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你们好!贵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全市农村电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社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协同推进农村电商工作,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市委、市政府出台《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农村电商作为重点工作。完善全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农业农村部门、商务部门、供销社部门等将相关指标纳入分类考核体系,强化考核引导和组织推动,促进面上工作开展。
二是大力构建电商服务体系。推进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体系建设。目前,我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体系已实现区域全覆盖,高淳、江宁、六合、浦口、溧水均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市供销社系统,大力构建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系统目前已先后建成区级电商运营中心7个,镇级服务站53个,村级服务点280个,对促进我市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电商经营业务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全市还创建了6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街道),30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10个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街)区。
三是加快打造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为促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与电商深度融合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要素集聚,线上线下协调发展的新型电商园区,我市积极开展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我市高淳固城湖螃蟹产业集聚区入选首批江苏省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其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目标,打造完整的高品质产业生态圈。目前,集聚区服务全区微电商主体达6000多家、品牌授权服务电商300多家、批发经营主体300多家。2021年,高淳区固城湖螃蟹电商整体零售额达6亿元左右,批发流通额30亿元左右。
四是持续推动农商互联和产销对接。积极推广农产品线上营销新模式,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建网上商城、利用APP或微信公众号、O2O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促销活动,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涌现出南京博拓、简诺龙虾、黄教授烧鸡、华成蔬菜等一批典型。全市供销社系统加强与淘宝、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平台的对接,开设网店和网上销售专区,积极扩大农产品线上销售业务。组织和遴选名优特产品进驻全国总社“供销e家”、省总社“鲜丰汇”、苏果超市“苏果优选”、市广电集团“牛咔商城”以及社区团购等电商平台,畅通农产品直供配送和物流配送方式,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扶持农产品企业提升效益。市供销社联合市广电集团开展“供销直播进百村”助农直播活动,直播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庭、农产品生产加工现场,直观展示农产品生产过程,介绍农产品品质鉴别方法和食品安全常识,联合区消协、村集体、知名企业家、农业专家为本地农产品背书站台,扩大地产农产品影响力,推进初级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建设。
五是持续提升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化水平。目前,全市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如溧水“无想田园”、六合“茉莉六合”以及市级的“食礼秦淮”等。加强地理标志与区域品牌建设,在知识产权专项中增设地理标志注册培育与促进专项,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和推广。目前我市已拥有21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其中2021年以来新增10件。“南京盐水鸭”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雨花茶”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同时,“地标”助推区域品牌建设成效明显。例如“横溪西瓜”不仅实现了地理标志的质押融资,“一瓜先行,诸业并进”,打造出“横溪味道20品”的区域品牌,带动农户发家致富,而且优良品种输入陕西洛南,实现精准扶贫。“龙池鲫鱼”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作为后起之秀,正牵引着“茉莉六合”区域品牌的创建。通过重大活动积极宣传推广,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2019年11月第四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地理标志与区域发展(六合)论坛在南京举办,会场搭建“六合特色产品展”。2020年11月在广州举办的“2020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地理标志直通湾区’专场推介会”,我市将富含六合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带到了“地理标志直通湾区”推介会现场。2021年5月19日,举办苏地优品“茶米飘香·乡村振兴”江苏地理标志品牌产品直播推介会,南京“雨花茶”名列榜单。2021年9月参与录制江苏省电视台“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专题访谈节目“小‘地标’ 大产业”,重点推介南京云锦、雨花茶、龙池鲫鱼等地理标志产品。
六是加强线上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建立质量溯源及加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已建成并运行雨花茶南京地理标志产品追溯平台。自2021年以来委托南京标准化院制作并发放雨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提供专用标志追溯查询技术服务,实现闭环管理。依托该信息技术手段,有力保障消费者所购买的地理标志产品品质,同时也维护了雨花茶品牌形象。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办理,加大对农村电商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着力整治非正常专利申请、商标恶意注册、违法代理等行为,加大对农村电商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围绕农村电商产品相关问题提升执法人员知识产权执法能力和水平,围绕农村电商产品知识产权执法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协调运用课堂教授、案例分析、模拟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切实提升执法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能力。2021年度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执法稽查条线共办结知识产权类案件281件,合计罚没款597.61万元。
七是做好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业电商人才万人培训计划”和“苏货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邀请相关专家以及从业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传播电商运营方法、网络直播带货技巧、短视频制作等内容,年完成培训600人次。市商务局充分整合电商人才培训基地、专业院校、行业协会等载体,搭建电商人才培训联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精准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作。2021年,先后主办了23场线上线下普及型、实用型农村电商培训,系统性提升线上营销、直播应用、供应链管理等能力,惠及农村产业经营者、创业人才2000多人。供销社系统围绕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营销、农产品包装物流解决方案、农产品电商直播及短视频运营等内容,2021年培训农村电商人才4000余人,较好地促进农民就业和农村电商发展。
二、落实提案的工作举措
1、持续加强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一是构建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开展全市“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依托供销社系统基层经营服务网点,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农村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化改造,构建农村电商区、街道、村三级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电商服务网络化发展,在提供农产品销售、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代买代卖等服务的同时,提供电商物流代收代发服务,打通农村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二是积极开展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促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与电商深度融合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要素集聚,线上线下协调发展的新型电商园区。
2、着力提升农产品电商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一是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培育。继续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培育与运用促进项目,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我市电商农产品品牌化水平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溯源工作,争取全面覆盖我市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有效维护我市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二是持续提升公用品牌影响力。紧紧围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蟹虾、南京鸭、特色鱼、现代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食礼秦淮、茉莉六合、固城湖螃蟹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电商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有市场影响力的自建平台和微商城,依托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社区团购、农旅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加大地理标准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扩大我市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同时面向农村、涉农产业进行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密切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农村电商产品跨区域执法保护机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电商农产品和市场失信行为,提升我市农村电商产品的市场美誉度。
3、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大力实施“头雁种苗”工程,加强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培育造就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专业人才。加强实用型农村电商培训,邀请高校专业讲师,阿里巴巴、腾讯、抖音、快手等各大平台业务高管授课,围绕农产品电商主题,持续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万人培训”和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结合手机直播、短视频拍摄等市场热点,以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建设为重点,创新培训方式和内容,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农产品电商乡土人才队伍。
4、着力形成农村电商发展合力。一是整合各部门资源。加强农业农村部门、商务部门、邮政部门、供销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资源,在服务体系、品牌培育、物流体系、数据共享等方面加强协调,在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筹规划,加快形成农村电商发展整体合力。二是提升农村电商发展综合成效。立足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定位,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民宿等电商新业态,发展线上云游等新模式。引导休闲农庄、民宿农家乐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乡村休闲观光行业管理水平,形成综合发展效能。
最后,再次感谢贵委对南京农村电商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
2022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