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安冬梅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重视提升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医疗水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委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档升级,夯实农村地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基础,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卫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2018-2022年,我市按照自然地理方位,以区级医疗机构为中心,在重点镇街分片合理布局设置,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调整趋势、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基本现状等因素,同时适应农村居民健康需求增长及结构变化,统筹规划建设13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其中2020年建成3家,2021年建成5家,今年计划再建设5家。每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服务辐射片区2-4个镇,覆盖人口10万人以上。已建成的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现有业务用房面积均在1万平方米以上,设置的床位数不低于100张,院均在岗职工人数133人,中高级职称占比33.8%,建有省市特色科室21个。
二、政策举措
(一)统一区域规划,明确创建目标。建设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城乡居民获得公平可及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关键。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关于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的十项举措》等文件,将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作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完善优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明确创建目标要求。
(二)加强人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壮大人才队伍。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扩大专科学历医学生招录,实行“区管镇用”试点。积极组织涉农区申报订单定向培养计划,“十三五”期间完成招录定向培养农村学员577人。2021年基层新补充人员942人。对取得全科医学专业(含中医类别全科)高级职称人员,不受高级岗位比例限制,可超过所在单位的岗位数进行聘用。二是加强机构能力提升。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上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开设专家工作室105个、联合病房49个。通过持续开展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将达到推荐标准作为建设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必备条件,多次组织省市专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培训指导,13家机构均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三是加强孵化中心作用。通过市儿童医院孵化中心孵化了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孵化成功六家市级儿科特色科室,并组织基层医院儿科医护人员短期轮训,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底子弱、人员少的现状,开展儿童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提升学习。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市级组织20名医生和45名乡村医生参加国家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9名医生和22名护士参加省适宜技术师资培训。各区新建了实训基地,对基层医务人员实行适宜技术轮训,高淳区的实训基地建在区人民医院,完成了全区基层医务人员实用技术培训。五是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全市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实施率达到100%。鼓励乡村医生入编管理,采取镇管村用、招聘大学生村医等方式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实行乡村医生专项员额管理323人。建立乡村医生薪酬水平增长机制,推动落实乡村医生基础工资根据个人岗位、工龄、学历、执业资质、职称、职务等要素确定。
(三)加大财政投入,统筹有序推进。一是财政扶持。我市在摸清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状的基础上,对照省建设标准,研究确定建设单位,优先选择地方政府重视、财政保障到位、建设进展顺利的机构。市级财政加大扶持力度,给予每家机构100-150万元建设经费、每个特色科室20-30万元、遴选的骨干人才每人每年补助2-3万元。各区各街道财政资金在业务用房及基础设施方面累计投入14.17亿元,设备配置1.63亿元,实训基地、发热门诊和人员培训等其他投入500万元,优先保障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二是医保基金投入。年度住院费用结算方面,市医保、财政、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根据我市结算相关规定,2020年、2021年已经对基层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分别增补,促进医院稳定可持续发展。根据《南京市紧密型医共体基本医疗保险总额付费试点办法》(宁医发〔2020〕59号)相关规定,2021年拨付溧水区紧密型医共体奖励金,以鼓励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控费,加强紧密型医共体支付方式改革,2022此项政策将继续执行。医保周转金(预付金)拨付方面,市医保连续三年及时向基层医疗机构拨付周转金(预付金),拨付范围由职工医保扩大至居民医保。2021年底,根据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资金垫付较大等情况,市医保局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向20家基层医疗机构预拨2021年度住院费用结算款。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医疗。市卫健委近年来重点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提档升级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各区卫健委统筹建设一个区级数据中心、一张卫生信息专网和一套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统一使用一套系统,实现了基层卫生机构信息化的整体提升。农村地区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江宁、溧水、高淳、江北新区试点开展“互联网+护理”,为行动不便村民提供上门服务,涉农区为家庭医生配备移动随访设备,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三、下一步工作
市卫健委将指导相关区对照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及医疗管理相关要求(规范建设发热门诊、设置公共卫生科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建设指导,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移动随访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建设互联网医院,大力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上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基层;通过省市级孵化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均质化水平;通过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开展国家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和省适宜技术师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医务人员水平。
市医保局将结合委员所提宝贵建议,对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医保支持政策进行统筹考虑和深入研究,优化完善我市医疗保障体系。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医保支付政策继续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南京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