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46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31 16:37 来源: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尊敬的彭征安委员:

    您好!《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市基层治理工作的关心。我们会同市民政局、市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对提案中涉及的内容逐一研究、认真抓好推进。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聚焦到底到边,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针对提案建议的需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路径,不断健全社会治理相关制度,市委专门制定印发《关于推进强力工程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到底到边的实施方案》,以强化组织引领力、赋能保障力、社会动员力、群众凝聚力、科技驱动力为核心,细化15110条具体措施,创新突破、综合施策、全域攻坚;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暨社区工作会议,发布《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1+2”系列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进行系统部署,确保全市上下一体推进、联动落实。结合提案建议的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我们坚持街道社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优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持续深化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工作机制,巩固拓展四重四亮三有三带头”“银发生辉等有效做法,常态化开展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等活动,把支部建进网格、让党员联到末梢。目前,全市已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建立网格党支部6568个。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组织的制度,全面推进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居(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把群众关注度最高的物业管理难题作为组织建设发力点,全覆盖成立市、区“1+12”个物业行业党委,累计建立物业企业党组织242个、登记党员3400多名,打造房帮宁红色物业品牌。充分发挥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典型示范效应,连续部署开展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活动,遴选确定12个学仙林标杆街道,制定对标提升计划、明确攻坚提升项目,推动仙林经验扩面成片。

    二、聚焦优势互补,进一步推进多元共治。结合提案建议的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督促登记管理机关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与登记、年检、评估三同步要求,以党建高标准工作,引领社会组织强发展。建设市、区、街道三级公益创投和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机制,重点培育发展养老、为小、调解、助困等居民亟需的专业社会组织,以购岗形式全力推动街道社会工作站、社区社会工作室建设,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针对提案中建议充分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明确协商内容、形式、成果运用等规范。通过资金倾斜,项目评选等形式,大力支持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重点围绕拆迁整治、小区改造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自治协商,最大限度凝聚居民共识;严格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线下+线上居(村)务公开、监督等方式;推行以社区为主导、社会组织为枢纽、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带动党员群众增强公共意识和参与能力。在优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基础上,实施同城共筑行动,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地各级各类单位党组织双向走访、双向服务,强化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经验联学、治理联动。目前,驻宁省市机关、国企、高校院所等大单位陆续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全面制定信息、资源、需求、风险、任务等5张清单,实现一体联动、协同治理。

    、聚焦科技驱动,进一步深化数据赋能。针对提案建议的整合信息资源,打通数据壁垒,我们深入实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围绕精准采集数据,建立以网格为框架的时空大数据管理数据库,利用空间统一的区位标识,将各类多源异构数据通过一致的网格编码进行有机关联,实现了人、房、城市部件等数据的统一汇聚、管理、计算,为街道、社区、网格等不同管理层级提供基于空间位置的块数据共享服务。围绕打通信息壁垒,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指导未进行信息系统整合的部门优先建设本部门信息系统整合项目,推动各部门对分散的信息系统逐步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围绕做优服务平台,优化提升我的南京”APP功能,拓展社区服务场景化应用模块。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及时总结推广掌上云社区等科技赋能工作经验,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自助服务设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聚焦基础保障,进一步下沉资源力量。针对提案建议的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不断加强社工职业体系建设,全面优化选育管用全链条,确保社工在基层治理一线有定力、有动力、有能力,激活基层干部队伍一池春水。指导各区进一步优化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市级和4个主城区每年增列财政预算1.4亿元,专项保障提高社工待遇,主城区社工到手收入月均增长600—1200元,新入职社工到手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有力提升了社区工作吸引力和稳定性。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省党支部书记学院城市分院(南京)、南京城市基层治理学院作用,做好社工集中轮训,社区书记、主任每人每年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其他社工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切实提升社工队伍综合能力。在编制资源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市、区跨级下沉45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专编专用选聘优秀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去年底首批135人已选聘进编。自2006年起连续拿出岗位定向招录公务员,在年龄等资格条件上进行放宽,目前已考录126名社区(村)书记、主任。同时,鼓励各区探索通过推荐优秀书记到国企任职等方式,打通上升渠道,解决后顾之忧。

    今年8月份,我们还将召开全市街道工作会议,对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街道从行政末梢治理枢纽转变进行系统部署。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吸收、采纳各位委员所提的建议,在完善组织体系、发展社会组织、打造智慧社区、强化群众自治、培优基层干部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工作举措、提升治理实效。真诚希望各位委员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南京基层治理,帮助我们更富实效地开展工作,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结出更多硕果


     

    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

                                      202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