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06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在工业遗存中建设南京工业文明展览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19 18:03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民建南京市委:

    关于在工业遗存中建设南京工业文明展览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南京工业遗产资源丰富,是中国城市工业化与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典型代表。建设南京工业文明展览馆对充分展示南京工业文明成果,推动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助力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业遗产梳理摸排情况

    1.编制相关规划。为充分挖掘和整理南京工业遗产现状资源,保护留存城市工业文化记忆,更好提升城市功能,我市陆续开展了工业遗产梳理摸排、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2014年起,原市规划局会同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以独立完整的工矿企业物质遗产为主要保护对象,总结了南京工业遗产的总体特征,明确了南京工业遗产在历史、产业、社会、美学、经济、科技六方面的地位和价值,将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40处工矿企业纳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同时,提出了南京工业遗产的保护目标与原则、保护内容及方法。

    2.公布相关名录。2016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市历史建筑名录公布工作方案》(宁政办发〔2016〕90号),由原市规划局和原市文广新局牵头开展了我市历史建筑的普查、公布、挂牌等工作。2017年,《市政府关于公布南京市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名录的通知》(宁政发〔2017〕68号)、《市政府关于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的批复》(宁政复〔2017〕11号)等文件先后印发,公布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80处。今年1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公布南京市第三批、第四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通知》(宁政发〔2022〕4号),公布历史建筑20处,其中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10处。目前,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合计公布90处。

    (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情况

    1.总体情况。目前,根据工业遗产类型和现状实际,主要有三种改造利用方式。一是建设博物馆和展览馆,如原国民政府首都水厂办公楼改造为南京自来水历史展览馆,金陵机器制造局旧址利用老建筑改造为厂史博物馆。二是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南京油泵油嘴厂改造为创意中央产业园,南京电影机械厂改建为江苏文化产业园,南京第二机床厂改造为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南京太平瓷件厂改建为创意东八区,南京曙光机械厂改建为幕府山产业园。三是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如六合冶山铁矿建设为国家矿山公园。

    2.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情况。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作为工业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市规划资源局牵头开展了重点项目保护更新工作,重点推进江苏路20号民国建筑(南京新住宅区氧气化粪厂旧址一般历史地段)、南京压缩机厂、金陵机器制造局原“后大院”“母子楼”、南京第二机床厂历史风貌区、南京印染厂、南京第一棉纺厂等一批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工程项目,通过结合各片区周边空间和文化资源特色,进行策划和利用,引进文化、休闲、旅游新功能,为片区及周边城市地区注入新活力,从而成为南京展示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品牌、新名片。去年,结合“世界文学之都”有关活动,以文学为内容,选取了南京第二机床厂大厂房、大校机场瞭望塔两处工业遗产类的历史建筑为载体,面向国内外开展首期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规划设计方案竞赛,征集挑选文学之都示范空间的建筑载体,以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和未来的落地实施为特色,引领和带动“文学之都”空间建设计划。

    3.推进工业文明展览馆建设情况。去年,我委会同市工信局、国资委、文旅局等单位联合编制《南京市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并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宁政传〔2021〕41号)。该方案明确了开展资源认定管理、推进重点保护展示、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繁荣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文化生活新空间、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等六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工作具体包括,建设特色工业博物馆,推动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利用工业遗产和工业空间建设博物馆、展览馆;推进工业博物馆活化利用,将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和工业文化有机融合,开展工业遗产相关作品创作、展览、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打造工业旅游、社教研学、文创娱乐以及科普教育文旅基地或公众文化平台等内容。各项任务已分解至市相关部门,有序推进工作落实。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近年来,我市坚持“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相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业文明展览馆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将充分吸收提案建议,重点围绕以下四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1.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凝聚工作合力,加强文旅、规划资源、工信等部门对工业文明展览馆建设的专业指导。积极推动工业文明展览馆建设,规范工业遗产建设用地规划编制与审批程序、引导工业遗产土地权属与用地性质变更,做好规划选址、用地保障、方案审查等服务保障工作。

    2.创新保护利用方式。支持利用我市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小镇(街区)、创新创业基地、展览馆等载体,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型制造等适合在城区发展的新型都市工业,通过新产业发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同时,以金陵机器制造局、永利铔厂等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及南京钢铁厂、南京第二机床厂(国创园)等特色项目为重点,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价值阐述、宣传,弘扬南京特色工业精神。

    3.丰富展示形式内容。充分挖掘红色资源,采取建设馆中馆、工人运动板块、党史建设板块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在支部共建、党课团课、党日活动中开展南京工业文明科普教育。举办主题展览,向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征集精选创新产品和成果,展现南京工业文明精髓,让各类科技创新展陈展览成为南京工业文明的讲述者。引导工业博物馆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打造智慧博物馆。

    4.鼓励社会共同参与。采取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推广,营造有利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社会氛围。普及工业遗产知识,加强工业文明科普教育宣传,逐渐形成全社会共识,让人们真正了解、认识、走近和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积极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保护传承协同互进,进一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和弘扬南京工业文化。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