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098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完善南京市应急物资储备与供应管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26 00:00 来源: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周艳丽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南京市应急物资储备与供应管理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提前研究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影响,排查应急物资储备与供应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增强风险预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形成较为安全稳定的应急物资储备量和供应链。

    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毫不放松抓实抓细应急救灾各项措施,严格落实救灾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市应急管理部门根据职能分工,结合我市发生自然灾害的种类、频次,科学编制了市级救灾物资储备计划,明确储备的品种、数量;市物资储备部门牵头出台了《南京市市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应急救灾物资购买、储备、管理、调运等工作机制,并按照市应急管理部门制定的储备计划落实实物储备,目前库存救灾物资26类,包括棉被棉衣、救生衣、帐篷、应急灯、雨衣雨靴、折叠床、睡袋毛毯、应急厕所、发电机等,做到应急救灾物资;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市物资储备部门和市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立检查机制,每年对各区救灾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有关情况,摸清各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底数,全面掌握全市可调拨救灾物资数量。各区全面按照《;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要求满足启动II级应急响应的物资需求做好储备,确保关键时刻应急救灾物资调得出、用得上。

    二、在突发事件情况下,建立由政府管控的供给渠道,落实食品药品等应急物资实名配额供给制度,加快物资在各个环节的流转、减少囤积数量,最大限度提升物资的使用效益。

    对包括食品在内的生活类应急物资,市商务部门积极开展工作。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优化《南京市应对突发规模性公共卫生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保供预案》,配合制定《南京市应急物资中转接驳站建设工作方案》,编制《南京市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120家重点生活必需品保供企业名录及96家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供应点网络,形成安全、稳定、高效的应急物资供应链条,健全快速应急响应机制。二是健全物资储备体系,提升物资使用效益。积极探索政府储备与市场储备统筹协调机制,依托我市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都市圈;菜篮子;生产基地,完成全年100吨冻牛肉、3000吨冻猪肉和3000吨在库、10000吨在田蔬菜储备任务,指导企业制定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商业库存方案供应市场需求,形成常规和应急相结合的储备体系。适时根据市场需求投放储备物资,充分发挥储备物资保障供给、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的作用。三是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完善预警预报系统。做好常态化价格监测工作,坚持每周价格监测报告、重要节假日市场供应报告和特殊;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价格动态和市场供应情况。密切关注骨干;菜篮子;批发零售企业、生鲜连锁超市、大型生鲜电商平台运营情况,全面掌握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产品市场分析研判、预测预警的精准性。

    对于药品等医疗物资,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市成立市医保局牵头的市药品集中采购保供专班(以下简称保供专班),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医疗保障局、省药品监管局南京检查分局等部门和单位抽调人员组成,集中办公、联合作战,共同做好疫情防控药品保供工作。市发改委根据职能部门确定的储备计划,按照职能分工做好通用医用防护物资储备;市工信局负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南京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方向,立足南京科教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聚焦基因与细胞治疗、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和体外诊断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并成立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开展驻厂服务,动态跟踪65家重点药械生产企业,准确掌握重点药品和防疫物资产能、产量、库存、原辅料储备等情况,强化省市区联动,推进企业充分释放产能、满负荷生产或扩产,服务全市疫情防控大局,还进一步加强重点医疗物资监测,充分利用国家工信部重点防疫物资调度平台,准确掌握企业主要产品产能、产量、库存和原辅料储备等情况,及时指导企业组织生产,有效保障市场供应;市卫健委负责预判疫情发展趋势,制订阶段性药品保供目录,指导医疗机构全力做好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储备;市市场监管局负责督促零售药店加强采购储备,实时掌握药店库存,并对药品质量开展抽检;省药品监管局南京检查分局负责为本地企业重点保供药品开通检验绿色通道,快速完成蒙脱石散等药品出厂检验等。保供专班各部门全力开展工作,保障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等的用药需求。市医保局负责牵头做好药品集中采购保供工作,开通绿色挂网通道,适时将符合条件的相关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通过发函、电话沟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与药品集中采购中选企业以及其他重点保供药品生产企业联系,拓宽紧缺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渠道,积极筹措货源;针对小分子抗病毒药等重点保供药品制定;一品一策;保供清单,明确供应计划、调配渠道等,保障关键物资供应;开通医保高铁;采购调配大厅;,面向全市医疗机构、供储企业和零售药店开放,调配各类物资,并按照;保基层、保涉农、兼顾面上;的原则合理调配药品,重点向基层以及涉农区倾斜。乙类乙管后,保供专班将持续关注新冠等病毒感染相关治疗药品供应情况,常态化做好药品保供工作,保障患者临床需求和市场稳定。

    三、优化应急物资的市场价格管理,面对突发事件时,在确保普通市民能够承担的前提下,允许市场终端在一定限度内的价格上浮,并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激发生产、流通环节的积极性。

    2020年初口罩紧缺、2021年7月禄口机场疫情期间生活物资调配困难、2022年11月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一剂难求等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到国际市场采购、派员到生产厂家驻场促产靠前调拨、组织机关干部和志愿者配送物资等方式,确保市场供应和流通环节畅通。根据厂家生产成本,市价格主管部门对紧缺物资主导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一方面确保市民能够承受,另一方面也确保企业不至于亏本经营。市委市政府已经在疫情初期制定相应采购机制,在近年各类物资采购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再遇到类似突发情况时,市价格主管部门也会考虑采取价格手段,激发生产企业的生产潜力,增加市场供应能力。

    四、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对不法商贩囤积物资、恶意涨价行为的惩处力度,避免因该类非法获利行为的;示范;效应,使应急物资供应困难局面进一步加剧。

    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监管为民;理念,强化重要时期、重点时段、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监管,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价格权益。

    一是加强节日重点时段价格监管执法。加强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重点时段市场价格监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市场价格巡查,突出抓好节日期间粮油肉禽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管检查,密切关注价格舆情信息,及时办理相关投诉举报,妥善处理价格纠纷,切实保障节日重点时段市场价格秩序平稳有序。结合节日期间价格巡查,突出加强对高价粽子、天价月饼、螃蟹及蟹卡蟹券等节日特色商品价格监管,广泛开展价格政策提醒告诫,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良好的节日市场价格秩序。

    二是强化疫情防控重要时期市场价格监管。2022年底,针对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防疫药品等市场价格波动,全面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检查,维护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价格秩序,助力打赢疫情防控保供稳价攻坚战。广泛开展价格政策提醒告诫,连续公开向社会发布2份价格政策《提醒告诫书》,提醒告诫全市防疫物资经营者、组织者严格遵守价格法律法规,依法合规经营,共发放价格政策提醒函8737份。强化市场价格执法检查,组织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零售药店和线上平台防疫物资销售价格行为监管检查,强化价格舆情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共出动价格执法人员11220人次,检查零售药店等市场主体11696家次,办理涉疫情防控价格投诉举报220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借疫情之机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共对9起违反明码标价规定、哄抬价格销售涉疫药品的行为实施立案调查。通过南京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对外公开曝光一批涉疫药品销售价格违法行为典型案例,进一步震慑违法者,警示经营者。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立足市场监管职能,继续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突出强化重要时期、重点时段、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管检查,配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做好物资保供稳价工作,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0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