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郑剑艺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构建南京城墙边际带文化资源和生态功能连绵带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南京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组成,其中京城城墙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砖石构造的城墙。650年来,由于自然、战争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南京城墙宫城、皇城和外郭逐渐毁圮,仅存部分遗址遗迹,京城城墙现存25.091公里,是世界上现存体量最大、保存现状最好的城市城墙。1988年,南京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012年,南京城墙两次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自确立“申遗”目标以来,南京城墙文物保护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随着统一的保护与管理机构的建立,保护体制机制日臻完善,保护理念越发科学,相关专项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各项规划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在南京城墙本体的全面保护修缮,明城墙风光带建设,以及城墙、城河一体化格局的保护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您在提案中指出南京城墙的保护工作缺乏主动预防性保护规划,同时针对城墙及其附属空间的占用,导致文化景观被削弱的问题,提出逐步释放城墙边际带土地空间的建议。此外,您还提出了关于城墙护城水系的水体修复、古城全域旅游的线路设计,以及数字化旅游的软件开发等具有重要价值的建议。现就您提出的建议一一答复。
第一,关于南京城墙预防性保护的问题。
南京城墙本体保护修缮工作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分为预防性、日常性、修缮性、应急性和创新性五大类,其中预防性保护是最为重要的保护模式,其理念是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监测评估、调控干预等方式,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自2010年南京城墙本体安全监测项目启动至今,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对城墙本体裂缝、臌胀、位移和沉降进行稳定性监测,为城墙保护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对城墙修缮方案制定给予科学指导。此外,南京在中国明清城墙相关城市中率先开展南京城墙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对文物本体保护状况、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自然和人为变化、周边地区开发对文物本体的影响、游客承载量等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通过设置在城墙上的监测点位和器械,实现“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以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标准,呵护南京城墙。
第二,关于逐步释放城墙边际带的土地空间,提升城墙历史格局完整性的建议。
20世纪末以来,南京市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公布了《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编制了《南京城墙保护规划(2008-2025)》《南京明故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2-2032)》等,成立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使南京城墙在当代得到了从法律层面到执行层面的立体保护。南京城墙的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也已经明确,并且写入了相关法规条例中。目前的保护范围:城墙内侧为15米;外侧有护城河的地段,从护城河向外延伸15米,无护城河段保护范围仍为15米;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设立不少于50米的建设控制地带。根据这一要求,南京市斥巨资大规模开展城墙本体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拆除城墙两侧各15米保护范围内的各类建筑,同时对城墙两侧15至50米控制范围进行整治,建设生态绿环和慢行绿道等系统,逐步构建了环城墙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带。2014年青奥会前后,南京城墙全线7个段落22公里全面开放,明城墙风光带建设基本完成。
目前,在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相关单位仍在积极推进城墙周边存在的部分历史遗留问题的治理工作,同时结合居民生活、休闲休憩等实际需求,逐步推动城墙沿线联通,打造高品质步行空间,让居民在城墙沿线行得安心、游得顺心、玩得开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第三,根据不同的土地性质和权属,开展土地棕地修复、河道水体修复,营造环古城的高品质生态连绵带。
南京城墙周边有玄武湖、月牙湖、外秦淮河、莫愁湖、西北护城河、城北护城河等多个水体。近年,通过采取入河排口溯源截流整改以及河道清淤疏浚、活水畅流等措施,对城墙周边河道实施整治,不断削减外源、内源污染,进一步提升水质。同时,坚持因河制宜实施生态修复,通过构建水下森林、增放水生动物、种植滨水岸带植物等措施,增加水体自净能力,着力恢复和构建河湖水生态系统,使整治后的河湖面貌焕然一新,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
下一步,南京市水务局将在河湖水环境稳步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河道沿线管控,有序推进违规建筑物拆除,释放被挤占的河湖空间,贯通河道岸线。同时,结合城墙周边整体风貌,开展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河道生态韧性,构建生态廊道,丰富滨水空间,擦亮南京城墙这张城市文化名片。
第四,关于结合微更新和旅游文创,丰富城墙历史文化价值的建议。
根据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相关政策,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前提下,鼓励通过出租等方式进行合理的活化利用。对此,南京城墙根据其特有的空间特点,打造了解放门台城书房、武定门金陵书苑、中华门聚宝书缘等十处“书香满城”全民阅读空间,并邀请叶兆言、郦波等知名学者举办公益读书讲座,进一步丰富城墙的文化休闲服务功能;创新举办晚间开放项目,开展《明月印.中华门》光雕艺术秀,结合科技手段,在中华门瓮城为社会公众呈上高品质的文旅融合夜宴;此外,南京城墙发布文化创意品牌“1366”,陆续推出“1366城墙文化创意公园”“1366城墙秀”等系列文创产品,让老百姓可以将城墙文化带回家。
第五,关于完善休闲和旅游线路,形成南京古城全域旅游的空间骨架的建议。
经过科学的维修保护和卓有成效的环境综合治理后,目前,南京城墙全线7个段落22公里全面开放,如同一条瑰丽的“项链”将南京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人文景观串联起来,成为古都南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太平门—富贵山登城口—中山门
该段城墙建在紫金山余脉富贵山之上,濒临琵琶湖、前湖,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堪称是南京城墙精髓之所在。保存长度约3.7公里,周边景点丰富,如紫金山、中山陵、明孝陵、琵琶湖、中山植物园等。
(2)中山门—标营门—光华东门通道
现存长度约2公里,可远眺紫金山,近赏月牙湖。周边景点有南京博物院、月牙湖公园等。
(3)东水关—武定门—雨花门—中华门—长干门—集庆门
修缮后长度约6.5公里,外秦淮沿城环绕,内秦淮横贯东西。周边景点丰富,如东水关、白鹭洲、夫子庙、老门东、大报恩寺、愚园等。
(4)清凉门—石头城—国防园(免费开放段落)
现存长度约1.1公里,周边景点有清凉山公园、石头城、国防园等,其中“鬼脸城”是该段城墙的独特景观。
(5)定淮门—华严岗门—挹江门—兴中门(免费开放段落)
现存长度约4.2公里,周边景点有小桃园、八字山、阅江楼、狮子山、天妃宫、静海寺等。
(6)钟阜路—中央门(免费开放段落)
城墙为断续存在,总长度约1.6公里。
(7)神策门—玄武门—台城(解放门)九华山公园
该段城墙因形随势而建,现存长度约6公里,是南京城墙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杰出代表,是欣赏湖光山色的绝佳地点,周边景点有玄武湖、武庙闸、鸡鸣寺、九华山等。
我局一直致力于利用南京城墙的体量优势,以城墙为纽带,串联起南京的山水城林,将南京城墙景区融入到南京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中。同时,根据每段城墙的特色打造多样的文化景观,例如东水关至集庆门段城墙,着重凸显古都南门——中华门作为“天下第一瓮城、城墙精髓之地”的独特魅力;而清凉门至国防园段城墙,则是以南京石头城城垣遗址为统领,打造以“探古石头城,问佛清凉山”为主题形象,以遗址保护与展示为核心的遗址公园。
第六,关于借鉴韩国基于5G通讯与边缘云(edge cloud)的增实境(AR)服务「昌德宫ARirang(Changdeok ARirang)」,提供虚拟观光体验的建议。
2023年3月,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面向社会公众推出了公益性的微信小程序“云享城墙”。该程序立足于南京城墙,围绕“探索”“游城”“参与”三大功能,具体包含城墙概况、城墙简史、城墙之美、游玩攻略、城墙探秘、城墙影音、一座馆、一城一砖、游城、老照片征集、老城砖回收等十一个子版块内容,能够让用户在线上看见城墙、了解城墙、参与城墙!
您在提案中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别是有关城墙边际的考证、划定、保护与展示也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将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在习近平总书记“城墙是世界级的宝贝,要保护传承好”思想的指导下,以保护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遗产,展示明代四重城郭历史格局,彰显南京山、水、城、林的古都风貌为工作方向,继续深入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应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促进南京城墙的保护与开放工作成果及时回馈社会公众。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