前已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指标统计监测。2019年,各成员城市签订都市圈城市统计合作框架协议,并建立了都市圈各地区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2020年起,由南京市统计局牵头成立都市圈统计专委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都市圈主要经济指标,按季度编印《南京都市圈统计监测资料》。

    (二)创新考核模式。按照《统计法》规定,四上企业(各行业达到统计规模标准的单企业)和项目单位按照法人在地原则统一通过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平台上报,不重不漏。南京市积极开展江苏省内跨界合作园区的GDP核算和数据共享的制度探索和先行先试,以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为试点,将南京各相关区推荐至园区的项目产生的部分经济指标在“进程监测”考核模块中体现,年度一次性计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我市将继续紧扣规划落实,全力推进年度重点任务。

    (一)持续优化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都市圈建设办公室统筹协调、沟通联络等职责作用,加强与省级部门的沟通汇报和都市圈各成员城市间的对接联系,共同调度推进都市圈年度重点工作,构建沟通协作更顺畅、政策协商更高效、社会参与更广泛的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格局,讲好“南京都市圈故事”。

    (二)深化重点板块建设。南京市已牵头启动南京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将重点聚焦空间布局、产业空间、生态空间、综合交通等内容,全力做好包括“8+2”城市毗邻地区空间协同工作。有效推动南北合作共建,谋划推进宁淮年度帮扶项目计划,以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为重要载体,持续开展“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共建模式,促进产业双向融合。重点做好结对合作帮扶,牵头制定宁滁年度帮扶项目计划,推动共建园区等多领域合作。

    (三)积极对接争取上级支持。针对宁马、宁滁等跨界地区空间发展受限,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土地、林地等问题,加强与省级部门沟通汇报,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