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于玛莉委员:
您提出“关于提升地铁资源开发水平,促进地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实现轨道交通和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地铁投融资压力,南京地铁一直致力于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从一体化顶层设计、土地资源开发、政策研究和商业广告经营等多个方面探索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一、顶层规划先行,挖掘土地资源
自2015年起,南京地铁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市规划局)以车站和场段为中心,与车站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的范围划定为同步开发区,车站边沿外扩200米范围划定为核心区,外扩不小于500米范围划定为特定意图区, 从顶层规划开展轨道交通一体化城市设计。针对轨道交通线网梳理沿线土地,整合场站周边用地布局,统筹地上、地下空间规划。以一体化设计为实施手段,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保护角度,对轨道交通场站开展复合开发利用研究。截至目前,共开展了72个场站一体化设计,实现268亩土地出让工作(含招拍挂及协议出让),实现土地出让金40.95亿元。
结合地铁建设规划报批契机,南京地铁开展了《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TOD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研究工作,通过对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沿线可利用的潜力土地资源进行筛查与分级,提前预控可开发土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储备计划,对重点场站开展开发策划及概念性方案设计,研究并落实相应的规划指标及控制因素,将综合开发意见纳入线网规划阶段一并考虑,最终形成全线网土地资源利用的分类分级和规划控制指引,让土地发挥最大效能。
二、多元模式开发,助力规模化发展
截至目前,南京地铁共计开发27个上盖物业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56万平方米。南京地铁上盖物业开发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自主开发,另外一种为股权合同开发,其中股权合作开发有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两种方式。目前自主开发项目有22个,股权合作开发项目有5个。
项目类型包括住宅和商办两种,其中住宅类项目有4个,分别为10号线城西路停车场、5号线小天堂、5号线光华门和1号线时光澔韵。商办类项目有23个,商办数量占比超八成,商办类项目平均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致力于规模化发展,预计规划项目建筑面积超280万平方米。
三、政策保障先行,探索创新发展
地铁作为承担着重要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没有政策支持,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上步履维艰。近年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地铁发展。
1、215号文
2015年,《市政府关于推进南京市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5〕215号)出台,从土地供应、开发主体、收益模式等方面提供指导性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轨道交通投融资压力。
2、12号文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凸显,215号文在一些操作路径层面缺乏具体措施,在相关地区,文件精神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南京地铁开展了南京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利用政策研究工作,于2022年1月27日以市政府名义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南京市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22〕12号),该文件在 “215号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夯实,以问题为导向,从规划制定、土地供应、收益分配及配套细则等十多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政策扶持与保障。
“12号文”主要内容一是确定综合开发盖板成本分摊原则,板地、上板匝道及联络通道等同步开发费用可纳入轨道交通项目概算。二是规定了收益分配和管理依据,土地运作主体为地铁集团的,出让收入中刚性计提费用,由市财政扣除国家、省级刚性计提及市级民生发展专项资金后,城市发展专项资金全额补助地铁。三是鼓励对条件成熟的综合开发用地先行出让,可根据轨道交通建设时序分阶段支付土地款,并在地块具备建设条件后一个月内支付剩余土地款。四是场段同步开发区用地范围内,可通过分层供应方式,将场段板地上部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协议出让给地铁。这一系列举措将有效缓解地铁建设、运营的资金压力,解决综合开发项目与地铁建设时序造成的矛盾,为形成综合开发利用市区共建共享机制创造条件。
3、其他管理办法及规范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开发工程复杂,所涉专业繁多,在规划设计及工程实践中经常出现规范标准指导不足、审验方式参差不一的问题。2021年,南京地铁联合市建委开展了消防标准的编制工作,并形成成果《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利用防火设计标准》,于2022年4月正式实施,该规范是省内首部指导综合开发利用的地方标准,填补江苏省在轨道交通综合利用防火设计及审验依据的空白。
2022年11月,我们配合市规划资源局出台《南京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管理办法》,同样是省内第一部规范类文件,该办法明确了上盖规划编制要求和原则,解决了控规图则分层表达问题,便于主管部门编制管理及行政审批。
四、商业发展联动文化宣传,建设人文地铁
在2005年开通运营第一条线路初始,南京地铁就把企业文化品牌的长期规划写入到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中。经过十六年的实践与探索,南京地铁塑造推出了“人文地铁”服务品牌,创造了轨道交通行业打造服务品牌的新模式,构建了以“人文”为核心的识别系统,推出了以红色梅花造型为主的公司标志,打造以超强能力,富有侠义精神品质的卡通形象——“地铁侠”,每年围绕四季开展主题服务活动,陆续打造了“糖果车站”、“和谐车站”、“博爱车站”等多个品牌车站,举办了“唐诗宋词进地铁”、“昆曲大美 地铁有戏”、“南京地铁垂直马拉松”、“南京地铁挂春联”等系列创意品牌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
南京地铁也一直致力于创新丰富地铁广告媒体展示载体,采用从静态展示到动态展示,将墙贴广告升级改造成“炫动灯箱”,开发内包车、品牌列车广告形式,结合列车语音播报,提高宣传效果。同时南京地铁着力加强公益性广告承载品牌信息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融合,围绕核心价值观、廉政反腐、安全生产及消防、环境保护、文明出行等内容发布各类公益广告,同时还对“读书节”、“江苏发展大会”、“创新周”等各类特色文化活动也做了专题宣传,遵循社会和国家所普遍遵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倡时代精神,实现商业效果和社会效果上的双丰收。
地铁资源有效开发是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司将积极配合做好该提案的落实工作,提升南京地铁资源开发整体水平,实现地铁高质量发展。
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23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