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陈剑光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升级社区商业品质标准化, 助力南京打造标杆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形成规划标准;的建议
根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要求,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南京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宁委发〔2022〕38号),将;实施标准化助推服务业升级;列为八项行动之一,提出提升服务业效益品质,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文化服务、旅游服务、健康养老、商贸服务等领域的标准研究与制定,引导企业和社会团体在服务基础设施、内容提供、质量管理、效益评价、安全保障等方面制定实施标准。
市商务局积极主动顺应城市发展趋势,把握城市发展新特点和人民需求新期盼,强化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顶层设计。一是制定实施意见。我局联合市民政局等14部门出台《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六项重点工作,确立到2025年全市共新建或改造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目标。二是编制建设规划。立足南京市情,编制《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规划》,明确建成人文雅致、人绿共生、兼容并蓄、创享未来的宁韵温度生活圈定位。三是明确建设标准。制定《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验收考核标准》,明确规划建设方案、场地设施环境、规范运营管理等八项建设要求,引导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规划资源工作全过程。一是强化规划支撑。会同市商务局组织开展《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2021-2035年)》修编工作,将社区便民商圈规划纳入商业中心规划体系,提出加强城乡融合和产城融合,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产商融合的社区商业体系,其中新增了首发经济集聚区、夜间经济集聚区规划布局的相关内容。二是优化规划标准。修编完善《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强调根据服务半径与生活需求,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层级配置,合理设置强制性配置规定和引导要求。三是注重建设指引。制定出台《南京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明确生活圈划定原则与标准,为全面提升社区商业服务品质和消费环境,营造保障民生福祉、提升居民归属感、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宜居家园提供有力支撑。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鼓励和支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组织、社会团体、研究机构等运用标准化方法完善和提升社区商业管理与服务工作,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提炼做法、完善标准,通过宣传推动标准实施,传播、推广、复制优秀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法。
市财政局根据《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意见》《打造;夜之金陵;品牌的实施方案》《关于促进首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对经考核验收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给予资金支持,对引入首店分档实施奖励,支持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的首发、首秀活动和夜间促进消费活动。
二、关于;完善社区服务;的建议
市商务局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着力引导社区;一圈一策;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是关爱;一老一小;。围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和;儿童友好型社区;两大核心,推广农贸市场;自习小课桌;、高新区;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等扶老托幼成熟模式。二是提升;一菜一修;。推动农贸市场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引入磨刀、修伞、配钥、缝补等多种微利性民生服务业态,打造成为集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型商业综合体。三是补足;一店一早;。推动更多连锁化、品牌化的便利店和早餐点进社区,同时引入多元市场主体,利用数智科技手段,创新主体经营模式,鼓励;一店多能;;一点多用;,满足居民日常消费所需。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序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和城市更新试点工作,为社区商业品质提升、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巩固基础条件。一是高标准实施背街小巷整治。针对病害严重、设施老旧、功能缺失的背街小巷,按照精细化要求,积极开展市政、绿化、交通、排水、照明等综合整治,全面提升背街小巷整体形象和功能品质,2016年以来先后完成266条背街小巷整治。进一步打造喵喵街、银杏里、火瓦巷、琵琶街等多条主题特色街巷,植入智慧智能、运动休闲、文化沙龙、阅读交流、亲子互动等服务功能,并由实施主体同步开展商业策划和运营管理,形成品质优秀、服务全面、特色鲜明的空间载体。二是高品质推进城市更新。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城市空间,对老旧住宅片区、街区、厂区等进行更新改造。全面梳理问题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研究编制项目更新方案,重点完善社区养老、健康管理、生活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优化改造道路、河道、绿地等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保护传承历史文化,丰富文旅、休闲、商务等功能产业,可持续、全方位、立体化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目前已完成省园博园、南京卷烟厂、鼓楼中心片区、江浦文昌路、南湖记忆片区等5个项目,浦口火车站、石榴新村、小松涛、大阳沟、金运live、所街公交场站等21个项目有序推进。
三、关于;优化商业业态;的建议
市商务局鼓励商业与物业、消费与生活、居家与社区等场景融合创新,实现业态多元化、集聚化、智慧化发展。一是丰富社区消费。鼓励社区借助公共开放场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主题,打造玄武区;嗨客市集;、秦淮区;睦邻里;社区年货节、鼓楼区;来吧!鼓楼;消费节等主题活动。举办;菜篮子;工程社区行活动,推动腊梅、三鸿等南京本土著名品牌深入社区,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92场;同时也积极推介桂花鸭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参加上海农产品展销会等大型展销活动,打响南京品牌知名度。二是推动数智赋能。基于;冬日暖心;小店计划升级推出;了不起的小店;计划,助力社区特色小店转型升级,启动;百万数字人创业计划;,联合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推出;特色小店大联播;行动,共有448家小店参与直播、累计交易额超8800万元。三是发展夜间经济。持续打造;夜之金陵;品牌,推出18个夜间经济集聚区,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3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举办;遇见夜金陵;等活动300余场。夫子庙步行街新增西五华里游船、打造;上元灯彩图;沉浸式体验项目,熙南里街区推出;南京喜事;;甘宅雅韵;等全沉浸式演出,南艺后街打造外秦淮河游船项目。四是壮大首店经济。举办2022中国(南京)首店经济发展推介会,出台新一轮《关于促进首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着力促进更多优质品牌资源集聚。2023年上半年,全市已引入品牌首店190家,如Carolina Herrera赫芮亚美妆亚洲首家旗舰店、Harry Winston海瑞温斯顿江苏首店等。
市文化和旅游局着力推进社区文化消费建设,致力优化商业街区业态,突出发展夜间经济。一是打响;夜之金陵;品牌。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打造特色体验活动,营造良好夜间经济环境。推动和鼓励博物馆、图书馆、书店书吧等有关单位,延长夜间开放和运营时间,丰富场馆消费服务内容。二是推进艺术街区建设。印发《南京市艺术Mall(街区)建设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引导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商旅街区等载体,扩大引进艺术展演、时尚装置、商旅路演、文创集合、影视电竞、节庆活动等优质文化项目入驻,以文化创意激活文商旅消费升级,促进跨界联动、流量互动,搭建文化消费新场景。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各相关单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社区保障民生与促进消费功能,切实增进人民福祉。
一是不断推进生活圈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等13部门近日出台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缺什么、补什么;;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的原则,聚焦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创新社区消费场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
二是不断强化专业性力量。以街道社区、企业平台、组织机构合力形成建设主体,建立健全建设规划、商业引入、运营管理、效果评估的整体社区标准化运作机制。引入专业社区规划、建设、运维机构与人才,打造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的社区样板。
三是不断提高品质化供给。优化首店经济发展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时尚消费品牌;举办2023中国(南京)首店经济发展推介会,开展长沙、广州等城市消费品牌交流对接活动,支持南京品牌走出去、知名品牌引进来。开展品牌企业与便民生活圈工作对接,为品牌进社区创造条件。持续打响;夜之金陵;品牌,整合全市夜间消费资源,鼓励街区开设夜间创意集市,培育一批夜间经济创新示范项目,发展;小而美;的社区商业中心,形成各具特色、错位经营、相互补充的社区商业格局,更好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四是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经验、国内外社区管理先进做法、相关部门最新出台文件等,继续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项目建设、过程管理、考核验收标准,精细化做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
南京市商务局
2023年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