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王真理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以“三生三美”促融合发展 打造美丽乡村南京样板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京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充分认识并显著激活郊区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深化生态、产业、生活、形态、人文“五美融合”,着力打造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有活力的都市田园乡村。
一是聚力生态美、环境优,擦亮乡村底色。自2018年起,南京市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和五年计划,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服务均等、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有效改善提升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自然村覆盖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自然村覆盖率超90%。在此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特色立村,串点成线、连线拓面,全域化打造都市田园乡村,使美丽乡村变“盆景”为“百花园”,从“一处美”到“处处靓”。目前,全市已建成2300多个美丽宜居乡村、6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93个水美乡村和1098个绿美乡村,拥有7个国家级、1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二是聚力产业美、品质佳,打响特色品牌。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多渠道畅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构建以优质农产品为基础、衍生加工业为重点、都市休闲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蟹虾等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达524个,“金陵味稻”“食礼秦淮”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南京农业嘉年华”成功举办19届,累计吸引游客超800万人次,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三大品牌之一;2022年,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4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达140亿元。南京国家农高区、农创中心两大“国字号”载体联动发展,着力打造综合功能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主体强、产业效益强、竞争能力强的都市现代农业强市。
三是聚力生活美、经济强,促进共同富裕。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每年吸引1000余名大学生和城市创客到农村创新创业、10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民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打造了12个“工疗惠农”民宿村,上线农旅服务平台“莱斯乡村”,推出民宿等各类产品500余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大幅升值,农民财富积累跨上新台阶,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同步增长。2022年南京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7万元,同比增长6.0%,城乡收入差距连续十年缩小。
随着当前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市这一系列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三农”成绩单后面仍存在着一些短板与不足。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提案中就美丽生态打造、美丽经济发展、美丽生活创造的相关建议,聚焦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补齐农村功能品质短板、全面推进农民共同富裕、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关键领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生态和谐环境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引领,持续巩固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成果不回潮,健全完善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1. 推进精细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持续加快推进中转站、大件垃圾贮存分拣中心、垃圾分类收集分拣站点、厨余垃圾处理站点等农村分类设施建设,不断巩固生活垃圾农户初分+保洁员上门收集模式,规范和加强农村“一街(镇)两站”运行管理,基本做到其他垃圾转运焚烧、厨余垃圾就地就近消纳,可回收物资源回收、有害垃圾集中暂存后按危废合法处置。
2. 健全科学有效的农村污水运管机制。健全督查考核体系,构建以“运维单位自行监测+区主管部门抽测+市级监督性抽测+省级执法监测”四位一体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测体系,通过“五查”(查水量、查电表、查水质、查接管、查台账),对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实行常态化监控与分析。持续推进以区为单位的集中统一运维,建立专业化的运营管护队伍,提高农污设施的运维水平。
3. 培塑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移风易俗、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各级农民教育培训范围,把使用卫生厕所、做好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等纳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内容。广泛开展乡村健康促进活动,促进农民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乡村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尚。
二是坚持人气和旺产业美,建设活力宜业乡村。促进乡村“引才、聚才、留才”机制形成,有效提升乡村创业创新、功能承载水平,建立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经营、区域化链动发展格局,创新多业态发展,丰富休闲农业内涵。
1. 多平台服务农村创业创新。以服务全市23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召开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训,优化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政策,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强化农村双创基地等各类创业园区的建设,举办“科金兴农”服务日暨南京市“创意农业+”科技及创新成果转化路演相亲会,搭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社会机构、投资金融机构与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等多方交流、互动的平台。
2. 多业态丰富农业品牌内涵。聚焦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蟹虾等八个农业主导产业链,通过全产业链打造、打造全产业链,集中开展延链、锻链、补链行动,进一步扩大我市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和链条主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大做强“食礼秦淮”“茉莉六合”“固城湖螃蟹”等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开展地理标志培育与运用促进工程,以地理标志推动诸业并进,带动区域品牌发展,以品牌矩阵引领产业兴旺。
3. 多渠道做精农文旅融合。优化耕读实践教育基地、乡村特色体育基地、主题创意农园和乡村会议定点单位的软硬件建设;创新推出都市农园项目,建设集休闲观光、乡村民宿、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综合体,打造集体验、教育、家庭聚会、休闲放松的新型社交空间。继续开展“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推介活动,融合农业招商推介、发展成果展示、乡村旅游体验等为一体,全力促进休闲农业加快复苏。
三是坚持共富和顺生活美,建设幸福和美乡村。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完善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全面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 坚持政策统筹保障,凝聚各方发展合力。研究制定出台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现代化乡村建设工作方案,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注重政策衔接融合可落地,明确巩固提升人居环境、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共同富裕、夯实组织建设等重点任务内容和目标。坚持主要领导主抓、分管领导领办,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推进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全面落实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
2.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在村庄规划中科学统筹、合理布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有序开展村庄建设用地、闲置低效以及碎片化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水平。探索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加快建立市级指导、区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宅基地管理机制,鼓励支持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3. 坚持财政金融联动,提升资金使用质效。逐年提高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聚焦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继续实施乡村建设奖补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支持政策,通过涉农贷款贴息、担保费补助方式,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纾困解难,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农业保险增加品种、扩面提标,对投保的农户给予最高90%的保费补贴,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稳定器”作用,分散农业经营风险。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市农业农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