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张守兵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几点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关心,同时也感谢您在提案中提出;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建议。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宣传思想工作深扎基层、打牢基础的重要改革,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只有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开展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凝聚群众,才能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建强党在基层的宣传思想阵地。
我们主协办单位一致认为您提出的建议非常好,该建议从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状出发,从促进理论宣讲深入人心、准确了解百姓文化需求、持续推进形成常态化机制的角度分析了我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对我市下一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工作目标,紧密联系基层工作实际,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平台作用,持续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突出全域覆盖,织密阵地网络。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五有;标准中;有场所;的要求,各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实践所102个、实践站1229个,实现全域全覆盖。同时,各区积极整合各类阵地,通过设施共建共享,延伸设立2269个文明实践基地(点),便于群众就近就便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形成立体化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在辖区内文博场馆、公园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阵地等设立文明实践基地,同时依托党建工作驿站、志愿服务站等设立文明实践点,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激发队伍活力,壮大志愿力量。各区均已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担任总队长,持续推进;8+N;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包括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等8类常备队伍,以及文明行为引导、移风易俗、邻里微帮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市在101个街道(镇)组建了理论宣讲团队,教师志愿者联盟已有5万余名教师志愿者,在中国科协科技志愿服务平台上实名注册的科技志愿者4万余人。市级层面积极下沉宣讲、教师、科普、平安、应急等志愿服务队伍,充实文明实践力量。
三是涵育文明新风,丰富实践活动。各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围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文化文艺等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着力让文明实践有规律有节奏、满足群众期盼。2022年,各区中心(所、站)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任务常态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近17万场,受众群体近1750万人次。同时,在;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春节;等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不断提升文明实践参与度和影响力。
四是紧扣群众期盼,精准设计项目。各区普遍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模式,围绕群众的共性需求,实施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注重结合;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一批助老、育幼、扶困、助残等特惠性志愿服务项目。市级层面每年拿出300万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开展,培育实施了;六朝青;博物馆课堂进社区、;金陵小郎中;中医文化传承、;蒲公英;劳模工匠宣讲等一批针对性强、实效性好、影响力大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但是,目前我们还存在结合实际不紧密、工作开展不平衡、群众参与不广泛等问题,未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具体举措包括:
1.坚持思想引领和理论传播相统一,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一是建强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推动各区与在宁高校马院结对共建,鼓励党校、高校的专家教授在文明实践阵地建立联系点,培育带动一批基层理论宣讲员深入群众身边宣讲。联合市级机关工委、团市委等,组织市直机关在职党员干部、大学生、研究生等青年群体赴全市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二是完善理论宣讲组织方式。依托百姓名嘴、基层宣讲骨干、红色文化志愿者等宣讲力量,梳理出宣讲课程安排和宣讲内容菜单,供文明实践所、站点单。深化;理论+服务;理念,推广融合式宣讲、嵌入式宣讲、互动式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常态组织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文明实践活动。三是丰富理论宣讲产品供给。联合高校、市属媒体集团、文艺团体等,制作一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视频、课件以及短剧、戏曲等,建立相关资料库,方便群众使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受到教育、增进认同。
2.坚持资源整合和基层赋能相统一,着力建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一是加强统筹推进。推动中心、所、站三级联动共建,在规划内容、设计活动、调配资源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中心、所、站、基地、点五类阵地的各自作用职能和功能定位。推动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晚间及周末开放,方便群众经常性到文明实践阵地读书、自习、健身等,增强群众对文明实践阵地的粘性,提高文明实践在群众中的知晓度。二是深化资源整合。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整合好五大平台牵头部门、文明实践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文明单位等资源,推动工作衔接和融合。建立健全市级资源下沉基层所站的工作机制,梳理资源供给清单,同时引导各区加强与辖区内各单位阵地资源的共建共享,延伸设立更多、更贴近群众的文明实践基地和点,实现队伍联动、活动联办、项目联通、服务联享。三是强化示范带动。推动文明实践阵地标准化建设,规范挂牌、功能室设置、宣传展示内容等。以示范阵地为抓手推动全市文明实践阵地提质增效,选树、培育、打造一批示范中心、所、站,组织示范中心、所、站帮包周边阵地,以先进经验带动其他阵地高质效建设。
3.坚持价值引领和行为引导相统一,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一是加强内容引导。聚焦弘扬时代精神、引领价值取向、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等,加强主流价值内容引导,完善内容设置,增强文明实践宣传内容、活动主题的针对性,讲好新时代的新理论、新政策,展现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伟大成就。二是强化数字赋能。依托江苏省文明实践系统(正在推进),整合各类线上平台载体,加强网上理论宣传宣讲、活动项目发布、典型事迹宣传等,把文明实践延伸至;云端;,在有条件的实践所、站应用VR技术、元宇宙技术等,开展灾难演练、地理科普、天文探秘等活动,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三是加强文化赋能。盘活南京本地文化资源,围绕城市精神、城市品牌、城市文脉等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增强市民群众城市认同感,提升精神力量。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以红色资源为内核,串联起革命旧址、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场所,打通;文明实践阵地+红色文化场所;,打造红色教育高地,在红色教育中传承革命信仰、坚定初心使命。
4.坚持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相统一,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综合效能。一是加强供需对接。打通供需对接渠道,健全诉求收集机制,依托志愿者、基层干部、网格员等群体摸清群众需求,针对群众现实需求设计项目,推动供需对接更加精准,加强高品质活动、项目、内容的供给,增强文明实践的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二是健全经费保障。由市、区级财政预算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人员培训、项目扶持培育、志愿服务运行等保障性工作。探索设立文明实践基金,引入社会资金支持,鼓励民间机构、企业及个人等积极参与捐赠,争取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的资助,以多种方式支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推动各区以公益性岗位的方式招聘中心(所、站)文明实践管理员,负责文明实践活动需求搜集整理、意见评价反馈等工作。鼓励社区;五老;人员、青年团员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加强与高校合作探索文明实践、社会实践制度,不断为基层实践站补充有生力量。开展文明实践带头人培养计划,建立市级文明实践人才库,培育一批志愿服务带头人和文明实践能手。
南京市委宣传部
2023年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