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民盟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南京数字经济“五位一体”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提案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并从打造高质量数字领军企业、谋划高精度数字产业布局、借势高站位整合人才和技术资源、促进高水平数字产业发展、搭建高标准数字创新平台五方面提出了系列建议,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局接到该提案后,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局等单位,对提案内容深入学习研究,并结合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予以采纳。
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我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从2020年开始,陆续出台了《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南京市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成立市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打造领先的数字经济名城。2022年,南京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6%,占比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实现营收1620.51亿元,同比增长7%。
一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在市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建立市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编制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各部门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发挥市对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增速”指标纳入考核,充分调动各板块力量,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二是推进数字科技自立自强。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开展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发布了全球首个广域确定性网络系统等重大成果。近三年来,聚焦软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超百项省级以上关键数字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
三是培育优势数字产业集群。市政府印发打造万亿级软件、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专项行动计划。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出台《南京市加快培育新赛道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等新兴数字产业,成功获批建设全省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四是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印发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促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等各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专项方案,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南京市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等工作成效明显,入围国务院2022年6月发布的督查激励通报。
五是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5G建设应用,累计建成5G基站3.02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超32个,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7个。构建起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累计建设二级节点达13个。推动江北新区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扩容,我市人工智能算力水平位居全国第八。
二、提案所提五方面问题的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关于龙头企业培育。我市聚焦核心数字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全市共8家企业入围《2023全球独角兽榜》,位列全国城市第八,其中,数字经济企业6家。全市共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8家,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3家,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23家。今年一季度,全市纳统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3023家,较上年末增加256家。在培育壮大本地企业的同时,我们积极深化与中兴通讯、华为公司等知名行业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加快推动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华东总部、荣耀公司软件研发总部等已落地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一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项目达484个,投资增速达18%,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7个点。
二是关于产业空间布局。在市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江北新区及各区数字经济重点发展领域,统筹打造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相互支撑的数字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聚焦基础软硬件、人工智能、数字直播、元宇宙等细分赛道,持续开展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培育认定工作,已认定两批共32个市级数字经济园区,指导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
南京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一览表
序号 | 板块 | 数字经济重点领域 | 重点园区 | 发展定位 |
1 | 江北新区 | 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数字金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卫星应用、区块链、量子通信 | 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南京智能制造产业园 | 芯片之城 新金融中心 |
2 | 雨花台区 | 信息通信、云计算和大数据、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工智能 | 中国(南京)软件谷 |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地标核心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金融信息创新中心、工控信息创新中心、政务信息创新中心 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
3 | 建邺区 | 数字金融、数字文创、人工智能 | 南京高新区(建邺园)、南京生态科技岛 | 金融和科技服务业(数字经济总部) 人工智能(系统示范应用)产业 中新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数字孪生岛 |
4 | 玄武区 | 电子商务、新零售、数字旅游、物联网、集成电路 | 南京高新区(玄武园) | 软件信息、医药健康和科技服务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
5 | 秦淮区 | 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数字旅游、数字金融、云计算和大数据 | 南部新城、南京高新区(秦淮园) | “4+1”数字产业发展格局:数字商贸、数字金融服务、数字文化旅游、软件与信息服务及物联网 省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 |
6 | 鼓楼区 | 软件互联网、数字金融、科技服务业 | 南京高新区(鼓楼园) | 商务商贸、软件互联网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 |
7 | 栖霞区 | 人工智能 | 中国(南京)智谷 | 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园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
8 | 江宁区 |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数字教育、集成电路、信息通信 | 南京高新区(江宁园)、滨江开发区、未来科技城 | “3+3+3+1”现代主导产业体系:绿色智能汽车、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三大支柱产业,高端智能装备等三大新兴产业,软件信息等三大现代服务业,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 |
9 | 浦口区 | 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大数据 | 南京高新区(浦口园) | 集成电路 高端交通装备产业 |
10 | 六合区 | 智能制造 | 南京高新区(六合园) | 高端智能装备 |
11 | 溧水区 | 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数字贸易 | 南京高新区(溧水园) | “3+N”主导产业:新能源汽车、临空、大健康三大产业地标,及机电等产业集群 |
12 | 高淳区 | 智能制造、智慧医疗 | 南京高新区(高淳园) | 高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 |
13 | 南京开发区 |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型显示、集成电路 | 南京高新区(新港国家高新园)、红枫科技园、仙林大学城 | 人工智能 新型显示 绿色智能汽车 |
14 | 江宁开发区 | 智能制造、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物联网 | 紫金山科技城、江苏软件园、无线谷、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园 | 未来网络、5G/6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 |
15 | 麒麟科创园 | 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信息通信 | / | 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策源地和产业化基地 |
三是关于数字人才培养。依托国家及省、市重大人才工程,积极引进培育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入选市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的数字经济产业人才累计达2659人,占全市入选总数的37%。持续完善实用型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全市技工院校数字技能类招生人数已达计划总数的46.5%。
四是关于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2870个,覆盖规上工业企业2245家,培育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1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车间133个。推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累计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园区60家,占文化产业园区总数超40%。加快提升数字贸易竞争力,我市2项数字贸易案例入选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我市在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中获得全国第二的好成绩。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浦口区国家级、溧水区省级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区顺利通过验收,江宁区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五是关于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建设完善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高水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我市政务服务“宁满意”工程被中央党校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评为2022年“党政信息化最佳实践案例”,南京市一体化政务服务总体能力水平被评定为“非常高”,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打造民生服务拳头产品“我的南京”APP,累计开发240多个应用场景、超4000项在线服务功能,包括交通、医疗、教育、企业服务等热点应用,实名注册用户数突破1055万,月活峰值达798万,用户总量和用户活跃度均居全国城市APP前列。推出“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惠企政策一站汇聚、一网通办,已实现200余个惠企事项通过平台全流程办理。打造高水平展示交流平台,累计成功举办了十八届中国(南京)软博会、六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签约落地了豪威集团华东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促进了软件、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重点领域的交流合作。
三、提案建议对下一步数字经济工作的启发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贵单位关于企业培育、产业布局、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等五方面的相关工作建议,加快打造领先的数字经济名城,推动我市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江苏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挑大梁、作支撑。
一是多措并举壮大数字经济企业阵营。持续推进与华为公司、中兴通讯、中国联通、紫光集团、阿里巴巴、小米集团、中软国际等国内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战略合作,争取企业在宁布局更多产业资源。积极推动通力电梯、星巴克等国际知名企业数字经济重大项目落地,赴欧洲面向西门子、达索等工业软件巨头开展针对性招商活动。建立百强数字经济企业、50强软件企业培育库,定期跟踪走访,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培育更多本地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综合技术能力、成长性等因素建立企业分类培育库,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支持重点数字经济企业升规纳统,加快提升我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
二是进一步统筹优化数字产业空间布局。实施“一区一主业、一园一特色、一企一品牌”数字产业布局优化工程,推动全市数字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指导全市每个区聚焦一项数字经济主导产业,推动区内优势数字产业集群、成链,板块间有序竞争、错位发展。重点推进江北新区集成电路、雨花台区软件、栖霞区人工智能、鼓楼区区块链等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开展市级数字经济园区培育认定,建设一批高水平数字经济特色园区,指导园区聚焦一个特色细分赛道或新兴领域,培育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导数字经济企业品牌化发展,形成一批全国知名的数字经济品牌产品。
三是加强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水平建设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支持高校联合相关区/园区、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学院、省级产业学院、省级信创实验室,培养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支持华为公司、中软国际、中国联通等开展市场化数字经济人才培训活动。依托国家级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建设国际人才街区,提供“一站式”服务,集聚高层次海外人才。出台软件、集成电路等产业专项人才政策,编制人才目录和数据库,推动数字经济细分领域重点产业人才集聚。试点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3个新兴数字产业高级职称评审,拓宽数字经济工程人才职称晋升渠道。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丰富新型数字生活场景,提升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汇集国家级智库机构和全市相关专业顶尖人才,形成数字经济专家库,为我市数字经济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高标准推进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快推进万亿级软件、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打造,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关键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开源等重点领域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面向6大行业6大领域建设100个标杆示范应用场景。争创国家级元宇宙、区块链先导区,重点突破分布式存储、密码学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虚拟现实、沉浸交互、数字孪生等重点方向,壮大新兴数字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年面向800家规上中小企业提供免费咨询诊断服务,推动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出台《南京市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高水平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学、直播电商、金融科技、智慧种植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贸易、金融、农业深度融合发展。
五是支持重大公共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紫金山实验室、EDA国创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6G总体技术研究”等国家重大项目,提升我市对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能力。优化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强化数据资源汇聚应用。加快建设“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惠企事项一网通办。持续做强城市品牌门户“我的南京”APP,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提升市民体验感与获得感。进一步完善城市安全综合应用管理、交通运输综合运行保障、城管大数据运行管理等数字治理平台和“金陵微校”、“宁体汇”等民生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更多互联网医院,推动热门应用入口在“我的南京”一站集成。高标准举办2023中国(南京)软博会、中国工业软件供需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以及世界半导体大会、中国人工智能峰会、中国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打造一流数字经济交流展示平台,提升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