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98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精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27 00:00 来源: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戴红卫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精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以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为重点,以《南京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振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核心,实施;万家规范,千家示范,百家标杆;工程,推动经营主体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

    一、主要成效

    ——主体培育不断扩大全市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有8792家,总经营面积达113万亩,主营种植业类共3709家(粮食类2883家),占比近40%。全市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4037家,主营种植业类1885家(粮食类595家、蔬菜类318家),占比达46.7%。合作社流转土地64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9%。

    ——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共培育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568家、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71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6家,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累计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两品一标;570个,全市1.2万家主体纳入农产品入网追溯体系。溧水区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江宁区入选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家庭农场年平均收入达26万元,年销售规模超千万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72家,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有16家。一大批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龙头企业法人当选省、市、区不同层级的劳模、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

    ——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单个家庭农场户均雇工2-3人,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超过1.5万人,年可为受雇农民增收3万元以上;农民合作社入社成员超过25万人,经营收入超27亿元,2000多家合作社实现了二次分红。全市成立1个市级、6个区级、37个镇(街)级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和市级农民合作社联合会,整合资源要素实现实体化运作。构建;合伙创业;;产业联盟;等抱团联动发展机制,八个产业链陆续成立产业联盟,打造产业化联合体73个,吸纳成员农户5146户、户均收入达9万元,辐射带动农户11.72万户。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解决农民就业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保供能力显著提升。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三类主体承担了全市60%以上的粮食、蔬菜稳产保供任务,成为稳住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的重要力量。浦口区名文家庭农场流转永宁街道闲置;抛荒地;,新增种粮面积1700亩;溧水区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天可为周边市场、商户提供20多个蔬菜品种45吨。

    二、具体做法

    在工作推进中,我们注重聚焦规范提质发展,强化示范引领,健全指导服务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有效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抓规范化建设。一是推行注册登记管理严格依法开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将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纳入家庭农场管理范围,对农民合作社所有成员予以备案,对龙头企业进行分级评定监测。二是加强内部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合作社民主管理制度,推进财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参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狠抓;空壳社;清理。建立;空壳社;常态化清理机制,依法依规对2236家无农民成员实际参与、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因经营不善停止运行的;空壳社;;僵尸社;进行清理整顿。对有严重失信或重要指标不合格的企业实行淘汰制度,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监测淘汰和等额递补。

    第二,抓示范引领建设。一是推进示范创建。持续开展国家、省、市、区各层级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龙头企业评定及监测工作,充分发挥示范主体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四新;经济及带动小农户发展等方面的模范带动作用。二是开展示范创建整县推进试点。开展溧水区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发展壮大单体农民合作社,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推进江宁区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工作,为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工作探索新路、积累经验。三是加强标杆引领。开展;六美;家庭农场、;双优;合作社评选活动,共评选出60家;最美;;美丽;家庭农场和35家;双优;;优秀;农民合作社,总结推广各区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的好经验、好模式,选树标杆宣传推介。2022年,我市3家家庭农场、3家合作社入选省级典型案例;1家家庭农场、1家合作社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20家家庭农场入选省;百佳家庭农场;荣誉称号,2家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入选省;十佳家庭农场联盟;荣誉称号。

    第三,抓发展模式创新。一是加强组织创新创新;1+6+31;三级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体系建设和成立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引入紫金农商行、南京邮政、南京人保、;嘀地农机;、紫风传播等企业作为理事单位,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金融+保险+营销+物流+农机服务+信息;等综合性服务。推动创建5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引导农场主共建共享品牌、技术、劳务、管理、服务等要素资源。发展村集体领办农民合作社综合社47家,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等多方共赢。二是注重科技创新。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加强与科研院所对接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经营主体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1%以上,全市共培育5个;无人农场;。三是促进业态创新。积极推进经营主体三产融合发展,鼓励主体拓展延伸加工、销售、休闲旅游、电子商务、智能等功能业态,实现跨业跨界发展。累计发展休闲、观光、创意农场400余家,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合作社86个;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合作社186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企业162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实现综合收入超140亿元;2家物流流通龙头企业年交易额超百亿,交易额居全省第一。

    第四,抓创新扶持方式。一是创新财政扶持市级设立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专项5300万元、产业化发展专项2000万元,有效整合省市财政4000多万元,重点扶持主体示范创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技术装备改良等。二是创新金融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给予20-100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的;金陵惠农贷;优惠贷款,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给予不低于40%贷款贴息,2022年;金陵惠农贷;实行担保费用减免政策,2023年实行保费减半,有效解决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三是创新用地保障鼓励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出台农业设施用地管理办法和保障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用地通知,每年均按不低于年度计划5%的比例预留用地指标,专项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累计完成三产融合用地入库项目84个,涉及建设用地面积604亩。四是加强人才扶持。实施;头雁种苗;培育行动和农村创业大学生学费等补助制度;建立家庭农场、合作社辅导员制度,鼓励引导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科技人员等投资创办领办新型农业主体,增强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五是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市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818家,打造6个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综合体(服务中心)、4个村集体领办的服务中心,实施中央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小农户服务托管面积55万亩次,六合区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六合区冶山街道、南京善思公司两家组织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

    三、下步工作打算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方向和必由之路。下一步,我局将以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为重点,持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振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万家规范,千家示范,百家标杆;工程。

    (一)实施;头雁领飞;行动,提振主体核心竞争力。

    一是强化主体规范管理。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依规注册登记,规范制度和财务管理,推动建立畅通便利的市场退出机制。二是优化主体梯度培育。2023年新增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80家、市级示范合作社5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建立市区两级示范主体例行监测制度,健全示范评选、监测、退出机制。三是选树主体优秀带头人。持续开展;头雁种苗;培育行动计划,2023年培育100名农业农村发展引领型人才;开展第二届;最美家庭农场;评选,选树;六美;家庭农场标杆。

    (二)实施;链式发展;行动,提振主体融合发展能力。

    一是培优特色产业基础。鼓励主体参与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等主导产业链发展,整合项目资源,突出产业支撑,拓展发展活力。二是提升规模经营实力。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支撑保障功能,有效配置土地流转资源。三是夯实;四新;应用领域。发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叠加优势,持续建设;无人化;农场。四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集中区域,新建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集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直播带货等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实施;抱团联带;行动,提振主体联农带农能力。

    一是促进主体融合发展。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各级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实体化运作。二是创建品牌共享机制。推进主体与;金陵味稻; ;食礼秦淮; ;茉莉六合;;无想田园;;固城湖螃蟹;等区域公共品牌授权合作,强化品牌整体营销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三是深化社企对接合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载企业和科研高校机构试验示范园区、技术推广中心、直采供应基地等,成长为产业合伙人。四是鼓励;走出去;。积极对接;省农民合作社产品展销会;;南京农业嘉年华;;云招商;;云展会;;莱斯乡村;等推介平台,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实施;服务升级;行动,提振主体创新发展能力。

    一是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着力拓展;全过程;;全要素;;全产业链;服务领域, 2023年全市打造5个镇(街道)级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二是健全辅导员管理制度。实施;百员带千社;行动,2023年选聘20名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为经营主体提供经营管理、技术指导等点对点指导服务。三是强化标杆引领带动。持续开展;六美;家庭农场、;双优;农民合作社等标杆式典型评选活动,持续开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征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四是搭建信息化运用新场景。推行家庭农场赋码管理,实现;一场一码、一码关联;,供消费者便捷获取家庭农场及产品信息,努力提升家庭农场信誉度和知名度。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普遍运用随手记APP电子记账模式,省级以上示范社使用财会软件实现全覆盖。完善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信用)管理系统运用,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状况和金融服务动态管理。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0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