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南京市工商联:
您好!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推动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营造民营企业发展良好环境,积极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扎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营造好发展生态,打造让民营企业“暖心”的服务环境
一是畅通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持续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近年来,市主要领导常态化开展调研和座谈、面对面与企业交流,听取企业发展建议,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通过不同渠道,持续宣传“两个毫不动摇”、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为民营企业发展鼓劲打气,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通过现场办公、部门现场回应,解决企业后顾之忧。推动近1000家企业反映难题解决,84.5%为民营企业。二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以新宁商“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围绕“育”“述”“展”“行”“创”五大系列,重点策划举办了“‘学习强国’进民企”“时代青年说”等10项具体活动。推动所属商会党组织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开展形势教育、感悟交流、公益活动、学习观摩等“四个一”活动近400场次。举办张謇精神学习培训班、文化企业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培训班、新宁商大讲坛、“红色引擎”集体党课和书记论坛,引导企业预期,推动共识凝聚。三是深入推进“服务民企365”。创新推动实施“i宁企”服务专项行动,推出“服务民企365”行动23项创新举措,搭建“企企综合服务平台”,实施“以一帮十”网格化服务举措。维权协调机制累计接办民企诉求360余件,协助民企清欠约2亿元,解冻资金5000余万元。四是搭建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持续开展重点产业供应链供需对接活动,近年来已累计成功举办南京市龙头企业开放供应链供需对接会、精品钢供需对接等活动100场,发布产品供需信息超过3500条,积极帮助企业开拓线上线下市场。持续打造“宁创新品”品牌活动,以每月“1场应用场景观摩+1场创新产品推介”的形式,帮助我市优质创新成果加速开拓市场,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
二、坚持需求导向,打造让民营企业“安心”的政策环境
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施策,打造系统性、引领性、精准性、便利性的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应享尽享。一是营商环境优化政策迭代升级。对照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101项改革事项,制定《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明确116项任务。二是助企纾困帮扶政策刚性兑付。疫情期间,出台《“同心抗疫 携企同行”助企纾困二十项举措》等系列政策,累计减免租金20.7亿元,减免社保缴费59.3亿元,成功稳住经济大盘。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707亿元、惠及市场主体75万家。特别是文旅行业复苏显著,2022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46亿元,接待游客量1.03亿人次,排名江苏第一。三是企业服务体系精准高效。打造“质量小站”阵地,“一站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质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服务,覆盖服务15个高新园区2万余家创新型中小微企业,2022年服务企业2920家,培训“首席质量官”6100余人。建设“质量小站”做法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典型案例。开展机关党员干部驻厂联络服务,2022年组织现场服务2325场次,解决企业生产物资、关键零部件等问题1152个。四是不断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出台《南京法院刑民交叉案件跨部门协作机制》,杜绝以刑事司法手段不当介入经济纠纷。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市场交易安全。扎实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解决脱困、增信、融资、复产难题。建立诚信履行白名单制度和信用联合激励机制,开具《主动履行证明书》,帮助企业修复信用,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有效发挥破产挽救功能。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微企业破产保护的工作方案(实行)》,建立全国首个中小微企业全类型破产保护模式。积极引导具有持续经营价值的民营企业通过庭外调解、庭外重组、预重整等方式化解债务危机,助力企业重生。
三、激发好产业潜力,打造让企业“称心”的创新环境
我们充分发挥科教强市优势,通过实施梯度培育、促进校企融合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促进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不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一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2022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千家、总数超过88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万家,在“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南京位列全球第八。二是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出台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设置财政专项资金,2022年实施免费诊断服务项目超过1400个,“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三是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功举办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开展“千校万企”紫金行动,组织广大专精特新企业与在宁高校签订校企协同创新协议,畅通“产学研用”转化渠道。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对专精特新中的小微企业给予政策上限20%的价格扣除优惠。在高铁南京南站设置“专精特新宣传专区”,免费展示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服务,持续扩大企业市场影响力。全市已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47家,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5194家。四是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质量,以省人社一体化平台和“南京人社”、“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结合开展“创响江苏”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通过“人社局长直播带岗”、“主播‘沉浸式’探企”、线上专场招聘、搭建“共享用工服务平台”、为企业免费拍摄招聘小视频等多种方式,为民营企业广泛发布岗位信息,提供良好线上招工服务。实施紫金山英才高峰、紫金山英才先锋、紫金山英才菁英等人才计划,覆盖人才引进、使用培养、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各环节,2022年为4462人发放紫金山英才卡,支持6830人“免申即享”享受政策。五是强化惠企政策一站直达,着力打造“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以“惠企政策、便企办事、利企服务、政企互动”为出发点,统一汇聚全市各类惠企政策,集中受理政策兑现申报事项,实现政策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和一站直达。通过“政策拆解中心”对全市惠企政策申报条件进行“精准拆解”,为企业提供兑现事项的一键匹配,第一时间推送,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随身看、实时享、秒推送”服务。目前,平台已发布惠企政策400余条,申报事项1100余个,230余个事项实现“免申即享”,汇聚全市业务部门各类特色服务应用60余个。
四、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的讲话精神、4月21日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精神,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在民营企业座谈会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着力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亲清高效的营商环境、简明直达的政策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打造适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重点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策: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弘扬企业家精神,树立一批具有创新发展、敢于担当、专注品质、诚信守约、爱国敬业、服务社会的新时代宁商典范。加大民营企业家培训和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定期沟通互动机制,擦亮“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品牌。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升级完善“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政策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和一站直达。全面推行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将专项检查工作纳入到“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中。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发展领域。定期发布项目清单,逐步提高民营企业参与清单中项目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推动创新转型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定期向民营企业开展问计咨询,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指南、开展政策调研时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和建议。引导鼓励高校、大院大所、重大创新平台的科技成果向民营企业转化。强化权益保护。深入开展“百名法官进企业”“百名企业家进法院”等司法保护专项行动,加强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犯罪的刑事打击力度。强化涉企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对围困企业的司法救助。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南京民营经济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