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顾磊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优化设摊经营,打造个性城市店招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城市流动摊贩经营灵活、就业门槛低,越来越受到城市下岗工人、困难群体和处来务工人员的喜欢,摊点经济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城市环境越来越优美,流动摊贩给城市带来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城区流动摊贩所销售的食品,由于其价格低、购买便捷等特点,在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城市生活中,拥有很大市场。但其卫生状况差,具有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和安全问题,是城市管理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制定措施,科学落实
我市的临时摊点主要分为食品摊点(主要是早餐点、夜排挡)、修旧摊点(修自行车、织补、配钥匙等)、夜市摊点(服装鞋帽、百货等生活用品)、季节性西瓜摊点、农副产品摊点(郊区以螃蟹、苗木、葡萄等为主)。为助力复工复产,克服疫情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市容市貌秩序,市城管局先后制定了《做好防疫期间临时外摆摊点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临时摊点(群)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区选择具备外摆条件、有统一运营管理的特色街区、商业体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合理设置外摆区域、明确设置外摆种类、规范设置外摆设施、科学设置外摆时段。有序在一些场所设置了临时外摆,进一步开放市场环境、助力复工复产,激发消费需求和消费热度,带动旅游和文化市场恢复,为商业体和特色街区聚集人气、促进消费、发展经济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统筹安排,规范设置
我们提出各区(园区)要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具备外摆条件、有统一运营管理的特色街区、商业体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在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市政环卫等相关规定、不扰民、不影响交通秩序等前提下,结合;网红街巷;打造,选取商铺、餐饮店占比高、人行道超宽的街巷,在小区红线范围内,合理设置一些休闲桌椅,由商家代管,同时加强属地监管,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提供给来往行人及周边居民休憩,延长驻留时间。目前已在1912、夫子庙、新街口、老门东等重要街区的夜间经济配套进行规范充实,南京市城管局在现有的3400多处临时摊点基础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再次增加临时外摆摊点1410处。
市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打造;夜之金陵;品牌,持续打造品质外摆。一是结合商业载体建设改造、步行街改造提升等工作,会同城管等部门,协同18个重点打造的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有明确运营单位、外摆区域、合理项目的品质外摆。二是组织开展常态化夜间市集等夜间外摆活动,秦淮夜肆、门东创意妙会、奇妙市集等常态化市集吸引众多消费者。三是以五马渡为试点规范发展汽车后备箱文化,联合市场监管、城管、文旅、公安、卫健等部门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南京市汽车后备箱文化市集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在全国率先发布鼓励支持汽车后备箱文化市集健康有序发展。
市文旅局利用新科技新手段,赋能新型业态。积极培育南京途牛网、新浪江苏、南京硬腿子、乔布谷文化、宝姐科技、行狐、撸爪、逐日千里等一批文化和旅游电商平台、直播企业。鼓励政企、企事合作,开展 ;云赏、云游、云购、云展、云演出;模式,让游客通过手机畅游南京、看直播演出、展览等,引导新消费。网红、直播新热点,在夫子庙步行街;声临其境;直播间、水游城;红楼梦;主题直播间、南京1912星空直播间等等,吸引众多消费者驻足。同时,主要景区点和商业集聚区,也涌现了一大批网红打卡点。如老门东体现了南京老城南民居街巷和市井传统风貌。熙南里.大板巷成为了值得品味的文化高地和时尚胜地。
三、管理规范,综合统筹
2016年市政府制定《关于印发南京市食品摊贩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各区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符合食品摊贩备案登记条件的进行登记,发放食品摊贩备案公示卡,在规定区域和时段内亮证经营,截至目前,全市食品摊贩已备案2058家。其中江宁区已建成食品摊贩集中示范点11个,登记备案食品摊贩392家。
各区(园区)组织制定辖区临时外摆摊点设置管理方案,明确摊点主要负责人、具体管理人员和容纳摊点数量、经营服务品种、经营时间及控制范围,配套制定临时外摆摊点经营秩序管理方案、卫生保洁方案,公布投诉举报渠道。定期开展检查活动,及时清查、制止违反社会治安、城市管理、食品安全、消防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加强对摊点经营者的教育引导,倡导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市容环境。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8年制定《南京市食品摊贩卫生管理规范》规范小摊贩经营行为,并在浦口区试点建立食品摊贩;黑名单;机制,将存在早餐车年久失修、占道经营、超时超范围经营、无证经营等问题的食品摊贩列入;黑名单;,对问题严重拒不整改的进行取缔。建立;六统一、三规范;机制,制定早餐车提档升级方案和食品流动摊贩专项整治方案,推动便民早餐点改头换面。 打造食品摊贩集中区。指导江宁区打造文鼎广场和义乌小商品城食品摊贩示范街,街内257家食品摊贩全部申办了《南京市食品摊贩公示卡》,成立两大美食街,将原来散落在大学城周边杂乱无序的食品摊贩,统一集中规范管理。
城市摊点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统筹和全面规划,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小流动摊点的负面影响,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维护公共利益、摊贩群体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使我们的城市和流动摊点都能有序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以及流动摊点的积极作用,构建双赢的局面。
四、打造特色店招,提升消费环境
2023年市城管局继续打造200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任务,其中精品街巷3条。如2022年南湖东路整治,从大到沿街店招、文化墙布置,小到亮化灯带、镂空细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南湖记忆一期开街后,街区不仅有很多老字号商铺,还吸引了不少网红店入驻——街区营收明显增长,还成为沉浸式亲子教育的互动场所。还吸引了如马伍旺,雅克雅思,就是柠等多家全国性网红连锁品牌入驻街区。我市积极做好商家服务工作同时,对符合试点的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办理店招店牌,只要符合《南京市店招标牌设置管理办法》要求,可以提供快捷通道,直接办理备案手续。
市文旅局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区依托重点文化场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区、城市休闲功能区、商业中心区等地域空间,串联剧场影院、美术馆、文博场馆、名人故居等文化和旅游场所,实现文旅商资源有机联动、集约利用。因地制宜融入演艺、电竞、动漫、体育、潮玩等元素,打造特色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场区。夫子庙、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南京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百家湖1912等夜间聚集区已成为南京的一张名片、;城市客厅;和国内外旅游消费者的目的地,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商务局牵头下,争取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建委的支持下,配合文化旅游部门,继续做好夜景照明工作,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将夜间经济发展作为激发消费的重要路径,持续打造;夜之金陵;品牌。一是推动夫子庙、南艺后街、老门东、南京1912等原有的品质外摆市集推陈出新,丰富主题和业态,创新举办形式,优化规划布置,打造更多消费热点亮点。二是办好;南京国际消费节;系列活动,打造更多夜间外摆活动。三是指导各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更多品质外摆场景,办好夜间主题消费促进活动,重点宣传推广一批常态化的品质外摆。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认定第三批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结合城市更新,全新打造银杏里街区、小西湖、金陵小城等载体,强化特色场景与艺术休闲元素整合,推动特色主题场景建设,打造;食在舌尖;等主题消费场景。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2023年0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