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006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后疫情时代推动南京市文旅业复苏与振兴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28 15:37 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致公党南京市委

    您好!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后疫情时代推动南京市文旅业复苏与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文旅产业融合,着力提升服务品质,扎实加大空间载体建设,推进文化和旅游工作高水平融合,全面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南京市文化产业连续12年在省对市高质量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旅游经济持续增长,2022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46.18亿元,全年接待旅游者总人次1.03亿人次,排名全省第一;南京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是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2022年,南京市上榜国务院办公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域督查激励地方名单,是全省文旅行业唯一得到督查激励的城市。今年上半年,全市文旅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更好发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赋能作用,更加彰显旅游业带动效应,聚焦主责主业深度发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杂技剧《大桥》获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优秀剧目”奖,杂技《奋斗者——绳技蹬人》、魔术《虎墨沉香》获“优秀节目”奖。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获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奖。红花艺术团合唱团在首届全国小金钟少儿合唱团展演中获荣誉展演合唱团称号。秦淮区特色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国家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建邺区被公示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南京高淳半城大山房车营地被评为全国第三批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村红色李巷剧场入选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南京6条旅游线路、11个文旅资源点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长江国家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2023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8649.79万人次,同比增长64.34%,比2019年增长31.82%;实现旅游总收入1542.16亿元,同比增长54.21%,比2019年增长20.68%,超额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

    我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部分文旅企业发展滞后、传统文旅产品相对单一、服务管理模式相对陈旧等短板。当前,文旅市场加速回暖,文旅消费显著增加,文旅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文旅行业正处在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阶段,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为进一步扬长避短、创新突破,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将“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贯穿全年,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力争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助力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新经验

    1.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城市更新和改造中,用文化赋能城市生态公园,践行“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发展理念,变生态公园为文化高地,打造市民共享、城市相融共生的文旅新空间。不断丰富我市公共文化场馆功能,将文化场馆建设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阵地。邀请名家授课,举办了4期“南京文旅讲堂。”

    2. 精心实施文明探源工程。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重点开展西街、薛城、昝庙遗址的主动性考古工作,推进西街遗址、明故宫遗址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争取文物实证南京文明起源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3.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积极推进明城墙、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公布我市第五批文保单位。做好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进街区等活动,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推进非遗活化利用。

    4. 积极参与长江文化公园建设。开展长江文物资源普查,组织“大美长江翰墨情”长江流域百名书法名家邀请展,举办2023年南京长江文化旅游节,启动“首届金陵剧本奖”征集活动,编制《长江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

    二、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取得新成效

    1. 群文创作精品迭出。组织市级院团申报国家和江苏艺术基金,3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舞蹈《大院里的小男孩儿》入围全国“小荷风采”展演作品终评。小剧场话剧《影剧院之夜》成功首演并获江苏省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多个奖项。“实践的力量·第十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金陵美术馆与南京市聋人学校馆校共建计划”获江苏美术馆馆际联盟优秀项目。南京书画院及青年画院共入展国家级展览项目13项(获奖3项)。举办第四届“宁艺之星”南京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展演(览),遴选五类社考专业的12个优秀节目。

    2. 文化惠民走深走实。上半年,举办公益演出、公益培训、公益讲座、特色展览60余场;开展“520文化客厅”系列公益活动44场,“金图讲坛”等品牌文化活动43场,完成91场“童阅金陵书香伴行”少儿阅读资源配送活动,完成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会同市委宣传部举办南京文化艺术节,打造独具特色、影响力强的活动品牌。举办“美好生活秀出来——幸福南京人”“启明星”玄武湖公园专场展演,成立“启明星”专家导师团和志愿服务队,提升覆盖面、影响力和参与度。完成社会保障卡文旅“一卡通”项目省级验收。发挥南京作为广电5G核心节点城市的网络和资源优势,实现基于广电5G专网的应急广播覆盖。8个智慧乡镇(街道)建设项目全面实施。

    3. 保护传承成果丰硕。加大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力度,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孝陵保护规划》省政府公布工作,并纳入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颐和路公馆区保护利用工程、浦口火车站片区整治工程等一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完成233/套文物定级,可移动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持续加强。全市备案博物馆数量达70座。上半年,公布152023年度博物馆重点培育名单,全市博物馆共举办主题展览105个,组织社教活动超1600场次,接待参观人次超1000万人次。公布第五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6项)及扩展项目名录(8项)。举办“城门挂春联”“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实现新提升

    1.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落实全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政策体系,制定《关于推进南京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积极推进出台《关于夜间文旅消费的实施意见》,打造“夜泊金陵”夜间文旅品牌。谋划实施《无理由先行赔付实施方案》,完善无理由退货先行赔付机制。推进出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南京实施方案》。推进文旅审批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文旅事项“一业一证”审批改革出成效。优化文旅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和导向,完善文化专项资金、旅游专项资金等管理使用办法,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2. 推进融合发展,打造重点项目。一是构建产业融合平台。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文旅载体,在秦淮区文创园创成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建邺区创成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基础上,推进玄武湖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玄武区创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江宁区创建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培育和建设一批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实施项目带动。上半年,全市入库文旅项目共103个,计划投资总额1281.9亿元,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04亿元,上半年预计完成54亿元。推进金陵小城(二期)、科举博物馆及周边配套项目(二期)、江心洲仁恒文旅项目、欢乐滨江项目、金牛湖主题乐园和配套产业项目、栖霞古镇等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标志性新型文旅综合体建设。

    3. 推动转型升级,扩大产品供给。一是完善产品供给体系。打造文化遗产品牌旅游产品,提档升级传统景区,丰富游览体验内容。发挥老门东、熙南里、长江路等品牌街区的带动作用,培育更多的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乡村文旅消费新业态、提升乡村传统节庆会展、赛事品牌。开展研学旅游,积极推广促销,扩大“研学南京 成长旅行”的品牌效应。发挥会场展馆优势,提升商务会奖旅游影响力。二是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推动12家首批南京市艺术Mall(街区)试点单位建设,实施“文化小店”计划,组织开展“南京礼道”系列主题的南京文旅特色商品评选活动和“南京特色文旅商店、街区、研发基地”评审认定,搭建文旅消费新场景。举办“极美南京 消费焕新——2023南京文旅消费推进会”等文旅消费系列促进活动,打造文旅消费节庆品牌。支持开发高质量沉浸式演出项目,推出金陵STYLE浪漫中心、西五华里“夜泊秦淮”沉浸式游船项目,“金陵寻梦·夜瞻园”实景演出实现常态化。扶持演出市场和展陈市场发展,上半年评选出2批次81149场政府补贴剧目,完成演出6299场。初步选定3—4家民宿村打造文体小馆,丰富民宿村文体产品,乡村旅游直通车有序运行。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统筹推进“数字城墙”智慧平台子系统、公共文化采购配送子系统、宾馆酒店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及视频点播业务监管子系统等项目实施。推进帐篷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出台,酒店及度假区进一步开发微度假休闲产品。推进乡村旅游与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项目的融合,提升乡村民宿服务水平,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创建。三是提升服务品质水平。建立省、市、区直属景区联动机制,持续开展旅游景区服务品质提升竞赛,扩大文旅“一卡通”覆盖范围,完善文旅行业社会信用管理平台、“数字城墙”智慧平台等服务功能。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优化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布局,提升全市旅游交通标识标牌国际化建设水平。

    4. 注重品牌推广,突出多元传播。放大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品牌效应,构建以秦淮灯会、国际梅花节、长江文化旅游节、森林音乐节为代表的“四+X”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体系。针对国内外重点客源市场,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在南京文旅品牌传播上,以文旅融合为新动能,坚持市区联动、政企联合、精准营销。以深度游市场推广为重点,以特色节庆、展会和促销活动为牵引,持续强化南京文旅品牌形象宣传和线路推广,扩大区域交流和协作。发挥全媒体营销体系的综合效应,通过南京IP讲好南京故事,传播南京特色文化,提升文都南京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完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对全市文旅发展资源的整合协调,打通政策、资金、载体、信息等资源要素的分割瓶颈和沟通渠道,使我市的行政资源和产业资源能够更高效地服务文旅行业发展。二是多方合作,加大金融支持文旅行业恢复发展,充分发挥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平台作用,组织实施文化金融“三送三进”系列活动,主动开展下沉式服务,将政策、产品、服务送到行业、园区和企业,积极推动文化银行对接文旅细分行业,不断创新专属产品和模式,助力文旅企业提质增效。三是根据市投促局对我局分配的招商引资任务,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全面开展嵌入式招商,举办了全市重点文旅资源招商会,促进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和投资项目在南京落地发展。四是健全行业治理机制,发挥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构建以信用监管、社会监督为基础,部门联动、市区统筹相结合的常态管理机制,深化南京市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加强对剧本娱乐、电竞酒店等新业态监管,切实维护好文旅市场秩序。

    下一步,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怀和殷切期望转化为新征程上奋力前行、开创新局的强大动力,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紧紧围绕“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大力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建设更有文化厚度的南京,切实扛起新的文化使命。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南京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