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308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
    发布时间:2023-07-27 00:00 来源: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石莉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1. 强化宣传引导。一是加强志愿服务,建立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总队和区、街志愿者队伍,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6万多人,开展;课堂微宣讲、社区微宣传、桶边微指导、上门微行动;,打造了;凡星、分莫愁、红绿蓝、浦小净、鼓励分、喜鹊林、银辉宣讲团;等志愿服务品牌。二是加强宣传推广,在全市主次干道、户外大屏、10条地铁线广告屏、南京电视台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宣传片和电子海报。连续三年开展;万人跟着垃圾趣旅行;活动,连续两年举办垃圾分类家庭赛、辩论赛、新媒体产品赛、垃圾分类进万家直播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社区和广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打造垃圾分类宣教基地20个。每月召开市、区垃圾分类全媒体新闻发布会,保持全覆盖、多渠道、高频次宣传力度。三是增强共治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共同缔造;活动,从群众关心的身边;小事;入手,通过共谋治理方案、共建志愿服务、共管分类质量、共评红榜灰榜、共享环境改善,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2. 加强收集点管理。综合采取;四个一批;措施(完善设施除差一批、加强保洁除差一批、优化收运除差一批、强化宣导除差一批),集中力量,精准施策,完成除差小区596个。建立等级动态调整机制、除差联系点制度、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管理失责单位名单制度。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微风行动(微改造、微宣传、微奖励)、;四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整治收集点不足,提升收集能力;整治收集点脏乱差,提升环境品质;整治不规范收运,提升规范作业水平;整治违法责任主体,提升执法效能)等,着力改善收集点环境品质,提高居民投放垃圾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3. 推进资源回收工作。全市设置小区可回收物基本回收点4412个,公示回收目录和价格、回收站(中心)地址及联系方式,因地制宜设置流动回收点329个、智能回收箱点225个、自助交投袋点138个、物业代收点75个、多功能复合回收点304个。设置垃圾分类回收分拣中心12座、回收站80座,基本形成;点、站、中心;三级回收体系。

    4. 强化行业管理,落实物业企业法定责任。根据条例要求,将垃圾分类工作融入物业行业日常管理工作。一是推进硬件设施建设。把垃圾分类设施、亭房建设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引入红色物业,一区一策、一小区一方案推动2300多个老旧小区基本管理提质增效,补齐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最短板。二是纳入日常检查。将垃圾分类作为物业管理日常检查内容。2022年以来,市区两级累计动态巡查小区近6000余次(个),发现整改垃圾未按标识容器投放、垃圾房(亭)周边环境卫生差等问题1000余项,小区环境;老大难;问题显著改善。三是列入信用清单。在示范评价、先进典型选树、;五心服务;等活动中,充分考虑企业和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定期通过;房帮宁;平台,发布物业小区;红黑榜;,对于垃圾分类不达标的小区、企业,纳入信用档案记录,坚决施行;一票否决;。四是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物业贴近居民的天然优势,组织发动物业服务志愿者队伍积极作为,在小区客服中心、公告栏、楼道等显著位置设置宣传专栏,利用小区电子屏、企业公众号、业主微信群等平台,多渠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参与桶边指导。

    5. 党建赋能优治理,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利用党建引领物业管理融入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成果,推动垃圾分类身边小事做实做好。一是赋能街道社区。深化街道党工委对物业企业、小区管理的考评,推动成立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开展100个社区试点,发挥社区、居民监督参与作用,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思维,推动垃圾分类等小区难题的有效解决。二是加强物业行业党建联建。把物业企业党组织建在小区里,群众身边,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小区综合治理的全过程,积极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将垃圾分类列入联席会议日常议题,通过议事协商,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三是持续放大红色物业辐射带动效应。截至目前,已累计创成2个全国示范,培育26个省级示范点,65个市级示范点。涌现出一批基层治理优、物业管理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典型小区,如栖霞区金尧山庄、秦淮区瑞金路1-58号、玄武区壅园41号、建邺区金隅紫京府、浦口区滨江馨园,有力助推小区垃圾分类工作。

    6. 推动;美好家园;建设,构建长效常态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垃圾分类日常工作机制。一是加强顶层配套制度研究。通过配套实质性激励措施,调动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做好垃圾前端收集和配套设施日常维护保洁,逐步推进物业管理保洁员、垃圾分类管理员(桶边指导员);两员融合;。二是深化;房帮宁;进小区。开展物业企业小区项目经理轮训,扩大一线参与垃圾分类的服务队伍,挖掘垃圾分类典型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让;房帮宁;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线上;小喇叭;;小哨子;,把垃圾分类知识和信息精准推送给小区业主、物业员工,推动;房帮宁;和城管执法进小区的联动。三是持续做好老旧小区民生实事。将垃圾分类的各项具体工作融入小区综合治理的日常重点工作中,扎实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和基本管理提质增效民生实事,优化老旧小区改造和管理一体化衔接机制,探索街区化试点工作,建设一批;睦宁里;物业+小区生活站点,推动小区管理力量、管理资源优化整合,促进垃圾分类在小区里真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二、存在问题

    1.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有短板。部分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至今没有建成,一些小区存在收集点容量不足、数量不够、故障多等问题。

    2.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管理不到位。由于物管单位责任不落实,日常管理不到位,存在收集点环境脏乱、垃圾满溢乱投、设备故障损坏无法使用、混用垃圾桶等管理问题,严重破坏居民分类积极性。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及各区经费保障不足,导致大部分小区撤除了桶边指导员,居民混投回潮,分类质量下降。

    三、下一步工作

    1. 精准施策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一是细化小区推进方案。结合垃圾分类;共同缔造;活动,鼓励引导街道、社区在基层治理上下细功夫、慢功夫,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从群众关心的垃圾收集点选址、日常管理、垃圾清运、宣传引导等问题入手,制定一小区一方案,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组织居民共谋治理方案、共建志愿服务、共管分类质量、共评红榜灰榜、共享环境改善,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组织评选优秀案例和分类达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微风行动、;四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着力改善收集点环境品质,继续开展桶边督导,提高居民投放垃圾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三是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典型选树活动,加大选树的数量,扩大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房产局持续放大红色物业辐射带动效应,创建全国示范、培育省、市示范物业,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性,有力助推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四是继续完善积分激励措施,结合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设置,对参与分类投放的居民给予积分、返现等奖励,加强正向引导激励,进一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2. 加强监管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市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对小区、车辆、人员、转运和处理设施进行在线监管,对中转站、分拣场站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加强全流程监管。二是应用新型AI技术,通过全彩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小区垃圾投放点,居民混投、乱丢垃圾,垃圾箱满溢等情况,进行智能识别、智能分析、智能预警。对经常乱丢垃圾的居民打码进行公布,纳入;红黑榜;,警示其他居民。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小区物业管理单位以及个人的执法检查力度,对乱扔垃圾、收集点脏乱差现象;零容忍;,发挥负面典型的教育警示作用,坚决守住干净卫生底线。

    3. 推进物业服务企业责任落实。研究激励帮扶物业相关政策,对垃圾分类后物业增加经费进行测算,研究合理、可行经费分担机制,增强物业自身造血能力,特别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促进小区垃圾分类各项工作更加精细高效开展。加强垃圾分类执法实践及案例研究,加强约束,推动责任落实。研究物业企业垃圾分类评先评优等激励办法,调动物业企业积极性。细化强化联合检查和考核,加大对问题物业企业的督导和惩戒,结合推进小区综合治理,协同各部门一道探索建立健全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长效机制。

    4. 强化校园垃圾分类工作。一是合理设施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根据学校特点,在学校各类场所合理配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在有条件的学校配置部分智能回收设施。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运用各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学校教育课程,根据有关要求和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进课堂。利用主体班、队、团会、国旗下演讲、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等阵地进行宣传,引导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开展教育系统专场;跟着垃圾去旅行;,让教师和学生实地了解垃圾分类的全过程。三是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交流协作。在开展垃圾分类各类活动时,涉及学生参加的活动,及时通知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再动员发动,充分调动学生及家长积极性。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2023年0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