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77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文化+城市更新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27 00:00 来源: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荆斌华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文化+城市更新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更新不仅是功能和空间的焕新,更是文脉的延续和内涵的创新,我市围绕激活文化资源、赋能城市更新,进行了大量探索,形成了许多有益的发展经验。

    一、提供政策支持,推进文化赋能城市更新

    近年来,我市围绕低效用地更新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既有建筑改变使用功能规划建设联合审查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既有建筑改功能等政策,为老旧厂房、老旧楼宇等低效用地改造为文科创载体提供了有效支撑。

    在低效用地再开发方面,鼓励利用现有房屋和土地转型为文化创意、工业旅游、众创空间、;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符合条件的可享受5年过渡期政策,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同时,为鼓励商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以及低效用地再开发中土地多用途复合开发利用,允许同一宗地兼容两种及以上用途。在既有建筑改功能方面,利用既有建筑改为养老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租赁住房、众创空间、现代服务业、小企业创新基地等,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动产登记用途的,无需办理规划许可,在取得规划同意调整的意见后,建设单位可直接按规定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消防设计审查或消防验收备案手续;商办建筑内部业态调整为酒店、旅馆、超市、餐饮、娱乐、影剧院、健身房、月子会所、培训机构、托育机构、金融保险服务等,无需征求规划资源部门意见,建设单位可直接按规定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消防设计审查或消防验收备案。

    二、坚持文化引领,打造特色文创空间载体

    紧紧围绕我市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提高站位、聚焦瓶颈、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在集聚力、带动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上做文章,聚焦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体制;活而新;、文化;特而浓;、形态;小而美;,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形成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文化园区、示范楼宇和文化空间。重点建设了;南京秦淮区晨光一八六五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领军人才创意产业园;;南京紫东国际企业孵化器;;南京J6软件创意园;;咪咕互动云双创基地;等一批文化产业孵化器和双创基地,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大型企业集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与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大学生创业企业、中小型文化科技企业入驻,开展创意设计、研发创作、数字传播等文化科技创新活动。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46家,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31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中,主城区老旧厂房改造的园区有代表性的是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T80、新门西、越界梦幻城、国家领军人才创意产业园。

    三、丰富文化业态,多维赋能推动城市更新

    一是营造文化体验。;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兼容文化传承、非遗展示、便民服务、公益活动、阅读、园艺、科普、咖啡等功能,在便民、公益、品味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并通过举办特色公益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聚力展现南京博爱包容的城市气质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使其成为;文学之都;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我市已发布50;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开展573场公益活动,涵盖亲子研学、园艺课堂、科普教育、成人体验、阅读沙龙等多个方面,让市民在文化交流体验的同时,促进文化消费。二是打造休闲场景。在主要景区点和商业集聚区,涌现了一大批南京人和游客的网红打卡点,老门东的芥子园、夫子庙的秦淮戏院里、夫子庙华裳汉服馆、当当南京首店、MO音琵琶街。以熙南里为例,其融合了街巷、建筑、环境的特点,打造了沿街绿植、墙体布绿、院落美化等,街区聚集了;南京喜事;;悦活美学空间;;桐月春至;;肆号院子;;砚园;;镜见律师博物馆;;南京共享图书馆;;一间很小的书店;;微博物馆群;;三余书社;等各网红业态,成为值得品味的文化高地和时尚胜地。三是培育新型业态。积极打造南京途牛网、新浪江苏、南京硬腿子、乔布谷文化、宝姐科技、行狐、撸爪、逐日千里等一批文化和旅游电商平台、直播企业。鼓励政企、企事合作,开展;云赏、云游、云购、云展、云演出;模式,让游客通过手机畅游南京、看直播演出、展览等,引导新消费。打造网红、直播新热点,夫子庙步行街;声临其境;直播间、水游城;红楼梦;主题直播间、南京1912星空直播间等等,吸引众多消费者驻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吸收采纳您的建议意见,在城市更新中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综合品质提升。一是积极探索运营策划前置,深入调查了解更新区域历史文化、空间载体、景观环境,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从而引导后续功能业态策划和空间布局设计。二是促进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园区功能,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三是加快推动文化、旅游、科技、金融、体育、商务等各要素融合发展,扶持夜间文化和旅游新兴消费业态,建设打造更多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3年0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