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袁胜寒代表:
您好!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业复苏和发展的建议收悉。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我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更好发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赋能作用,更加彰显旅游业带动效应,聚焦主责主业深度发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南京市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域督查激励地方名单,雨花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夫子庙步行街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南钢工业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浦口区永宁街道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023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8649.79万人次,同比增长64.34%,比2019年增长31.82%;实现旅游总收入1542.16亿元,同比增长54.21%,比2019年增长20.68%。
二、建设“博物馆之城”
为推进全市博物馆高质量发展,2022年我局编制《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发展规划》,持续发力“博物馆之城”建设,目前我市备案登记博物馆数量已达到70座。
1.建设3大博物馆集群聚落。成立长江路博物馆集群聚落、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钟山博物馆集群聚落3家博物馆集群聚落。整合类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展览馆、美术馆、图书馆资源,组织召开集群聚落座谈会,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合作创新。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梳理优质研学项目、发布研学主题线路、宣传特色主题活动,整体推广集群聚落博物馆研学。钟山博物馆集群聚落组织“钟山博物馆聚落导游讲解大赛”,完成《钟山风景区旅游研学产品调研报告》《“钟山博物馆聚落”场馆高质量发展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推动形成发展共识。
2.打造博物馆精品旅游线路。我市深入挖掘南京文旅资源,推出秦淮沿线、长江路沿线、滨江沿线等多条精品文旅线路,涵盖历史文化、红色景点、文物遗迹等内容。推出总统府、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联票以及市博物总馆套票,形成较为完整的博物馆游览体系。
3.搭建文博资源推广平台。“南京文旅信息服务平台”对南京文博资源进行详细梳理。“跟着非遗游南京、跟着名著游南京、跟着考古游南京”所推荐线路特色鲜明,较好满足观众游客个性化需求。“南京文旅”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最新文旅动态和游览攻略,包含博物馆介绍和线路推荐。设计制作《极美南京博物馆》折页,在全市文旅咨询服务中心投放。
三、着力加快文旅市场全面复苏
我市印发实施《关于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提振文旅市场的若干政策措施》,涉及加快扶持政策落实、促进业态创新转型、释放文旅消费潜力等12条举措。制定落实《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助企纾困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发放文旅纾困专项资金3200万元。争取省级文旅专项资金、省级广播电视发展专项资金累计2700万元。提高文化金融贷款审贷效率,10家文化银行及文化小贷公司共对我市文化企业发放贷款437批次,金额14.15亿元。南京金融助力文旅企业恢复发展经验做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助企纾困政策及典型案例。
1.稳主体,加快纾困和扶持政策落实。协调普惠政策落地。完善落细行业扶持政策。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额调整为应交纳数额的100%。对2021年评定为五星级旅行社、四星级旅行社的高星级旅行社,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更好发挥头部企业在激发内生动力、实现转型发展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市人社局对旅游业给予扶持,对其从业人员给予补贴。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持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4年年底,即失业保险继续执行用人单位0.5%的缴费比例。
2.促转型,创新业态激发内生活力。激励文旅企业创新品类。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进行激励,为文旅企业创新发展增后劲、添活力。加大对免费开放非国有博物馆帮扶力度,根据展览面积、藏品数量、开放天数、参观人次等指标给予补贴。鼓励更多非国有博物馆备案登记,为建设“博物馆之城”发挥积极作用。对开展城市微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拓展旅游、旅游直播的创新发展旅行社进行奖励;对在国家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开发建设露营营地、数字旅游、夜游等新产品、新项目的建设单位给予适当奖励,最高50万元;扶持南京特色文旅商品研发推广,2022年新认定一批南京特色文旅商店和南京特色文旅商品研发基地,并给予资金扶持。立足市场发展客观规律,研究制定帐篷露营地、研学旅行基地等新兴业态发展规范,为新兴业态塑造品牌、开拓市场、持续发展夯基垒台。
3.强信用,助力优化文旅市场诚信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考核项目,2022年对全市60家文博场馆、474家旅行社、331家网吧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我市文旅系统信用建设迈出一大步。印发网吧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等。文博场馆试用“市民诚信卡”。共梳理失信主体公示信息149条,为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出具同意修复意见书143份。文旅行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助推文旅市场有序恢复,加速文旅消费潜力释放。
四、积极提振文旅消费
1.推进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消费品牌、提升消费品质、激发消费活力。举办“南京国际消费节”四季主题活动,推出千场消费促进系列活动,打响全时段、全空间、全场景消费节庆品牌。实施完成江北新区金象城、秦淮区万象天地、鼓楼区花开IN BOX街区等100个重点促消费项目,精心打造五马渡汽车后备箱文化市集、秦淮夜肆等1000个消费新场景。开展特色消费场景评选,六朝博物馆、南京云锦博物馆等一批商文旅融合消费场景入选。打造“南京消费发布”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小红书号等宣传阵地,推出“为宁而来”“南京新街口”等专属话题,拓展用户50万,2022年网络整体曝光量达50亿次。举办2022中国(南京)首店经济发展推介会,出台新一轮《关于促进首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各类首店落地落户南京,鼓励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活动。
2.多部门启动实施“南京文化小店计划”。2022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部门启动实施“南京文化小店计划”,建设“文化小店”大数据平台,发放文化小店消费券,举办多场专题培训。围绕“极美小店 最暖人心”开展主题宣传,组织开展“南京礼道”系列主题南京文旅特色商品评选,有力支撑和带动文旅消费。
3.产业融合培育文旅新业态新消费。推动我市首批12家艺术Mall(街区)试点单位建设。举办“极美南京 消费焕新——2023南京文旅消费推进会”等系列促进活动,打造文旅消费节庆品牌。支持开发高质量沉浸式演出,推出“金陵STYLE”浪漫中心、西五华里“夜泊秦淮”沉浸式游船项目,“金陵寻梦·夜瞻园”实景演出常态化。扶持演出市场和展陈市场发展,上半年评选出1批次44部74场政府补贴剧目,完成演出58部90场。初步选定3—4家民宿村打造文体小馆,丰富民宿村文体产品,乡村旅游直通车有序运行。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统筹推进“数字城墙”智慧平台子系统、公共文化采购配送子系统等项目实施。
五、文博资源融入教育
1.加强政策引领。市教育局与我局落实《关于开展南京市“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活动的通知》,对进馆参观、讲解培训、送展进校等作出具体安排,要求各中小学每学年确定2—3个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作为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将进馆参观时间、形式、内容、人数等列入学年计划。2021年,我局与市教育局印发《南京市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两部门共同建立健全馆校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馆校合作联席会,推动全市馆校合作共建走深走实。
2.搭建育人平台。2003年以来,市教育局与我局每年联合举办“文博之夏”暑期主题活动。2019年以来,市教育局共认定4批共127家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包括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市教育局编印《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指导手册》《南京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指导手册》,供中小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参考。各类学校主动与文博场馆开展深度馆校合作。南京外国语学校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共建,聘请南京博物院专业人员走进学校,开展文物文化主题宣讲。
3.研发特色课程。2021年和2022年,市教育局共征集评选出市中小学生优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220个,其中包括博物馆优秀课程,如南京博物院《中国纸文化的实践探究——中学生文物修复系列课程》、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游学纪——藏在年画里的秘密》。市教育局与我局在全市等级博物馆联合开展教育精品示范课例征集评选,力争形成“一馆一特色”“一课一精品”馆校合作青少年教育教学模式。全市20家等级博物馆(纪念馆)结合本馆特色和馆藏资源,积极申报自主研发的线上线下特色教育课程,共评出教育精品课例12个、优秀课例11个。
六、下一步工作举措
你们所提4项建议,对我市进一步整合文旅资源、促进文旅消费复苏回暖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
1.健全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文旅业政策体系,出台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等有关扶持政策,发挥产业专项资金在撬动文旅资源、扶持文旅项目方面的支撑作用,提振文旅市场经营主体信心,推动文旅领域生产要素跨界流动、产业发展互补合作、文化服务异地共享、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2.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抓住南京文旅流量入口,在文旅产品服务供给方面推陈出新,提升文化消费质量和人均消费量。开展文旅消费季行动,举办百场文旅活动及十大街区系列特色主题活动,持续增强文旅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真正实现从“网红”到“长红”、从“流量”到“留量”。以深化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聚焦消费升级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国家文旅消费城市(南京)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效能,进一步深化文化小店计划,持续开展消费券发放、专题培训、主题宣传,助力塑造文旅消费“南京品牌”。
3.发展新型业态。以《关于促进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南京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为指导,以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线上线下融合为路径,积极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打造文博国风、生态乡韵、旅游观光、休闲康养等文旅融合新业态,培育网络文学、数字音乐、数字艺术、数字藏品等数字文化消费新业态。鼓励支持文都数字云平台建设。
4.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塑造南京长江文旅特色品牌,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核心示范区和长江流域璀璨明珠。举办长江文化旅游节,开展长江文化主题艺术创作和展示展演,开发“长江传奇”滨江游、“一苇渡”光影秀、“数字长江”沉浸式展示等特色文旅项目,用好“极美南京·夜之金陵”文旅品牌,持续提升长江文化影响力。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南京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