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69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对策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25 00:00 来源: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周荣萍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对策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京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完善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审批监管与执法紧密衔接、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夯实基础,大力推进数字赋能

    一是强化数据支撑,推进;云端;互通共享。依托麒麟政务数据中心打造新一代政务云,统筹提供云计算、数据归集交换、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应用等基础平台支撑服务。目前已支撑全市百余家单位一千多个系统云上稳定运行,另有;互联网+监管;系统、12345政务热线智能化、应急管理服务监管执法指挥调度综合平台、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有效推动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共享、可分析、可预警,切实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是统一数据标准,规范行政执行监管。按照《江苏省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数据标准规范》,统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互联网+监管;和跨部门综合监管等数据标准,推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与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省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深度对接。优化升级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依托现有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完善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功能,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数据归集共享,提升风险预警预测能力,支撑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落地,逐步实现监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三是明确责任分工,协同推动工作实施。建立职责清晰、规则统一、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2022年编制首批包含校外培训机构、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人力资源市场、养老服务机构、餐饮服务等22个重热点领域的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形成了由行业主管部门发起,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的跨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各部门完成联合检查后,即时在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完成检查结果录入,通过;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及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实现跨部门综合监管信息双向共享流通,保障综合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二、发挥优势,加快打造特色场景应用

    市场监管部门依托江苏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全面归集涉企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等信息,所归集信息与其他政府部门共享使用,进一步拓宽了涉企信息归集覆盖面。应急管理部门打造应急管理;181;信息化系统(南京市应急工作综合监管平台),已落地应用场景15项、模块200余个、工作数据13.1亿条,在全市18个部门、101个街镇、35万余家企业和小单位的57万余名用户常态化使用。深入推进的;综研联检;机制日前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日说法》栏目推出。生态环境部门建成行政审批系统和移动执法系统,实现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和行政执法电子化,建设;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系统;;固定污染源监管系统;,通过与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及行政处罚系统对接,增强以排污许可数据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能力。文化旅游部门建设南京市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项目,依托GIS技术实现全南京范围内文化市场的监管与执法调度。

    三、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深化执法;三项制度;建设。坚持落实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提升规范执法水平。建立了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公示平台,近7000项权力事项及相应的行政执法流程、713个行政执法主体、1800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在平台进行了公示;全市310个执法单位在江苏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录入了3698条双随机抽查事项、11587个执法人员和2173664户检查对象。各行政执法单位规范文字记录,灵活结合执法音像等设备,有效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

    二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有效衔接。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四级四同;,编制简洁明晰的办事指南,方便市场主体快速准确了解行业准入政策。加快构建;双推送;审管衔接机制,实行行政审批监管与执法信息双向推送机制,审批部门将审批监管信息及时告知执法机构,执法机构将执法中实施的行政处罚信息及时反馈审批部门,逐步推动审批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之间的审批监管与执法信息互通共享。

    三是规范自由裁量权。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市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全市25个部门对500余项市设行政权力事项制定裁量基准,涉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多个行政权力事项类别。特别要求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将行政裁量权基准内容嵌入行政执法信息系统,为执法人员办理案件提供精准指引。2023年底前将基本实现行政裁量权基准标准化、管理科学化。

    四是推进信用智慧监管。市政府印发公共信用信息目录、社会信用联合奖惩、社会信用惩戒豁免行为三张清单,以清单化管理的方式,系统规范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和应用、联合奖惩的发起和实施、豁免事项和条件。并以信用监管为着力点主要行政执法部门根据行政管理对象的等级,开展分类管理推行智慧精准化管理,推动由;门槛管理;;信用管理;转变,为新业态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营商环境。

    市人大0269号建议精准聚焦综合监管和综合执法主题,切中我市在监管执法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建议提案质量高、针对性强,对实际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秉持;人民至上;理念持续深入研究0269号建议所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全面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使治理方式更智能、更精准、更贴心,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江苏考察时提出的,;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重要指示精神,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主动担当作为。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一方面,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区级层面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力量,打造执法办案平台和执法全流程管理系统,实现执法办案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智能化;管理。另一方面,强化组织保障,推动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条线审批监管及执法工作规范指导。政务、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作,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按事项和场景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机制。

    二是进一步完善数据支撑能力。要优化自然人、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公共信用等基础数据库,支撑跨部门综合监管业务场景运行。不断优化提升市政务数据中心政务网络承载、运维和保障能力,为相关部门提供统一、高效、安全的政务云服务、政务大数据共享开放服务、政务信息化应用技术支撑平台服务。按照《江苏省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数据标准规范》,升级改造自建监管业务系统,推动监管数据互通共享,切实减少执法数据;多头填报;。并推行;精准式;投放执法资源+数字化监管,减少现场执法,实现靶向执法、精准打击,提升执法监管效能。

            三是进一步提升协同治理能力。持续扩大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要围绕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危险化学品、燃气、特种设备、公路运输车辆、建筑工程质量、非法金融活动等重点领域,再编制一批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要按照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的思路,围绕新型便民服务、新型住宿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线上医疗等新兴领域,探索开展;综合查一次;改革,进一步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以新型监管方式打造;更贴心;的营商环境。

    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2023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