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85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机制,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20 00:00 来源:南京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邢青松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机制,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农业保险基本情况

    (一)开办险种及保费规模2022年,我市开办农业保险险种65个,保费规模3.29亿元,其中:政策性险种47个,保费规模3.03亿元,中央、省、市、区四级财政补贴2.31亿元,补贴比例76.2%;商业性险种18个,保费规模0.26亿元。为我市8.82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14.31亿元,同比增长22.2%

    高淳区开办农业保险险种25个,保费规模0.64亿元,占全市的19.5%,其中:政策性险种20个,保费规模0.58亿元,中央、省、市、区四级财政补贴0.43亿元,补贴比例74.1%;商业性险种5个,保费规模0.06亿元。全区参保农户3.22万户(次),风险保障金额15.41亿元,同比增长30.8%

    (二)承保情况2022年,全市参保水稻、小麦、玉米193.82万亩,保险覆盖率达到98.7%;参保生猪32.24万头,保险覆盖率达到94.7%,主要粮食作物和生猪保险实现了应保尽保。参保螃蟹、淡水鱼、青虾等水产品33.29万亩,参保设施大棚及棚内果蔬10.89万亩,参保桃、梨、蓝莓等经济林果1.79万亩,参保苗木、茶叶等作物18.97万亩,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实现了愿保尽保。

    高淳区参保水稻、小麦、玉米18.43万亩,占全市的9.5%,参保生猪7.5万头,占全市的23.3%,参保螃蟹、淡水鱼、青虾23.36万亩,占全市的77.4%,参保茶叶2.47万亩,占全市的20.9%

    (三)理赔情况2022年,理赔共计2.69亿元,赔付率81.8%,其中:政策性农险理赔2.52亿元,赔付率83.2%,商业性农险理赔0.17亿元,赔付率65.4%。在抗击2022年夏季高温灾害中,农业保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救灾提供了资金来源,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保险理赔70.37万亩,赔款0.85亿元;螃蟹、淡水鱼、青虾等水产品保险理赔43.7万亩,赔款0.8亿元;茶叶、苗木理赔10.26万亩,赔款0.51亿元。

    高淳区理赔0.6亿元,占全市的23.8%,赔付率93.7%,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其中: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理赔0.07亿元,螃蟹等水产品保险理赔0.46亿元,茶叶保险理赔0.04亿元。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业保险规模和覆盖率

    2023年,在财政紧平衡的压力下,市财政继续加大农业保险投入力度,安排市级保费补贴资金7600万元,同比增长90%,投入力度远高于省内其他同级财政。在财政补贴的强有力支持下,2022年我市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3.29亿元,同比增长25.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04个百分点;保险保障金额达到114.31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36.2%;实现三大主粮作物保险覆盖率98.7%,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4%,生猪保险覆盖率94.7%,远高于省级要求70%;设施大棚、淡水养殖、特色林果等地方优势特色农险保费规模2.33亿元,同比增长28%,占总保费的比例上升至70.8%,农业保险规模继续扩大、覆盖率持续提高、险种结构更加均衡。

    (二)不断拓宽补贴范围,丰富农业保险险种体系

    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要求,中央、省级财政主要补贴水稻、小麦、玉米、生猪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保险,对设施大棚、内塘螃蟹、淡水鱼等省内普遍种养、分布广泛的险种给予一定奖补,市、区财政对本地优势特色农业保险承担主要支出责任。为进一步丰富险种体系,织密农业保险防护网,在做好央补、省补险种基础上,市、区财政不断拓宽地方优势特色农险补贴范围,2022年纳入补贴范围的地方特色险种达到16个,成功推广经济林果种植、苗木气象指数、池塘水产品养殖气象指数、茶叶低温指数保险等险种,地方特色险种保费规模达0.86亿元,占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总保费的28.4%,提供风险保障31.43亿元,风险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严格落实上级政策,逐步提升农业保障水平

    目前我市47个政策性险种中,31个为省级统一条款,我市积极落实省级保险政策,拓宽保险保障范围、提高保险保障水平。一是在江宁、溧水、六合区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将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纳入保障范围,多次书面向省级部门争取在高淳、浦口等区也试点完全成本保险,推动承保机构发展水稻、小麦补充保额保险,满足高淳、浦口等地农户提高保障水平的需求。二是积极争取省级生猪;保险+期货;试点资格。成功争取到在我市高淳区、浦口区开展生猪;保险+期货;试点,防范生猪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三是积极推动省级条款修订完善。将内塘螃蟹水文指数保险保额提升至最高5000/亩,大幅提高生猪、奶牛、淡水鱼等7个养殖业险种的保险金额,扩展露地旱生蔬菜保障范围,扩大保淡绿叶菜保险期间,降低了油菜、水稻两个险种的费率,取消了露地水生蔬菜、葡萄、苹果等18个险种的绝对免赔条款,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惠农水平。

    (四)强化承保机构管理,推动农业保险规范创新发展

    一是首创农业保险风险调节基金机制,鼓励承保机构将赔付率低于65%的超额利润单独计提,用于创新险种开发推广。2022年指导人保财险运用风险调节基金开办了螃蟹价格指数等4个创新性险种,补贴1041户农户655.24万元。二是加强承保机构绩效管理,建立市级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机制,对承保机构开展服务评价,将评价结果与遴选资格挂钩,引导承保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提升农户满意度。三是加强工作指导督促,开展农业保险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核查,督促各区、各机构严格落实保险监管部门承保理赔管理要求,规范农业保险市场秩序。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险种覆盖率较低

    根据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计算,2022年我市池塘水产品保险覆盖率75%,茶叶保险覆盖率99%,桃、梨保险覆盖率13%,蔬菜保险覆盖率不足10%,各险种之间保险覆盖率差异较大,蔬菜水果保险覆盖率较低。分析其原因,一是部分农户保险意识不强,参保动力不足;二是部分保险条款设计存在缺陷,设施大棚棚内作物为附加险,部分租种设施大棚的农户无法单独投保;三是蔬果生长期限较短,定损难度大,保险公司承保意愿不强。

    (二)保险责任、类型有待拓宽

    一是现有险种保险责任范围有待完善。由于螃蟹死亡后打捞困难,为了方便定损、及时赔付,现行螃蟹保险将洪涝、干旱、高温三类气象灾害作为主要的保险责任,未能将螃蟹病虫害纳入保险保障范围。二是价格类、收入类险种较少,虽然2022年已经成功在高淳区开办商业性螃蟹价格指数保险,2023年在高淳区开办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但总体来看全市已经开办的险种中成本型保险占75%,气象指数型保险占19%,价格型、收入型保险仅占6%,价格型、收入型保险产品供给不足。

    (三)部分险种赔付额偏低

    受全省统一政策标准限制,以往粮食作物、畜禽养殖、设施大棚等基本种养殖保险保额标准较低,低于南京农业发展水平,难以满足我市农户保障需求。2022年起,省级部门逐步开展条款费率修订完善工作,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露地蔬菜等保险已于2022年完成条款修订,淡水鱼养殖保险条款今年6月份完成修订,普遍性地提高了保额、降低了起赔线、提高了赔付比例,赔付水平得到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配合省级部门继续完善其他险种条款费率。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一是继续向省级呼吁将全市所有涉农区纳入水稻、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实施范围,促进政策均等化。预计2024年,省级将在全省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二是积极向省财政厅推荐我市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争取更多特色险种纳入中央、省补贴范围。三是积极参与省级险种条款费率修订,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保险公司研究螃蟹病虫害死亡定损机制以及棚内作物单独承保理赔机制,推动省级险种保险责任更加完善、理赔机制更加高效、惠农效应更加充分。

    (二)进一步强化市级财政支持

    一是持续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力度。近年来,财政收支平衡面临巨大压力,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领域,集中力量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省级为了落实中央政策,近三年对粮食保险的补贴呈上升趋势,2024年在全省推广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后,粮食保险的支出将进一步上升,将会挤占部分高效设施和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奖补。为保证主粮作物保险在全市推广、高效设施和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持续发展,预计2024年市财政保费补贴将增加764万元。二是优化市级财政补贴机制。探索建立均衡性补贴机制,在分配农业保险资金时,考虑各区农业GDP、绩效评价得分等因素,充分发挥各区农业保险工作小组在支持新险种开发、推广、原有险种提标升级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做好险种推广与创新

    一是组织各区、各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大对惠农政策、保险产品的宣传和普及力度,重点宣讲关系农民、农企切身利益的保险责任、赔付标准等内容,提高农户的参保意识。二是以生猪;保险+期货;试点为契机,探索价格指数保险推广应用,优化和完善内塘螃蟹价格指数保险等险种。三是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风险调节基金和农业保险服务评价的约束激励作用,推动保险公司顺应市场要求、开拓创新,不断拓宽商业保险保障范围,大力发展价格险、收入险,对冲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积极构建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附加险等农业保险产品体系,不断满足差异化、多层次的风险保障需求。

    (四)完善农业保险理赔机制

    一是加强专业人员支持。指导各区、保险公司选聘专业人员成立区级农业保险专家库,建立区、镇街两级损失核定委员会,加强理赔协调指导。出台有关;协管员;招聘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保险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农业保险;协管员;,充实农险队伍,提高理赔效率。二是强化;科技赋能;。鼓励保险公司利用无人机等遥感定损技术,解决大面积灾害定损难问题。

    南京市财政局

    2023年0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