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413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发挥资源优势,着力传播和弘扬郑和航海文化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28 00:00 来源: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周建军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发挥资源优势,着力传播和弘扬郑和航海文化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600多年来,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远航亚非三十余国,历时二十八年之久,沟通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交往,增进了国际友谊,彰显了中国国力,中华文明为各国所敬仰。南京是郑和航海宝船的制造地、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近年来,南京市非常重视郑和遗址遗迹的保护、郑和文化的挖掘、郑和精神的弘扬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保护为先,郑和遗迹利用见行见效

    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策源地和始发地,至今留存有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明故宫遗址、静海寺、天妃宫、净觉寺、郑和府邸旧址、大报恩寺遗址、郑和墓、洪保墓等多处郑和航海遗址和生活场所。为保护好这些珍贵文物,我市开展了郑和遗迹一系列本体修缮、环境整治及展示提升工程。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南京斥资800万元完成静海寺扩建工程,建成郑和纪念馆区等四个馆区,展示郑和航海历程、航海经过地区风土人情、明代对外交流史等内容。2015年,实施了;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项目,完成报恩新塔、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碑亭、三藏殿等项目建设。2017年,鼓楼区编制《龙江船厂遗址环境整治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意见,2018年获省政府同意实施遗址保护范围内环境整治工程,鼓楼区按照批复意见完成四作塘北侧及五作塘北侧区域拆除、岸线恢复、园路铺装及绿化,及西侧门坡开口等施工。2020年,雨花台区完成浡泥国王墓石刻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工程及陈列馆展陈出新、中国与文莱友谊馆陈列工程,并实行对外开放;江宁区完成郑和墓园基本陈列升级改造工程,洪保墓相关建筑拆除、降层及部分环境整治工作,启动洪保墓展陈布展工作。后期我市还将根据文物保护实际需要,持续开展郑和相关遗迹本体修缮保护工程,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行稳致远。

    二、挖掘价值,持续做好郑和文化的溯源阐释工作

    为系统梳理郑和文化,展示真实的郑和下西洋壮举,近年来,我市依托事业单位、高校等社会资源开展了系列研究阐释工作。一是开展龙江船厂六作塘考古发掘。龙江船厂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代造船厂,2003—2004 年,南京市博物馆对遗址内的六作塘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土木、铁、棕、石、砖、陶瓷等不同质地文物1500余件,按使用功能可分为船用构件、造船使用工具和用具、造船设施构件三大类,为研究郑和宝船提供了实证依据。二是抢救性考古发掘郑和下西洋重要成员洪保的墓葬。2010 年,洪保墓在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建筑施工过程中被发现,经考古发掘确认,墓主为明代都知监太监洪保,并发掘了寿藏铭等重要实证资料。三是开展郑和文化研究。出版《探秘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江海扬帆辟丝路—江苏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专著;摄制播出《大明远航》电视专题片;制作《郑和从这里起航》龙江船厂遗址数字复原展示片,用现代数字技术直观展现郑和宝船在龙江船厂制造,在龙江关出航的情景;遴选郑和遗迹美图,编印《古都海韵》画册。

    此外,南京海丝研究中心、江苏郑和研究会还开展了大量郑和文化研究、学术交流、讲座、展示等主题活动。

    三、加强交流宣传,着力郑和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近年来,文化、旅游、教育等部门,以郑和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为基石,开展了系列展示宣传、交流、旅游开发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一是以滨江游线串联郑和航海印迹。市旅游集团打造的长江下游首艘滨江游轮;长江传奇;号,由幕燕五马渡码头出发,途径燕子矶公园、南京长江大桥、中山码头等10余处沿江知名人文与自然景观点,游轮行进至龙江船厂遗址公园附近时,游客可于甲板上眺望遗址公园,游船解说系统同步播放;郑和下西洋;相关历史介绍并解读这一壮举的深远意义。长江传奇滨江游轮作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项目,通过将郑和文化融入滨江游线,进一步扩大了郑和文化的影响力,进而提升了南京的城市品牌和国际形象。

    二是以;中国航海日;;国际古迹遗址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举办郑和文化展示系列活动,扩大郑和文化影响力。711日是中国航海日,也是郑和下西洋纪念日。2022年中国航海日当天,长江传奇滨江游轮以航海为主题,举行为期一周的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通过溯源航海历史、宣传航海科技、普及海洋知识,传播郑和航海文化的深刻内涵,彰显了南京城市开放、创新的人文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向海图强、走向深蓝的宏图伟志。5月的;国际古迹遗址日;和6月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市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多次举办《海丝探迹》图片展,走进社区、景区、中小学和高校,展览以郑和遗址遗迹为切入点,图文并茂,向市民、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及其背后的故事。市海丝研究还举办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聚珍;巡展,在多个景区展览。

    三是讲好郑和航海故事,举办郑和文化讲座,宣传弘扬郑和航海精神。南京市宝船小学聚焦;育师·育生;的综合育人方式,举办;宝船带我去远航;沉浸式体验活动,打造;扬帆;好教师团队,启动;小水手;行动;南京市聋人学校编排科普剧《观沧海-郑和航海故事》,在省第七届科普剧汇演评比活动中获得创作表演奖青少年组一等奖;南京市琅琊路小学邀请郑和第二十世后裔郑宽涛老师到学校开展阅读节科学讲座《郑老师说郑和》,向同学们介绍了南京郑和文化遗迹;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参与雨花台区侨办主办的;悦读南京;走近郑和;雨花专场活动,和文莱中华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开展线上;心·桥;手拉手友好交流活动。市海丝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开办;南京海丝讲堂;20余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从郑和七下西洋、龙江船厂考古、朝贡贸易等多个视角,为文博爱好者、海丝志愿者、市民、学生讲述郑和故事,弘扬郑和精神。

    四是推进郑和文化研学实践走进校园。2019年来,市教育局开展认定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活动。阅江楼景区的;郑和七下西洋,揭幕航海时代;主题研学公益课程入选优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感受当时古代中国的强大。

    五是开展郑和文化国际交流,扩大影响力。郑和下西洋不仅带来了海上贸易的繁盛,还将中国的妈祖信仰传到了东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还出现了郑和信仰。在印尼、爪哇、索马里、斯里兰卡、肯尼亚、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等国家还遗存有三宝庙、三宝洞、三宝井、郑和炮、三宝垄、三宝墩、三宝厨师庙、郑和村、郑和屯、郑和布施碑、三宝纪念碑等郑和航海遗迹。浡泥国王墓园建立中国-文莱友谊馆,文莱领导人多次来访;2019年,英国约克市举办;郑和与库克船长;海丝图片展,我市代表作;郑和事迹;主旨演讲;市海丝研究中心与印尼三宝垄市三宝洞基金会开展了多次交流活动,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参加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联盟办公室举办的;丝路花语;系列推广活动,也促进了郑和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四、抓住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契机,力争推进郑和航海精神走向世界

    2016年,国家文物局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导推动;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京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官方贸易的重要中心城市,其丰富的海丝遗产在;海上丝绸之路;系列遗产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其中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明故宫遗址、郑和墓、洪保墓等史迹点均为郑和下西洋壮举的相关遗迹。近年来,南京市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健全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海丝遗产研究中心,设立遗产点保护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和申遗行动计划,出台海丝史迹保护办法,全面实施申遗点本体修缮、环境整治及展示提升工程。力争借助国家战略,宣传南京,推广郑和文化,提高南京对外交流的辐射力。

    您长期以来对郑和文化、郑和精神非常关注,针对传播和弘扬郑和航海文化提出了好的建议,对我市下阶段工作也极具启发性。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郑和遗址遗迹的保护,推动郑和文化的研究和郑和精神的传播弘扬。

    一是按照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政府批示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进方案》,继续协调推进龙江船厂环境整治工作,加强郑和遗迹的展示和阐释。二是结合南京海丝文化、长江文化,开展郑和文化、郑和精神的挖掘、提炼和传播弘扬工作。三是以长江传奇滨江游轮为载体,策划航海主题活动等方式,演绎郑和航海的传奇故事;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机遇,力争将幕燕滨江风貌区打造成;长江文化博览园;,通过展陈等方式,进一步做好郑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借助端午外秦淮河龙舟竞渡、重阳幕府国际登高等品牌节庆活动,进一步加强宣传,助力打造郑和文化品牌。四是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弘扬和传播郑和航海精神,助力青少年学生全面成长。五是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持续做好南京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力争让郑和精神走向世界。同时,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联盟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合作互动,利用海丝申遗联盟、长江文化博览会、长江文化和旅游合作联盟等平台形成多层次、多形式沟通宣传渠道,传播和弘扬郑和精神。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