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王峻峰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跨区畅通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主城;井字+外环;快速路、;经六纬十;主干路网已基本构建,主城路网建设已从增量新建为主转入路网织补与道路更新为主阶段。在前期路网建设过程中,因征收拆迁和片区开发时序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跨区道路未按规划一次建设到位,存在;断头路;现象。随着城市范围的逐渐扩大、片区开发的逐渐成熟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跨区断头路已成为影响百姓出行、加剧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主城跨区断头路总体推进情况
为全面提升城市道路整体连通性及道路交通服务水平,2018年我市印发了《南京主城跨行政区断头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根据计划,三年共开工建设50个跨区断头路项目。我委作为跨区断头路项目建设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市、区各级部门(单位)大力支持及项目参建单位全力推进下,截至2022年底,共打通了灵山北路东延、麒麟路西延、城市三环等36个主城跨区断头路,剩余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中,11个项目位于江宁区范围,其中灵山北路东延、滨江大道(江宁段)、城市三环已建成通车,东麒路北延、天印大道北延、站前路(含国际路—金盛路)、捷运大道(九乡河东路至汇通路东侧500米段)、九乡河东路(捷运大道—S122)共5个项目由江宁区正在组织实施,机场二通道(江宁段)、经天路南延、绿都大道分别由市交通局、地铁小镇公司、市交通集团负责建设。
二、主城跨区断头路面临的难点
跨区断头路普遍存在建设难点,如建议中已列举的征收拆迁、文保审批、用地报批、涉铁手续、涉高速施工审批、林地审批、涉水审批,此外部分项目涉及涉军征收、杆管线迁改、出资、环评稳评等问题,造成断头路项目普遍存在前期工作周期长、审批层级高、技术复杂、推进难度大,需要建设、规划资源、交通、文物、水务、电力等部门(单位)在用地、涉军、文保、涉铁、涉水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逐个击破重难点问题,保障工程建设。
三、关于建议的落实情况
(一)关于提前开展拆迁及考古的建议。一是拆迁工作方面。按照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市区事权划分,市政工程的征收拆迁的资金及实施主体由属地区(园区)负责,市级征收部门主要负责征收工程的业务指导及重大城建项目征收协调。为推进征收工作,一方面在前期研究阶段,项目储备单位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咨询单位对项目进行前期研究论证,包括对征收范围、工程方案、工程造价等内容进行科学比选,形成储备成果,指导后续征收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工程建设阶段,市精细化办成立了征收拆迁组,负责重点城建项目和土地收储项目征收拆迁工作的协调推进、监督考核,按照精细化办分级协调工作机制,重大事项报市政府研究推进。二是考古工作方面。近年来,市文物部门积极推进;考古前置;,统筹处理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关系,加大对省市重大项目建设中文物勘探的服务保障力度,围绕流程管理精细化,加强全流程管控,对于进件流转、项目招标、进场作业、提交工作报告、项目验收等五个环节严格把控,进一步优化办理时限,提高保障能力。一方面,采用绿色通道,缩短文件流转时间。为大力支持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文物部门采取重点保障,开辟绿色通道,并在涉及考古和文物保护的项目建立内部联审和流程交接,提高办理效能。另一方面,加强考古力量,加快文勘进度。对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尽量在各环节缩短时间,加大重大项目的文物勘探工作保障,最短的时间完成考古勘探任务。在项目地块完成清表清渣、具备考古勘探条件情况下,力争在原有法定的时间缩减10天完成勘探任务。最后,坚持特事特办,做好提前进场、分阶段验收等工作。对省市重大项目,地块范围内达到1/3以上完成清表具备勘探条件下,考古勘探提前进场开展考古工作。地块内局部由于建筑物拆迁、渣土清运困难或考古发掘有遗迹的情况下,积极对接省文物局,对先完成的区域进行验收并出具阶段性意见,保证建设项目尽早落地实施。
(二)关于用地手续报批建议。2020年1月1日起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对土地征收政策作了重大改革,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开展辖区内拟征地公告、现状调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补偿安置公告、听证、登记、产生安置人员名单、签订补偿安置协议、预存征地补偿费等土地征收前期工作,前期工作完成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请征收土地。同时,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土地征收相关政策,2020年7月,市政府印发了《南京市承接江苏省委托用地审批权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审批事项、要件清单、审批流程、市区两级政府及市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同期,市规划资源局同步出台了工作实施细则和关于做好土地征收前期工作的通知。2022年7月,市政府印发了《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明确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2023年1月,市规划资源局会同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南京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明确了公共利益的准确认定、实施程序的严格履行、征地资金的规范使用,土地征收工作相关文本表单参考模板。在各区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做好辖区内土地征收前期工作的同时,市规划资源局将提前介入重大项目用地要素保障,及时掌握项目推进情况,积极主动协调用地单位及市级有关职能部门,齐头并进,形成合力,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征地报批的工作。
(三)关于林地异地恢复建议。目前,用林的审批权限在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市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用林进行初步审查后上报省局审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每年下达各省当年用林指标,由省林业局统筹保障全省建设项目用林需要。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省林业局每年对我市建设项目用林需求均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2020年下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明确了;六个严禁;的政策要求,森林资源占补平衡困难日益凸显,落实异地恢复地块已成为各地用林报批中的难点之一。目前,全市各区积极寻求有效解决办法,主动对接同级规划资源部门,深度挖潜森林植被异地恢复地块资源。如:江宁区林业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通过遴选可造林地块,初步建立全区森林资源占补平衡储备库;高淳区印发《高淳区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森林植被异地恢复实施办法(暂行)》,由各街(镇)梳理适合异地恢复的地块报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分别征求区规划资源、水务、生态环境、城建等部门意见,建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森林植被异地恢复储备库;浦口区印发《浦口区林地资源使用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建立林地指标库,林业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遴选异地恢复潜力图斑149个,面积1279亩,完成入库面积640亩,为一批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顺利组卷报批提供了保障。下一步,绿化园林部门将一如既往坚持;主动介入、靠前服务;的大局观意识,持续跟进做好全市交通及市政工程建设涉林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
(四)关于衔接上位工程建议。一是与线型工程的衔接。我市在开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地铁等项目前期工作的过程中,规划、交通及建设部门充分收集沿线现状及规划市政或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资料,在深化分析片区交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优化工程方案,对亟需改造的道路通过;三改;等一次实施到位,对需要同步建设的设施专题报市政府研究决策后同步实施,对不暂具备同步建设条件的项目预留好后期建设条件,减小工程后期实施难度及对上位工程的干扰。如地铁6号线、宁马线、宁滁线等线路均在地铁线路实施前同步研究并提前启动了一批沿线相关交通市政设施建设,统筹好项目建设时序,尽量降低对未来地铁运营影响。二是与规划河道工程的衔接。目前,我市主要跨区规划河道为秦淮东河工程,涉及江宁区、秦淮区、栖霞区等行政区域。秦淮东河工程分两期推进实施:一期工程路线为贯通上游运粮河~中游新开河~下游九乡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工程尚未开工建设;二期工程规划实施上游中心河开挖,下游七乡河拓挖,已划定规划河道控制线。对于各行政区规划道路与规划秦淮东河工程存在交叉的项目,市水务部门按照《防洪法》的有关要求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道路建设单位编制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工程方案报市水务部门审查同意后,落实补偿工程措施,并与道路工程同步实施,以减小后期项目实施难度和相互间干扰。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3年07月27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