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沙宏志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南京电动航空产业链的建议收悉。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京积极发挥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等载体辐射效能,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点企业培育,狠抓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有动力系统制造、机载系统制造、无人机研发、空管系统开发等重点领域骨干企业近80家。电动航空主要是对民航客机、直升机、通航飞机的电动化,特别是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具有垂直起降、快速机动、低成本、低噪音、零排放、高安全性等特点,是目前较为现实可行的方案。南京将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科教资源等优势,锚定国家“双碳”战略要求,以打造电动航空产业链为抓手,推动航空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政策方面
一是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有关大力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包括(1)国家“十四五”规划“稳步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有序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构建区域短途运输网络,研究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等举措”;(2)2023年4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将通航整机及无人机作为七个发展重点之一,要求“聚焦通航整机及无人机。重点发展水陆两栖飞机、固定翼多用途飞机、10座以上中大型通航飞机、中轻型直升机、旋翼机、新一代垂直起降电飞行器,推动通航飞机在市政管理、应急救援、低空旅游、商务出行、飞行驾驶培训等方面的应用;加快发展长续航、大载荷、智能化、工业级无人机,推动无人机在巡检、监测、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加快打造一批无人机典型应用场景。”
二是在前期出台《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南京市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示范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基础上,2023年6月,南京市政府印发《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航空航天产业要成为“2+6+6”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拼夺六大产业集群国内制高点”之一,“发挥我市机载系统、空管和地面设备系统、机电液压系统、通航新材料、无人机等领域引领优势,以飞机运营为核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加快推进低空智联网和无人机基地建设,构建全国航空机电系统样板区,不断扩大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推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港、航空工业南京空港民机产业园、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等重点平台发展,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和项目。支持江北新区、南京空港枢纽经济区、白下高新区、浦口高新区、麒麟科创园等核心载体发展。到2025年将我市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航天产业研发和制造高地。”
三是国家首批、全省唯一的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2020年10月获批后,省国防科工办牵头成立了江苏省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江苏省无人机产业技术标准委员会,省工信厅发布《2022江苏省无人机产业发展白皮书》《江苏省无人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等指导性文件,并在南京试验区布局建设江苏省先进无人机系统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集群”,要求“航空航天产业重点发展航空器整机制造、无人机制造、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空管和地面设备系统、通航新材料等领域。不断扩大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支持低空智联网建设和无人机基地建设,以飞行运营为核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打造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浦口区“十四五”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对城市低空智联网新基建、无人机产业重点场景应用给予了明确政策支持,先后出台《浦口区加快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浦口(高新)区无人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一系列促进试验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文件,为无人机企业引孵和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撑,着重从金融、人才、产业生态营造、配套服务等多个方面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先供给。
二、龙头企业培育方面
有关文件明确,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按规定给予不超过500万元补助,对符合条件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按规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支持航空航天企业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实施兼并重组,对符合条件的并购发起方企业按规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下一步,我们在调研起草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相关工作方案时,积极争取将“发展电动、氢能源及混合动力等先进航空动力系统”等内容纳入行动范畴。
根据《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精神,下一步将着力建设市区重点企业培育库,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支持优势企业在航空航天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横向联合、纵向整合,鼓励重点企业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补链强链。建议重点培育根植南京且具有中国乃至世界范围核心竞争能力的电动飞行整机龙头企业,带动周边航空电池、航空电机、飞控、轻量机身材料、飞行培训设备、航空运营等一批配套产业落户南京形成产业集聚。鼓励重点中小型企业紧盯新材料、制造装备、无人机等航空航天细分领域做大做强做精,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支持航空航天领域重点企业申报南京市年度优质应用场景项目。
三、研发平台布局方面
1.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新型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南京将持续推进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打造以紫金山实验室、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为引领,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等江苏省技术创新中心和91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为骨干的重大科研平台体系,有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基础技术研究。同时,按照《关于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部署,建设一批解决跨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的新型共性技术平台,通过组织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年度绩效评价,对评估优良的平台给予奖励。
《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加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港等创新载体建设。C919大型客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为大飞机及航空事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今年5月31日,省政府与中国商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支持在南京布局航空机电产品。六合区政府目前联合南航大正与中国商飞对接,依托中国商飞“创新谷”和南航大国际创新港共建六合科技创新港以及大飞机学院;6月8日,(国家级)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省级)江苏省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江苏省应用力学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签约入驻南航大国际创新港。
2.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近年来,南京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和市场化转化科技成果的新机制,大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重大科技成果项目在宁落地转化,在成果转化、人才集聚、企业孵育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如江宁开发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了无人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围绕无人系统控制及通讯技术,重点开展无人系统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服务。
2022年3月,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与南航大、南京海事局、南京联通等单位共同成立“南京海事5G+无人机应用融合创新中心”,在5G网联无人机长距离异地起降巡检、应用场景研究、长江低空智联网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推动实现标准创建和成果转化,打造全国海事无人机应用示范。2022年6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在南京注册设立中国电信无人科技技术创新中心,由江苏公司负责日常运作和管理,旨在充分调动省公司科技创新力量,加快“5G+无人机”应用技术研发和业务规模推广,提升中国电信在无人机应用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链影响力。
四、全产业链发展方面
电动飞机是主要依靠电动机而非内燃机驱动的飞机,包括纯电动飞机和混合动力飞机。产业链大体可分为飞机整机、航空电机、电池、电控、氢能源反应堆及系统、飞机机载系统、飞机结构件的设计、研发、制造、维修以及航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eVTOL作为未来空中立体交通解决方案,可有效利用三维空间资源,助力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和海岛、山区运输问题,同时补足高时效运输场景当前不足,契合国家立体交通战略并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极。在中央交通强国战略引领下,多省市已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开启了国内通航万亿蓝海。
推动电动航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一是以现有重点企业为依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各企业融通协同,串珠成链、成组连线。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拥有极强的技术保障和行业一流的产业链支撑,将成长为该行业的头部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发挥亿维特等重点企业在运8系列、 ARJ21、C919、多款中大型无人机等型号设计研发制造中积累的航空项目管理、飞机系统集成、适航取证经验,以及掌握的行业资源和核心技术,积极推动电动垂直起降飞机整机研发制造及关键零部件,如机电、航电、“三电”、航空维修、先进材料、氢能源、无人机等产业链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打造“下一个电动出行场景”。发挥金城南京机电液压中心在全国航空机电领域的引领优势,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紧跟中国商飞的大飞机项目进程,做精做深航电、液压等产品领域,构建全国航空机电系统的样板区。紧跟低空开发及通航产业的推进,充分发挥南京在空管、雷达等领域的优势,做大做强航空监管及服务。以南航大在全国领先的无人机技术和研发资源为引领,支持南航无人机研究院和长空科技一体化融合,支持拓攻、国业等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发挥示范效应,吸引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加快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以示范应用带动无人机领域能级提升。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瞄准国内外头部企业,加大产业链补链强链扩链项目招引力度。推动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六合科技创新港、白下高新产业园、浦口高新区、麒麟科创园等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参照建立“七个一”工作体系,构建市、区招商联动推进机制,建立重大产业项目从签约到达产的全流程服务机制,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充分利用“软博会”“智能制造大会”“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等省市重大招商平台、产业协会以及“国际电动航空论坛”“世界无人机大会”专题论坛,举办航空航天领域包括电动飞机等内容的推介活动,强化重大项目招引,全力支持中国商飞、中航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央企和国内龙头企业来宁设立分支机构和产业投资项目。三是加强人才招引工作,加快高端人才集聚。依托重大科创平台,优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合作和服务对接机制,支持创新主体充分对接南航大在全国领先的无人机技术和研发资源、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的电动航空技术,支持面向全球招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研发人才。四是优化科创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与创新型企业合作,探索依托融资担保机构增信等方式完善科创企业债券融资增信机制,帮助降低科创企业债券成本及债券融资风险。引导搭建创投对接平台,推动创投机构与优质项目高效对接,形成集基金孵化、基金服务为一体的创投生态体系。五是强化应用场景打造。围绕城市空中出行、高维货运、应急救援、特色旅游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包括电动飞机在内的应用场景,助力共建共享、互联互动的“一网统管”治理体系,推动更多产业链生态企业和应用场景落地,实现城市治理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持续开展“宁创新品”系列活动,推动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向更多领域辐射落地。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发展电动航空产业链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