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317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开展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更加深入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27 00:00 来源: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陈浩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开展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更加深入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创建文明城市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文明办统一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照创建指标,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停车资源共享和厕所革命等民生实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规范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取得较好成效,连续两年在同类城市中位居第三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但同时也感到,由于工作不到位、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城市管理量大面广等原因,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能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深入开展,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坚强支撑。收到您的建议后,我们高度重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筹划部署,系统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落实

    认真总结前两年文明城市创建情况,按照市文明办统一部署,研究制定《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道路街巷组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2023年城管系统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健全工作机制,细化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召开城管系统2023年文明城市创建指标研讨会,研究解读文明城市创建指标坚持问题导向,区分静态指标、动态指标,分析查找问题弱项,指导各区细化制定整改计划,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制定下发《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全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月行动的通知》《铁路沿线环境整治行动方案》,突出背街小巷、铁路沿线、高速公路两侧、城郊接合部、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地区,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健全完成;门前三包;、自治联盟、网络化管理等制度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鼓励调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商户、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自觉性。

    二、坚持服务为民,多措并举提升市容环境质量水平

    一是持续开展背街小巷整治。落实;精管善治;城市管理要求,紧盯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的背街小巷,连续6年组织整治提升,在保留历史风貌和街巷肌理基础上,注重赓续文脉、与古为新,按照;一街一策;科学设计,突出;洁、净、平、亮、序;五个方面,通过;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进一步改善背街小巷的硬件设施和环境面貌。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2373条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打造了大板巷、南湖东路、梅园新村路、金银街、蓝旗街、小西湖等一批特色精品街巷,受到了市民群众的好评。二是加强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全市5582个小区建成一类垃圾分类收集点(房)3854个、二类垃圾分类收集点(亭)7220个,设置规范化桶点572个、流动收集点313个,总体上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开展垃圾分类争优除差行动、;微风行动;(微改造、微宣传、微奖励)、;四整治四提升(整治收集点不足、提升收集容量,整治收集点脏乱差、提升环境品质,整治不规范收运、提升收集转运水平,整治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提升依法治理效能);专项行动,着力改善收集点环境品质,提高居民投放垃圾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创建完成1136个省级达标小区。三是开展示范单元创建。牵头全市40个部门单位、12个行政区和2个开发区,对照市政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41类、384项治理指标,累计创建城市道路、特色街巷(含文化街区)、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市民广场、商业综合体等标准化示范单元1270个(其中各区园区创建了1008个,部门单位创建了262个),为各种类型单元树立了管理样板,既维护住城市形象,彰显了美丽古都人文特色,也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品质,便利了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四是开展综合环境整治。组织开展了综合环境整治月活动、铁路沿线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以及太平南路、智谷大道、光华路沿线等环境整治,紧盯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全面提升市容环境水平。

    三、规范文明执法,查处纠治城市管理违规违法行为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印发《关于做好全市城管执法队伍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形成以农贸市场周边管控为核心的5项牵头任务模块,以停车管理为核心的6项配合任务模块,细化推进时序、工作方法和阶段目标,分解责任落实,提升执法效能。会同市公安局每月通报全市支路街巷执法情况,每季度召开支路街巷执法工作会议,座谈交流执法工作经验。针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取证不规范行为,联合组织专题培训,切实提升联动共治工作质效。二是创新管理手段。一方面,印发《关于印发<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2023年专项执法及联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宁城法总字〔2023〕11号),将各类市容环境整治确定为全年工作的核心进行系统推进,联合市公安局,灵活采取;明查+暗访;;长效+突击;;巡管+固定;;白天+晚上;等执法管理模式,查处机动车违停、晚间露天摊点扰民、渣土车违规上路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25场次,查处支路街巷机动车违停行为19.4万起、渣土车违法行为2.17万起。另一方面,为全面促进经济复苏,在不影响秩序、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助企纾困工作,印发了《南京市城管执法队伍做好助企纾困服务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工作提示》,要求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坚持服务为民,包容审慎监管。强化外摆管理者和外摆摊主的门前三包责任,切实督促相关单位和个人维护好周边环境卫生。同时按照《关于加强临时摊点(群)管理的指导意见》(宁城管字〔2023〕25号)要求,全面加强临时摊点(群)管理,着力解决占道经营和影响市容市貌等问题。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具备外摆条件、有统一运营管理的特色街区、商业体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合理设置外摆区域、明确设置外摆种类、规范设置外摆设施、科学设置外摆时段。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牵头联合市司法局、市城建工会共同主办;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岗位大练兵活动;,并纳入市总工会重点行业劳动竞赛项目。活动设置的竞赛项目紧紧围绕执法工作,既有业务知识(包括党风廉政、党史、意识形态、法律法规、公文写作、安全生产、指挥调度、行为规范、电台应答等)考试,也有网上办案、现场执法考察,做到干什么、练什么、考什么。考察项目全面,人员参与覆盖面达90%以上,考试既有常规内容也有较难的考点,既有普训提升也注重选拔优秀个人。

    四、拓展参与渠道,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管良好氛围

    一是坚持问计于民。城市管理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在背街小巷整治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商业服务、交往活动、休闲休憩、生活便利等多种需求,采取上门听取意见、召开方案研究会、网上民意征集等途径,广泛征求居民和商户的意见建议,群策群力,共商共治,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前期组织的调研中,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上门询访,听取了103名沿街商户居民关于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街巷整治、改进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通过推行市容环卫管理责任制和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形成政府、商户、居民共治共管格局。另一方面,通过户外广告大屏、互联网、公众号、微博等载体,宣传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展现管理成果,争取赢得广大市民群众的支持参与。三是自觉接收监督。广泛听取城管局网站、微博、12345、12319热线及电话投诉和意见建议,主动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委员赴现场调研指导,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意见建议,举一反三,深入研究,按照市文明城市创建部署安排,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加大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辖区交界处等重点区域整治力度,规范强化日常执法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纠治存在问题,着力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效。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2023年0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