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29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持续推进我市背街小巷改造,进一步提升我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27 09:26 来源: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马健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推进我市背街小巷改造,进一步提升我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一、市城管局开展街巷整治工作情况

    背街小巷因“背”而“小”,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更是普通百姓生活的空间场所,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活的宜居性、舒适性、便捷性,关系到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市城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工作要求,紧扣民生热点难点,稳步推进全市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

    2020年以来,每年常态化开展200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在前期整治的基础上查缺补漏,进一步重点整治提升部分街巷,各区每年打造2-3条精品特色街巷,提高街巷整治的质效。一是因地制宜,坚持一街一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街巷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坚持分类设计、分类改善、分类实施,对不同区域和类型的背街小巷市容环境问题,科学精准制定一街一策精细化整治方案,确保标本兼治,合理有序,凸显成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整治体现民意、改善民生。二是深挖底蕴,注重历史传承。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强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延续历史文脉,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对背街小巷历史脉络和文化底蕴进行挖掘,在整治提升中增强审美韵味、文化品位、历史底蕴。三是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亮点。通过微更新、微改造、微景观等丰富整治手段,创新管理理念、落实长效机制、打造特色亮点,严格标准、提高层次、打造精品(特色)街巷,加强精品街巷前期设计的投入,邀请专业团队进行研讨设计,深挖街巷人文历史脉络,紧盯群众呼声期盼,拿出符合街巷特色、体现群众意愿、展现金陵风貌的整治提升方案,精品(特色)街巷整治后,达到“一街一景观”“一街一特色”要求,树立标杆,做好示范。四是规范实施,赢得群众认同。开展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培训培训,提高各级领导的思路和视野,提高管理人员的设计意识和水平,使方案的设计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将改造完善城市背街小巷基础设施、沿街建筑物立面更新等措施,与整治违规占道经营、规范街景容貌秩序等管理措施相结合,为市容管理打下基础。合理安排工期,紧密有序,做到文明施工,把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把群众的认同放在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坚持民生导向,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五是分类推进,全面达标提升。对工程类整治以硬件基础改善、便民设施更新、店招广告规范、立面清洁美观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一批功能设施陈旧老化、人文生态保护不足、安全风险隐患较多、人居环境体验较差等问题突出的街巷。对长效管理类整治,探索针对性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通过整治和优化管理,加强定人定岗,加强片区巡查,明确责任,落实长效管理制度,完善全民共建、全民共管的模式,不断深化门前三包、广告店招、停车秩序、倚门出摊等管理力度,确保背街小巷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020年以来,重点打造了鸡鸣寺路、梅园新村路、香林寺路、大板巷、小西湖街区、蓝旗街、喵喵街、南湖东路、沈举人巷、金银街、石华街、民智路、丽华路、丽岛路、湖滨路、故事里、专诸巷、韩湖南路、南漪路等精品特色街巷,使城市环境更宜居、市民生活更方便。

    二、市建委开展街巷整治工作情况

    市建委牵头编制《南京市建设管理精细化城市品质再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将打造特色街巷作为美丽街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施街巷环境整治项目的过程中,通过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开展民主整治和精细化建设,努力将老旧的街巷建成有情怀、有温度、宜居的特色街巷。

    一是充分彰显文化特色。在实施街巷环境整治项目前,对街巷的历史文化进行充分调查研究,从历史发展、历史建筑、红色基因、名人故事等方面最大限度保留和挖掘背街小巷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活力,并将这些元素在后期设计中予以体现,从而彰显出独特的街巷文化和历史风貌。

    二是科学统筹建设时序。结合街巷建设年限、病害程度、设施状况、外围交通等条件,根据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依次开展前期研究、项目储备、落地实施等建设活动,有序推进街巷环境整治。

    三是大力加强精细管理。严格遵循《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试行)》《南京市色彩控制导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确保设计精细精准;强化施工组织,推行单元施工、定时清场等施工组织方法,确保施工规范有序;从严实施监管,落实质量安全监管和现场巡查,以严格的监管举措,倒逼主体责任落实,现场管理受控。

    四是深入推进共建共享。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照民主整治工作导则要求,落实居民议事、公示告知、市民监督等制度,倾听民意、民愿,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提升项目建设的认同感,切实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2021年以来,市建委牵头实施完成了延龄巷、紫玄巷、黄马路等37条背街小巷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显著改善了街巷道路环境质量,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三、市交通运输局背街小巷道路设施维护管理情况

    为保障背街小巷设施状况完好、功能有效发挥,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各项精细化维护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管养标准。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从规范标准、巡查整改、检查考核、行政许可等方面,加强背街小巷设施的长效管理。二是强化巡查整改。健全完善三级巡查发现机制,结合1234512328服务热线以及数字化城管系统等渠道,提高设施病害发现和整改的及时性。三是加强检查考核。根据新修订的《南京市城市道路维护管理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每月开展考核并编发工作简报,考核结果同步报送市城市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纳入全市城市治理考核工作。四是开展专项整治提升。为进一步提升背街小巷设施品质,近年来市区各单位积极推进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如秦淮区开展了4个片区22条街巷的大修工程,栖霞区开展了街巷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集中整治提升了学校、医院以及人流量较大的背街小巷设施,显著改善了市民群众出行最后1公里的道路环境。

    针对提案中提出的相关建议,市交通运输局将结合城市道路维护管理工作,健全三级巡查制度,加大行业考核力度,继续做好背街小巷道路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一是加大设施巡查检查力度。根据设施动态运行特点,不断完善巡查发现机制,严格落实三级巡查体系要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增强问题发现和处置的主动性、及时性。二是强化设施维护管理工作。针对背街小巷病害特点,结合日常维护、设施大中修、环境综合整治、片区提升等专项工作,落实针对性分类处置措施;加强背街小巷排查整治,对道路状况进行专题梳理调查,对发现问题限期整治,保障设施完好。三是开展道路平整度整治提升专项行动。161条道路(其中背街小巷82条)试点进行平整度整治提升,消除各类影响路面平整度的病害,达到道路平整、行车平稳、出行舒适目标,带动行业提高工作水平。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市城市管理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2023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