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马健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教育,助推全市中小学学生红色精神传承的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全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充分发挥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教育引领作用,广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深入推进学校红色文化建设工作,用活红色资源、教学阵地和载体,引导全市中小学生走进红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学好红色文化,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
一、深化学校思政教育,发挥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
一是充分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市、区、校各结合实际编写读本作为指导用书,如《烙印—南京红色文化故事》(青少版)、《传承—雨花英烈精神中学生读物》《传承—雨花英烈精神小学生读物》、《红色印记》(雨花台区)、《红色印记﹒江宁革命先贤》(江宁区)、《红星伴我成长》(浦口区大桥中学)等。二是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建15个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评定22个首批南京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打造南京“思政好声音”品牌项目,紧扣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思政主题,征集评选思政优秀作品,面向全市中小学进行线上线下展示。推进学校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并征集优秀作品进行线上线下展示。成立市青少年思政研习社,结合学生实际,学思政研思政讲思政践思政。评出五届学校德育创新奖近900个、德育渗透学科教学案例249个,立项德育专项课题15个,都将红色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三是加强红色主题教科研活动。以德育联片或区域德育联盟校等形式开展红色主题教科研活动,指导各区结合实际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和宣传教育。雨花台区制定并下发了《雨花台区中小学红色教育实施指南》,将“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传承雨花红色基因,塑造雨花红色记忆”作为红色教育的核心目标,把雨花英烈精神深入融入到学校教育全过程。雨花台中学开设《雨花石与红色音乐鉴赏》选修课、《培根铸魂——高中生红色教育的雨花先锋行动》之课程融创行动。
二、拓宽宣传教育渠道,发挥各类主题教育浸润作用
市委宣传部开展清明雨花英烈云祭扫、诵读《烈士家书》、新婚夫妇向革命先烈献花、“童眼看大桥”“江东门的钟声”等主题活动;连续3年依托红色资源点开展“唱响国歌、礼赞国旗、致敬国徽”活动;连续4年策划实施红色资源点寻访阅读行动,组织中小学生打卡红色地标,重温红色经典,在沉浸式教育中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加大红色题材文艺创作,创设“百场红色艺术课堂”,推出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话剧《王荷波》、京剧《梅园往事》、杂技剧《桥》、大型原创舞台剧《长明》等主题作品。打造“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平台,推出“红色地图”“红色日历”等融媒体产品,把红色资源从线下搬到“云端”。策划开展“一眼重现英雄颜”“百年铭记英雄魂”等网络宣传,推出《南京红色100》《热血诗书雨花魂》等系列短视频,用年轻态、网络化的表达吸引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传承革命精神,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丰富南京市中小学生暑期文化生活,让广大青少年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市相关部门联合连续主办了20届“文博之夏”系列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在南京爆发后,指导博物馆深入挖掘和活化全市地域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品供给方式,持续推出“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等线上文化产品,受到广大青少年和家长们的喜爱。市教育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组织“百万庆百年 永远跟党走”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展示系列活动,包括“四史”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在心中等“21个100”主题活动和“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评选100个中小学“四史”学习教育优秀案例、家校共育“四史”学习教育示范项目、市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市学习“四史”先进青少年,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亲子作业活动,举办青少年讲“四史”故事比赛。将传承红色经典作为市中小学“读书节”活动重要内容,设计开展“共读·传承”主题阅读活动。开展教育系统“清明祭英烈”活动,组织全系统近1.6万名师生参观“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联合市委党史办举办红色文化知识竞赛。联合市文明办、南京电视台等单位,拍摄“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2021年南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联合团市委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红领巾寻访党的百年足迹”“回信记心间 争做好队员”系列活动、万名少年绘百年党史大赛、“讲红色故事 做强国少年”微视频大赛等一系列主题教育。
三、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发挥“第二课堂”补充作用
一是强化研学实践指导。2018年,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春(秋)游、夏(冬)令营、研学旅行等校外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要求各板块、各学校充分挖掘南京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编写《南京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手册》,指导开展红色研学。二是夯实研学实践基础。自2019年起,市教育局联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七部门共认定101家南京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纳入。评出120个市中小学生优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其中包括《梅园记忆》《雨花英烈的艺术人生——“信仰课堂”馆校合作红色研学课程》等红色研学课程。三是开展红色研学活动。2020年疫情期间,开展“疫情教育必修课”主题教育,设立“红色研学”版块,联合“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网站和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编制红色地图,宣传全市165个红色资源点,通过“红色影像”“红色留声”“红色故事”“红色唱响”“红色足迹”五个栏目,多维度呈现学校、师生关于红色研学教育的所学、所思、所行。2021年,举行以“知史爱党 铸魂育人”为主题的中小学暑期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研学启动仪式暨第十届南京市“中学生青年先锋训练营”开营仪式,宣传江苏省中小学生“红色之旅”研学线路(部分),推出“传承梅园风范+重温红色印记”“缅怀革命先烈+重温艰苦创业”“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印记”“重温红色印记+感受乡村振兴”“追忆峥嵘岁月+喜看沧桑巨变”五大主题十条精品线路,发布50个“四史”学习教育研学实践范例课程、50个“四史”学习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开展“评选100位优秀‘小小红色志愿讲解员’”活动,鼓励全市青少年学生积极学习了解“四史”,主动走进我市各红色旅游景区、展馆等红色教育资源点,开展志愿宣讲,示范带动更多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教育。联合团市委以“红领巾寻访党的百年足迹”为主题,组建100支红领巾寻访小队走进165个红色资源点,亲耳聆听100位老红军、老党员、英雄模范、时代楷模、抗疫先锋的光辉故事,亲身感受100年来中国共产党艰辛的奋斗历程。
四、加强馆校深度合作,发挥馆校协同育人作用
市文旅局认真落实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组织专题调研并撰写课题报告《关于南京市利用博物馆资源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调查研究》,提出推进南京市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对策建议,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2021年上半年,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南京市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7月,组织召开第一次南京市馆校合作工作联席会议,明确南京市馆校合作工作联席会议基本成员单位,部分文博场馆和中小学校交流馆校合作课程和主题活动,并对下一步南京市利用文博资源开展馆校合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切实提升博物馆展览陈列质量,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市文旅局举办全市博物馆优秀青少年教育示范项目评选工作,推荐“馆校合作”和“研学”项目参加江苏省博物馆优秀教育案例评选活动。启动《在博物馆里长大——南京市等级博物馆教育精品课例》上线金陵微校平台。
五、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夯实宣传教育阵地基础
目前,全市50家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个公共图书馆和13个文化馆实现基本公益文化服务免费开放。全市101个街镇综合文化站、1245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设有适合未成年人开展文化活动的功能教室。各场馆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根据自身特色为未成年人开展免费讲解、社教服务。2020年至今,中央、省、市财政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投入7亿多元免费开放等相关补助。主管部门每两年对各基地免费开放及教育服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考评。全市70%的基地设有社会教育部或讲解服务部,除保障未成年人进馆参观见习服务外,还定期组织讲解员送展览、送讲解进学校、进班级,会同中小学设立周恩来班、中山班、以雨花英烈命名的班级和少先队组织200多个,疫情期间各基地利用网上展馆、云课堂等方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教育服务,深受未成年人好评。仅2022年上半年以来,南京市博物总馆共接待未成年人10.2万,组织社教活动400余场;中山陵开展主题研学社教活动49场,1316名学生参与其中;雨花台烈士陵园接待未成年人参观人数75025人次、开展未成年人红色主题活动21场、专题宣讲14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接待未成年人26万余人,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共计180场。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利用好南京红色文化资源,拓宽宣传教育渠道,丰富中小学生文化生活,提升中小学生精神素养。一是推动全市各中小学均有2个以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现代职业体验等校外实践基地,密切学校和基地的联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校内教育教学的补充和辅助作用。二是利用好市级红色文化读本《烙印——南京红色文化故事》(青少版)、《传承——雨花英烈精神中学生读物》《传承——雨花英烈精神小学生读物》等,引导全市各中小学广泛开展红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将读本内容与实地寻访结合起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体验感和实效性。三是重点协调打造南京党史综合设施等新建红色文化资源,联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省市党史、档案、地志部门,加强南京地区可移动革命文物研究,以敌后隐秘战线斗争、八路军新四军南京地区活动等主线开展系统性研究挖掘,进行线性和非线性资源组合打造运行。四是指导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场馆,围绕内涵抓业务,进一步加大利用红色文博资源开展馆校合作力度,做足“双减”工作新功课。加强红色资源点和红色场馆建设孵化,建立支持相关革命题材类场馆进入博物馆孵化机制,对陈列展览、藏品征集、学术研究、开放运营等业务工作加强指导,支持类博物馆与大馆合作办展联手办馆。五是评选和推荐更多革命题材类活动参评博物馆优秀青少年教育示范项目、江苏省博物馆优秀教育案例、馆校合作优秀案例、博物馆“研学游”示范项目。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红色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教育局
2022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