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民盟南京市委: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扩大绿色电力应用规模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并网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我市光伏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达到15.5万千瓦,截至2022年底,全市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86.5万千瓦,较2021年同期增加21.86%。
一、已开展工作
(一)大力推进光伏开发建设。一是“以点带面”加强政策引领。会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通过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带头“宜建尽建”。2022年,高标准建成14个分布式光伏项目,为分布式光伏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为下一步全面推广光伏发电项目提供高质量的参考借鉴。二是“因地制宜”打造光伏示范区。结合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重点在工业园区、公共建筑等可利用屋顶面积充裕、电网接入条件较好的区域发展分布式光伏,鼓励居民和农户安装户用光伏。各试点区严格落实“自愿不强制、试点不审批、到位不越位、竞争不垄断、工作不暂停”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开发试点工作,通过开展试点宣传、举办推介会等形式,协助试点项目单位对接屋顶资源,引导企业参与建设,未通过行政命令强制开发。试点过程中未设置门槛,保障市场主体的充分竞争,不存在暂停备案情况,也未收到相关问题投诉,预计到2023年底,各试点区新增并网屋顶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约150MW。
(二)积极支持光伏企业做优做强。市工信局成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1+4”工作专班,并保持高效运转,在全省率先发布“企业供应链保障专项服务指南”,全力保障企业稳定生产。面向年产值10亿元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和工信系统驻宁央企、软件和药品生产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开展现场服务,强化“宁对接”平台推广运用,推动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供应链线上供需对接,发布供需信息。市商务局进一步加强贸易摩擦的前瞻性预警,针对目前国际贸易壁垒,一季度公平贸易工作站已发布了印度政府决定将ALMM清单期限放宽两年实施等三条重要预警信息,有效帮助南京地区光伏相关产品出口企业有效维护国际市场份额。针对贸易受双反案件、主动发起贸易救济案件的企业建档立卡,做好摩擦案件跟踪、预警、评估、应对协助等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若干措施》,并出台配套资金申报指南,整合市公安局、市外办、市贸促会等多方资源,为外贸企业出海提供全流程保障。
(三)畅通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通道。为提高光伏并网服务速度和规范性,市供电公司结合南京电网实际,在全省率先编制并推广应用了南京地区居民用户光伏发电项目接入、低压非居民光伏接入、10千伏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三类光伏接入方案模板,实现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并网“标准化、简单化、快捷化”。进一步推动构建标准网架,逐步优化完善电网结构、消除电网薄弱环节,充分发挥电网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提升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在试点区开辟屋顶光伏接网服务绿色通道,实施“一站式”服务,严格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积极简化并网办理手续,确保项目按时并网;为分布式发电客户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咨询、业务办理、结算支付等“一站式”服务,通过“一个窗口”实现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的“一口对外”。
(四)有序推动储能项目。一是电网侧储能方面,南京江北能源站一期110MW项目基本建成,正在办理消防手续,力争迎峰度夏期间投运,系全省最大的电网侧储能项目;南京江北梯次储能电站20MW项目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年内投入运行。二是独立储能电站方面,大唐溧水(100MW)和中能高淳(100MW)等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已经完成可研编制,正在开展第三方评审,计划今年年底开工建设、明年相继建成投运;六合冶山抽水蓄能电站(1050MW)已经上报省能源局,报批纳入省里规划。三是用户侧储能方面,当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南钢公司40MW储能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江宁南高齿、南瑞继保、长安汽车、六合国轩新能源等一批小微型户用储能项目已经建成投运。此外,多家能源企业正在与六合、雨花和浦口等属地板块洽谈对接储能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推进光伏发电开发建设。围绕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推广“光伏+充电桩”、“光伏+路灯”、“光伏+建筑”等模式,鼓励社区和家庭发展户用光伏,鼓励发展建筑一体化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重点发展电网侧储能,通过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形式促进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就地消纳,削减电力尖峰负荷,节约优化配电网投资,推动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
(二)进一步拓展和提升驻企联络服务。聚焦规上工业企业、“双百工程”重点项目及驻宁央企等,深入开展走访服务,切实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以优质高效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用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和监管平台,畅通专项资金线上申报渠道,全力保障包括光伏企业在内的所有制造业企业经营发展。
(三)进一步强化储能安全管理。督促新型储能项目单位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涵盖规划设计、施工调试、检测认证、消防安全、应急处置、质量监管和环保监控等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确保储能安全稳定运行。
我委将会同市工信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商务局、鼓楼区政府、六合区政府、溧水区政府、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继续做好业务指导和服务保障,共同推进光伏产业发展,扩大绿色电力应用规模。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发改委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