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45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缓解南京交通拥堵现状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28 20:13 来源:市公安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潘晴子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缓解南京交通拥堵现状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截至6月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达329.6万辆,驾驶人达424.3万人,其中私家车保有量达240.2万辆,千人保有量已超过340辆(高于杭州、武汉等同类城市),目前未采取小客车限行限牌限号等限制通行措施。今年以来,我市汽车出行总量同比增长21.28%,呈现高峰拥堵加剧、内环车辆聚集、干道拥堵常发、过江流量增长的特征,道路工作日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1.79,较以往有所上升,属轻度拥堵状态。高峰期集中在周一至周五的早晚高峰,在高德地图发布的全国同类城市高峰期拥堵排名位于15—20名之间;平峰期间,除部分医院周边道路外,交通运行总体有序,动态拥堵排名居于50名左右。面对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这一课题,我局聚力打造多维、精准、创新、长效的交通拥堵治理机制,以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有序,近几年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同类城市排名稳中有降,省公安厅召开现场会推广我市相关工作经验。

    一、坚持联动共治,力求治理体系更加多元。依托市政府定期召开的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等专题会议,在路网规划、交通组织、道路改造等方面主动发声,全力开展交通拥堵治理、断头路改造、公共停车场建设等行动计划,严格落实交通影响评价机制,统筹调整过江通行政策,优化货车通行管理。会同市建委建立小微堵点改造机制,2019年以来,累计梳理改造小微堵点86处,改造后堵点通行效率和秩序环境显著提升。会同市交通运输局,搭建占道施工审核监管平台,实现一体化审核、可视化监管,年均统筹保障占道施工项目210余项。会同市城管局、市城建集团,搭建宁停车智慧平台,深化停车共享工作,打造东部战区总医院示范样板,全市共享泊位已达12.6万个,有效破解停车难问题。

    二、深化警务改革,力求警情处置更加高效。全面构建现代交管警务体系,重点打造交警最强大脑最快双腿,深化室引领队改革,建强支队和大队两级指挥室,布建阡陌金陵新型作战平台,打造550金陵铁骑队伍,搭建无人机方舱常态化巡管,做到警情早发现、事故快处置,严防小事故导致大拥堵。同时,实时联动导航、电台、路况显示屏等媒介,落实精准诱导,为群众出行提供服务。2022年,全市主动预警发现率提高60%,处置时效提高20%以上,拥堵指数创近3年新低。

    三、聚焦难点攻坚,力求交通体验更加舒心。围绕中小学、幼儿园,联合教育部门推进119所校园一校一策治理,创新错时停车、限时通行、彩色标线等治理措施,全力破解双减政策带来的接送学交通叠加难题。围绕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市妇幼等重点医院,设置候诊车辆专用通道和临时落客区,缓解候诊车辆与社会车辆通行矛盾。围绕新街口、南京南站等重点商圈及交通枢纽,划设网约车电子围栏,减少停车待客、随意上下客带来的拥堵问题。围绕老旧小区,合理设置22个微循环片区及338条单行线,在120条路段推出1万余个晚间限时停车泊位,最大程度兼顾停车和通行需求。

    四、精细交通组织,力求通行效率更加顺畅。联合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高德、百度等科技公司,建立交警交通组织优化办公室和信号配时中心,运用交通仿真等技术,创新限时禁止标线、定向车道、交替通行、潮汐车道等微改造,年均优化150处节点交通组织。制定实施《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实现市区1847个路口分级管控、933个路口联网联控、157条绿波带精细设置,所有路口配时方案不少于5组、重点路口不少于7组。2022年,路口停车延误时长同比下降6.2%

    五、严格执法管理,力求交通环境更加有序。全面推行守点、巡线、控面勤务机制,点上棋盘式布警、线上摩托化巡防、面上网格化管控,最大限度提升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从严查处机动车违停、变道加塞、快速路慢驶、导流线变道,以及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2022年,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562.8万起,其中,现场执法占比达40%。同时,强化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建成11个快处理赔服务中心,推广交管“12123”APP和微信事故快处,1万元以内保险公司直接理赔。2022年,累计快处事故4万余起,有效减少了事故拥堵源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密切联动规划、建委、城管、交通运输等部门,进一步优化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精细管理措施,全力提升拥堵治理精准化、高效化水平。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堵点综合治理。进一步向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引智借力,推广应用可变车道、潮汐车道、禁止标线等交通组织措施,动态调控路口信号配时,多措并举精准缓解堵点,提升通行效率。同时,积极借鉴北京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深圳市交通委、杭州治堵办工作经验,推动建立市级层面协调机制,从更高层面、更多维度研究推进缓堵保畅工作。配合规划、建委、交通等部门,研究优化路网规划,增加城东、城南、江宁进出城通道,加快宏运大道东麒路新城快速通道建设,贯通玄武大道南线睿智路蒋王庙街分流道路,推进铁北、雨花地区支路网建设,加快宁芜铁路搬迁,提前研究受宁芜铁路影响的断头路打通计划,疏解快速路、主干路交通压力。梳理全市慢行交通设施,增补快速路两侧慢行和过街设施,打造流线连续、路权明晰、通行舒适的慢行交通环境。二是强化智慧交通建设。拓展交警大数据实战平台功能,加强前端感知建设,布建交通异常事件自动监测系统,对道路监控画面开展智能分析,变实时画面为动态数据、实战指令。创新点段预警+终端提示,发现堵情自动推送周边警力手机终端,提升交通警情处置快速化、精准化水平。加快推进交通信号联网和行人过街感应控制,推行信号灯单点自适应控制和线路、区域协调控制,智能匹配最优配时方案,提升信号配时智能化、科学化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建设市级层面一网融合城市交通运行监测、研判、调度平台,融合交管、公交、地铁、交通等多部门交通运行数据,系统分析、全面掌握交通通行规律,推动画像更精准、决策更科学、措施更有效。三是强化执法管理力度。同步治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乱象,坚持现场和非现场执法相结合,严查机动车变道加塞、接打电话等影响通行交通违法,以及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走快车道等重点违法,全力维护良好道路通行秩序。同时,突出加强机动车违停整治,联合城管部门综合采取教育劝离+清拖警示提示+设施隔离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改观静态停车秩序,以静制动促进动态交通秩序好转。会同市城管局,加强清扫车、洒水车等城市运维车辆通行管理,规范作业时间和线路,减少此类车辆对道路通行影响。配合市建委、发改委、城管局等,推进停车井、停车架等平改立建设,推动调整停车差别化收费政策,缓解停车矛盾。会同教育部门,优化错时放学,完善学校内部通报机制,引导家长单排停放、有序接送,推进建设学校机动车+慢行一体化地下停车接送系统,缓解学校周边接送期间交通拥堵。会同市卫健委,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进主城外医院分院、门诊建设,分流就医人群;协调院方错开周一高峰,优化门诊预约量、时间段安排,配合做好医院内外停车秩序管理。四是强化道路施工保障。加强与建委、城管、街道及施工单位的协同管理,做到超前介入、全程监管,做好方案审查、设施规划等工作,强化远端分流、均衡路网流量。加强对周边小区居民、单位员工的交通出行宣传提示,努力赢得群众理解支持。会同市建委,牵头研究错开同一区域内道路工程建设时间,统筹地铁施工及污水、燃气管网改造等施工项目实施范围、时序,全力保障惠民大道全封闭改造施工期间道路通行,科学安排中央路、江边路等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时序,推动周边分流道路建设、改造,充分保障道路通行能力。五是强化交通出行服务。做优宣传引导服务,综合采取驾考端教育、媒体宣传、阵地宣传及精准宣传等多种形式,强化文明交通宣传教育,联动电台、导航、路况显示屏实时发布路况信息,精准诱导提示。做优公交出行服务,进一步优化公交车专用道设置,改善公交车通行环境。通过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介,大力引导群众绿色出行、公共交通出行。会同交通、公交集团优化公交线网,增设通勤高峰大站快车或快速服务公交,推进外围地区地铁+公交+最后一公里公交线网布局,打造更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服务,降低小汽车出行比例。会同市建委、发改委等,加大外围地区“P+R”换乘停车设施建设和换乘优惠力度,削减机动车进城需求。配合交通运输、地铁集团等部门,加快过江地铁建设,加快4号线(过江)、5号线等建设进度,开展S8号线过江研究,提前13号线建设时序,构建主副城、跨江大容量骨干公交网络。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公安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公安局

    2023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