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48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全面推进全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26 00:00 来源:南京市委网信办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张朋芳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全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市委网信办会同市农业农村发改工信南京通管办等部门围绕数字乡村发展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文件,积极引导涉农区推进实施乡村数字基建提档跨越、智慧农业升级赋能、智慧绿色乡村建设、信息技术惠农便民、乡村数字治理等提升行动,推动我市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把数字乡村建设融入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完善产业、财政等领域配套政策措施,印发《南京市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方案》《关于助力数字乡村发展、推进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2016年起,市级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的专项资金,对智慧农业发展给予专项扶持,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发展。积极争取部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建设行业性信息服务系统,扶持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同时,在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化菜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中,也安排了数字农业建设相关内容,全面扶持农业数字化建设。十四五期间,浦口区年投资额不少于3000万元保障数字乡村建设。溧水区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用于数字乡村建设,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投入资金超4亿元。

    二是强化人才培育。在组织实施省、市重点人才工程中,不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挥人才;三带两助;作用,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关心支持力度,分层次选拔有南京特色的乡村人才。大力实施;群雁振翅;培优计划,市区联动推进;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轮训;,把数字乡村建设纳入培训重要内容,提升基层干部数字治理能力。2022年至今,先后组织开展30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直播电商应用与提升、本地生活新模式赋能等专题活动,围绕供应链合作、线上营销、直播应用、运营管理等内容,邀请高校专家学者、电商平台业务高管授课,惠及农村产业经营者、创业人才2000多人,夯实农村数字人才基础。

    三是加强基础建设。统筹推进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安全、泛在、高效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数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截止2022年底,全年累计投资10.8亿元,重点对5G深度覆盖、光纤传输网络升级进行建设改造,加快城乡网络一体化建设进度;全市农村地区通信管道总长约17177孔公里,架空杆线总长约19893皮长公里,实现了所有区域千兆光纤全覆盖,正在向万兆光纤覆盖到镇的目标迈进;全市农村4G基站总数23822个,全市农村5G基站总数15992个,目前所有涉农行政村基本实现4G5G全覆盖,自然村4G覆盖率97%5G覆盖率96%依托市政务云为我市农业农村相关信息化应用提供底层的硬件资源支撑。已为南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信息管理系统、南京市;阳光惠民;监管平台、智慧农业中心平台、农业大数据可视化管理与分析系统等农业信息系统提供重要支撑。

    四是注重宣传推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对数字乡村试点示范的总结宣传和经验推广,打造有利于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发展的生态环境。专门设置;数字乡村;网络专题宣传等重点项目,南京发布、网信南京等政务新媒体矩阵推出《南京浦口区,全国第四!》《这个乡村,有;智慧;!》系列新媒体稿件,联动人民网、新华网等央级网媒全媒体推送《探索都市近郊型数字乡村建设 南京浦口如何打造示范样板?》《乘;云;而上 数字赋能 基层乡村有了;智慧大脑;》等重点新闻稿件500余篇次,重点加大对我市国家级和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区及示范基地的成效宣传和经验推广,助力全市乡村振兴和数字南京发展。

    下一步,我办将会同市各有关部门,认真对照第0148号建议中提出的4个问题和4项建议,统筹抓好数字乡村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市数字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部省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支持或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农业、乡村数字治理、信息惠农服务等重点工作,引导资源、项目和专业人才向农村重点产业汇集。积极引导农业生产主体数字化改造,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发展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渔业,建设智慧园区、数字农场、数字牧场、数字渔场,发展数字化特色产业链,培育一批发展农业农村数字化生产力、提升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的先进典型。

    二是推进治理现代化。鼓励和指导数字乡村试点区,结合地区实际,支持整合共享涉农政务数据资源,探索城乡一体化大数据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党建;;互联网+社区;;雪亮工程;等内容建设,拓展数字乡村治理应用领域,推进数字化治理,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三是推进试点示范引领。支持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展大田精准农业、智慧设施园艺、畜禽水产物联网、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产品等研发,探索和推广数字服务赋能等应用场景。支持南京国家农高区发展农机装备信息化、自主无人系统和装备,推动智能农机装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集成示范,加快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推广应用。支持各区围绕南京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园艺、特色水产、健康畜禽等农业主导产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和应用。推动农业智能生产、农业经营、农村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三农;信息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快支持引导人才向乡村基层一线流动,以人才振兴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谋划好引进、留住、培养、使用等各方面工作,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同时,探索研究激励措施。强化监测评估和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确保乡村人才工作有人谋、有人管。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队伍,邀请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专家,讲授新零售下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直播营销技巧,提高农民互联网营销能力。协同推进社会化服务云平台应用,提高市场信息、农机作业及维修、农产品网络营销等能力,形成;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带动更多小农户借力抱团发展。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暨;宁好;圆桌会,联动各级各类新媒体深入乡村振兴现场,围绕打造;都市近郊型数字乡村;国家级样板、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赋能、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等方面,通过故事化的讲述、可视化的呈现记录并讲好南京数字乡村故事,提高南京数字乡村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南京市委网信办

    2023年0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