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陈后德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促进高淳非遗活化利用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高淳区文化底蕴深厚,是江苏省内有典型意义的传统文化区域。创建高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推动全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促进高淳在经济发展中保持文化多样性,增强高淳民众文化认同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局一直十分重视高淳区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成功申报;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江苏省首批、南京市唯一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力推动了全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挖掘整理,夯实非遗保护基础。深入进行田野调查,挖掘和储备非遗项目,开展高淳全区舞龙文化专题调研,形成近2万字调研基础材料。推荐古柏跳八恺、固城十番锣鼓等8个项目申报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认定高淳区糖画纳入第五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是强化宣传推广,推动高淳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创新丰富非遗推广手段,拓展传播渠道,加大非遗宣传推广。完善构建;1+14+N;非遗传播展示网络载体(;1;即建设一个区级非遗馆—高淳非遗馆,;14;即重点打造长芦杨家抬龙等14个非遗项目保护基地,;N;即创新建设了东坝街道大仁凹乡贤馆等村俗文化载体);充分利用;国际慢城;品牌,在2023年全国排球冠军赛(南京高淳国际慢城赛区)、2023高淳国际慢城山地四分马期间开展以马灯、五猖、龙灯、锣鼓等民俗表演为暖场活动,吸引超过1万人次现场观看;结合;金花节;、;荷花节;等传统旅游节庆,在高淳老街、桠溪慢城等四大景区深入推进;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今年;五一;期间,高淳四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3.23万人次,同比增长37.05%,实现营收2394.91万元,文旅融合效能逐步显现;联合;几何高淳;推出;这里有高人;;听见高淳;等系列非遗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3.25万次。
三是推动活态传承,拓宽非遗普及渠道。积极推进非遗;四进;工作,重点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将非遗进校园的授课内容和时长纳入高淳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度考评内容,量化考核标准;淳溪中心小学、桠溪慢城小学设立羽毛扇制作社团,聘请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邢响生为指导老师,开展羽毛扇制作绘画、培训及展示活动;邀请高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邢志鹏走进河滨社区幼儿园、国际慢城小学,讲解高淳木雕课程,开展传统文化和木雕技艺交流活动;东坝中心小学、金陵汇淳和高淳中专校等多个学校组建乡土文化社团,开设非遗课堂;鼓励中小学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选调适宜和趣味性强的非遗项目进行课堂展示,国际慢城小学的香包制作课程、漆桥中心小学的版画课程均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非遗校本课程。;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孩子们心中厚植非遗传播的种子,高淳区全年近1600名小学生成为;小小非遗传承人;。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促进高淳非遗活化利用的建议,也是我局一直重视并持续推进的重点工作。在《关于印发2023年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支持和培育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提升非遗原真性、活态性、整体性保护水平。今年,我们也组织实地调研高淳村俗文化保护实验区建设有关情况,对申报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划和任务部署。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刻理解把握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和关键因素,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通过建立完善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水平,推动高淳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保护传承体系,提高保护水平。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部署下,扎实推进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建立非遗资源库。加强非遗保护理论研究和阐释工作,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开展高淳非遗专项课题研究。继续深化非遗保护基地建设,打造一批集传承、体验、教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传承体验场所。加强代表性项目分类保护,健全项目名录体系,强化传承人队伍建设,落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定期考核制度。
二是增强保护传承活力,多元宣传展示。充分利用高淳图书馆、博物馆、镇街文体站等公共文化场馆,开展相关培训、展览、讲座、体验等公益活动。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开设更多非遗特色课程,广泛开展社会传承和研学活动,提高青少年对高淳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组织推荐优秀非遗项目参加各级重要展会活动,持续提升高淳区非遗保护成果的影响力。利用抖音、视频号、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以非遗宣传片、公益课堂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传播高淳传统文化,讲好高淳故事。
三是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成果创新转化。深入推进;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传承传播,加强资源挖掘与整合,推出一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研学产品,结合高淳老街有机更新,打造民俗表演展示体验区,引入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入驻。结合重要活动、节庆举办非遗交流推介、展示展演活动,提升高淳非遗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新路径,引导适合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优质项目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培育打造特色非遗IP,不断延伸;非遗+;产业链,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