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赵刚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光电子芯片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的建议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在宁高校院所优势,积极布局培育光电产业,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工作进展情况
(一)依托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积极培育光电产业
光电子产业主要包括光通信、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光伏发电、激光等领域,应用市场广阔。一是具备支撑发展光电子领域的良好产业基础。南京市是国内重要的电子产业基地,形成了信息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三大细分领域。2022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超30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56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业营收规模位列全国第6位。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在集成电路、光电子领域有学科布局,建有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等重大平台。二是集聚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光电领域企业。目前我市在光电领域培育有光电通信、深感成像芯片、高像素成像芯片等方向企业。中兴光电子是中兴通讯在光电子技术及产品领域的拓展平台,可调谐激光器组件等硅光器件技术水平全球领先,2022年营收超27亿元;中电科55所其子公司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新型硅基OLED微型显示技术研发,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在民用安防、数码夜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希烽光电科技(南京)专业从事设计制造光电芯片及新型硅光子集成产品,已推出多个业界领先的产品,是全球仅有的三家能够批量交付硅光产品的公司之一;南京镭芯光电专注于高端化合物半导体激光芯片和光电子器件,产品应用于激光加工、数据通讯、激光雷达、医疗和生物等领域,产品性能及参数均处国内领先地位;南京芯视界微电子研发单光子直接ToF技术国际领先,其自主研发的ToF传感芯片广泛应用于扫地机、无人机和手机等诸多消费类电子领域。
(二)市区共同发力,打造光电产业重大平台
一是积极打造光电公共服务平台,我市江北新区与南智光电合作,共同积极打造光电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一期合作已结束,正在推进落实二期合作,两期合作江北新区总投入约4亿元。一期江北新区已投入光电平台建设运营各项资金合计约1.336亿元,包括:已建成总投入1.1亿元的光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中,设备部分为34台套总价值约0.6亿元),给予南智光电新型研发机构等各项政策支持约2400万元。在一期合作基础上,目前新区正在加快推进项目二期合作,新区投入包括新增2.8亿元设备(首批9800万元设备正在采购),新增研发办公载体0.8万平方米(省产研院产业化所F1栋部分楼层)。2022年,南智光电牵头申报了我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经专家评审达到建设要求,予以批准设立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市科技局已多次上门指导南智光电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对标IMEC,在公共性、开放性等方面加强建设。二是以重点项目赋能光电平台建设,按照《关于组织申报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攻关联合体的通知》(苏人才办〔2022〕18号)要求,我市积极推荐南智光电研究院牵头申报江苏省先进光子芯片人才攻关联合体,并成功获批。重点支持针对光子芯片相关器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开拓电光调制器的新应用领域,并对光频梳等新型光子器件的基础原理设计及应用展开研发,开发自主可控核心芯片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保障芯片产业链安全。2022年我市给予南智光电市级重大科技专项1000万资金支持,支持南智光电联合南京芯视界等单位在高性能LNOI光电调制器、LNOI光电集成探测器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三是积极筹备争创国家级平台,在落实好省级光电技术创新中心参建任务基础上,推动江北新区与南京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签署《共创光电子芯片国家级创新平台合作框架协议》,于5月18日在“走进南大 携手奋进”活动完成签约,共同打造光电领域高峰平台。
(三)完善配套服务举措,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
近年来,我市坚持人才优先的工作理念,将人才发展机制与科技体制改革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引才激励政策,大力集聚专家人才。一是深入实施“百校对接计划”,我市面向全国69家重点高校院所选派科技人才专员107人次,促进校地共建平台载体125个,转化科研成果600多项,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300多人次。用好省科技镇长团工作平台,累计接收889名科技镇长团成员,促进校地、校企签订2000多份合作协议,助推近百家企业成功上市。二是完善政策鼓励企业引才用才,修订完善南京市企业专家工作室建设实施细则,扩大申报范围,优化工作流程,鼓励企业引进外地创新型产业相关领域领军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企业专家工作室引进的专家,纳入《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扶持范围,享受相应类别人才安居政策。三是多措并举引导毕业生留校,联合在宁单位举办线下招聘、网络互动专场招聘、全国大中城市巡回招聘会以及行业性专场招聘约150场次。为引进人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继续教育等服务,创新“对接问需”人岗匹配机制,有针对性匹配在宁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和在宁企业招聘需求;开展“感知体验行动”,组织高校毕业生参观我市企业发展和生活环境,提升其在宁就业意愿。四是积极搭建高端人才对接交流平台,2022年11月顺利召开第十四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以“宁聚全球智慧,共筑人才高地”为主题,立足南京、面向全球,围绕泛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需求。首次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并行方式举办,共成功举办了29项专题活动。举办“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大赛总决赛,包括光电子在内的各领域优秀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加大培育光电产业规模。深刻认识赵刚委员提出的光电子芯片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态势,加快推进我市光电产业发展。依托我市光电子领域的优势,提升光电子高端芯片研发设计技术水平,鼓励设计企业研发和销售自主创新产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合作、供应链合作、产业合作等多种方式的深度合作拓展光电子产业链,引导和推动新技术的快速应用,打造光电子产业链生态系统。
二是持续推进建设光电公共平台。发挥好我市现有江苏省光电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做好项目验收。市、区加强协作,与省产研院对接,依托南智光电积极筹建国家级平台。积极推进南智光电二期建设,落实设备采购经费和新增研发办公载体新增研发办公载体。支持南智光电建设南京光电集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我市光电产业领域企业开放,引进上下游企业落户,并支持创建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持续服务引进光电高端人才。聚焦光电子产业人才培育环境。落实市级集成电路领域专项人才政策,通过给予住(租)房补贴、共有产权房、科技贡献奖励等,留住中层管理人才。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7月28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