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01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老年人助餐服务水平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31 09:25 来源: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市台联: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老年人助餐服务水平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积极顺应南京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切实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具体到助餐服务上,全市已建成社区老年人助餐点1300个,主城区实现全覆盖,2022全年助餐约600万人次。

    一是摸排需求合理布局。对全市面上情况开展摸排调研,选取老年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社区或沿街门面,合理设置助餐点规划布局。加强对基层助餐的运营指导,细化街镇老年中心厨房、社区银发助餐点建设标准,从实际出发,明确中心厨房助餐点既可独立设置,也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市场餐饮企业设置。

    二是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坚持既补组织也补人头出台《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定(试行)》,明确助餐补贴的种类、范围、标准、资金保障,对社区银发助餐点最高每年奖补15万元,街镇老年中心厨房每年最高奖补25万元,对政府养老扶助对象给予每餐1-2元补贴,对为失能老人上门送餐服务给予每餐3元送餐补贴。协助养老餐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解决经营困难问题,推进助餐点服务可持续发展。

    是创新优化服务模式。实施社区银发助餐点50”行动,所有助餐点面积要达到50平米,50%以上助餐点可提供点餐服务建立套餐+点餐的餐食清单,在保障上门助餐刚需的同时,灵活开展集中助餐、加工代餐、餐食定制等服务;尊重老人饮食习惯,菜品注重荤素、干稀、粗细等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对特殊饮食要求群体制定针对性配餐方案;探索数字化治理服务,通过人脸识别等新技术,为老人提供家门口的多样化、特色化助餐服务,在助餐费用上即买即减,实现精准补贴,并健全相应的信用监管。

    是纳入民生实事统筹推进。近年来,将助餐服务纳入市政府年度民生实事项目,高位推动落实解决,加快完善助餐服务体系。在2019年度的民生实事项目中明确,新增老年人助餐点103个,实现主城区养老助餐点社区全覆盖,郊区助餐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20222023年度的民生实事项目中明确,按照七个统一(名称、风格、标识、布局、设施、规范、服务)要求,分别打造24个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鼓励有条件的郊区推进助餐服务社区全覆盖,力促助餐服务品质化发展。

    是开展示范建设提升行动。结合南京市入选第一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江苏省唯一),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20万元),全市每个板块打造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2个,配备适老化餐桌、恒温送餐车等智能化设施,满足老人堂食用餐和社会交际双重需求;定期开展助餐点服务质量和安全检查,必要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助餐点进行查处,确保老人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步,结合您的真知灼见,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调查研究,共同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一是进一步明确老年助餐服务的目标定位立足需求导向,为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基础功能的助餐服务保障,为有需求的社会老人提供补充功能的助餐服务拓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送餐服务,城市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与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和其他市场化物流公司合作,为老年人送餐,也可通过社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邻长等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和送餐上门服务并给予适当岗位补贴。通过开发老年助餐公益性岗位,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和送餐上门服务。同时探索发展“移动型”助餐服务,通过“移动型”助餐车进小区服务和上门送餐,保障特殊情况下老年助餐服务需求。

    二是进一步创新老年助餐服务的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品质,提升拓展市场能力,推广我市栖霞等区社区食堂建设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养老助餐点在满足老年助餐需求同时,面向社区其他人群开放,转型为社区食堂,提升自我造血功能,扶持培育一批品牌化、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打造舌尖上的养老。放宽餐饮企业、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打造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积极配合社区助餐,鼓励餐饮企业使用阿里本地生活、美团、抖音等第三方平台开展行业品牌推广、个性化展示等,丰富餐饮行业消费体验,实现“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针对助餐定价,按照市场指导价格,指导养老组织进行价格合理调整,在保障老人刚需情况下,确保养老组织盈利亏损成正比。通过以城带农、以城促农,鼓励引导城市养老服务组织到农村发展,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稳步扩大农村社区助餐点覆盖面。

    三是进一步整合老年助餐服务的扶持政策立足目标导向,充分整合资源,利用国有房屋改建新建、引导餐饮企业拓展、鼓励单位食堂对外开放、支持乡镇(街道)村(居)自主或社会化建运等方式加快建设进度,引导社会餐饮融入老年助餐服务领域。鼓励企业结合自身能力拓展暖心服务,扩大公益性民生服务项目建设,探索送餐就餐全流程服务体系,着力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纾困解难,积极鼓励为兼顾公益和市场的社区助餐点提供优惠政策支持更加注重从需求侧视角制定完善社区助餐服务相关政策畅通老人及其亲属的需求表达渠道,动态掌握老人对现有服务的评价、期望服务的项目等信息,有效增强服务的针对性。突出抓好养老护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养老服务人才的定向培养,逐步拓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渠道,增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性、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四是进一步强化老年助餐服务的综合监管。探索标准规范,制定银发助餐建设运营规范和服务标准,争取纳入地方标准,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养老助餐。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应实行“六公示”,即将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收费价格以及对老年人的优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诺书、服务(投诉)电话上墙公示。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年度开放时间不少于300天。民政、市场监管、消防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查、加强日常监管,定期向社会通报一次日常监督管理情况。依托现有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完善养老服务“一卡通”的载体,加快推进统计、结算、管理等信息一体化、服务智能化、操作人性化,实行区域内通用。强化服务导向,开展老年人就餐服务调查评估,建立老年助餐服务监测分析与发展评价机制。根据老年人就餐满意度测评反馈,充分了解老年人对助餐服务的真实评价与服务期望,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将积极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努力满足全市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民政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民政局

    2023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