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245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统筹创新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5 16:12 来源: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傅瑞委员:

    您提出“关于统筹创新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展示窗口。近年来,我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创新管理和环境品质提升,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功能品质。

    一、规划先行,科学谋划公共空间管理

    近年来,我市从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管理全过程,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导则,为公共空间建设管理提供科学指引。一是编制公共空间专项规划。为更好地指导南京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编制了《南京主城公共空间规划》《南京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积极推动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充分彰显南京城市特色。二是制定各类专项导则。为加强公共空间的设计引导,我市制定了《南京市公共空间设计导则(试行)》《南京市城市色彩控制导则(试行)》和《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试行)》等一系列规定和导则,分类型、分层次完善南京主城公共空间网络,制定公共空间设计通则,关注“城市家具”和无障碍设计等专项设计,提出后续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的行动计划,为城市公共空间塑造提供专项支撑。三是制定《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我市正在研究编制《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全面规范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在本市建立分级分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域全要素规划国土空间,全过程全方位实施规划管控。《条例》出台后,必将为我市公共空间管理提供有力的规划支撑和法治保障。

    二、建管结合,实施公共空间整治提升

    既重建设,也重管理,科学实施公共空间整治提升。一是实施公共空间环境整治。“十三五”以来,推进完成光华路、童卫路等53条主次道路环境整治,完成宁海路片区、国泰民安片区、兰家庄片区等30个片区环境整治,推进滨江风光带及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建设,打造了“喵喵街”、银杏里等一批创意、特色、主题空间,开展“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规划建设,复合利用小微空间功能,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气质,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二是开展背街小巷整治。以常态化治理背街小巷环境“脏、乱、差”为重点,突出“洁、净、平、亮、序”五个方面,进一步改善背街小巷的硬件设施和环境面貌,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和标准化,落实“精管善治”的城市管理要求。整治出新2173条背街小巷,同步实施定人定岗和片区巡查,明确责任,落实制度,提高背街小巷长效管理水平。三是落实常态化管理考核。制定印发《南京市城市治理考核工作实施意见》,加强对属地和职能部门的考核监督,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水平。市政府每半年召开考核工作点评会,总结部署城市治理工作,针对突出问题,强化工作措施和要求。利用数字化监督指挥平台,督促公共设施主管部门落实巡查管理责任,较好地保持住城市家具的容貌形象。

    三、以人为本,推进公共空间共建共享

    坚持问情于民、问计于民,加强公众参与,提升城市科学决策水平。一是持续组织开展设计竞赛活动。自2018年起,我市持续组织开展 “以人民为中心、为城市而设计”系列活动,以打造南京市公共空间小品类精品设计为重点,以城市各类小型、微型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为对象,面向全市乃至全国开展方案设计征集竞赛,征集“微更新、微设计”方案。竞赛开展以来,参赛人数逐年增加、作品质量逐步优化、评委阵容愈发强大,社会参与度、公众影响力与群众关注度不断提高,建立了公共空间特别是小微型公共空间设计的多方参与模式。二是构建城市治理的公众参与平台。为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格局,我市设立了城市治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市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公众委员共同组成,其中公众委员的比例不低于50%。近年来,市区两级公众委员积极参与城管执法、城管开放日活动、垃圾分类宣传、标准化工作督查、小区治理等工作,在各自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加强工程建设阶段的公众参与。深入落实《南京市民主整治工作导则》,规范工程前期调查和居民议事会、新闻通气会召开,广泛征求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意见建议,引导群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为工程建设建言献策,主动参与方案设计、建设过程监督和建设成果评估,确保工程设计方案符合群众意愿,建设过程群众放心,建设成果群众满意。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吸收采纳委员的建议意见,以人民满意为落脚点,精细化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着力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同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推进公共空间的共建共享,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坚强支撑,推动“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再上新台阶。

    十分感谢您对我市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诚挚地希望您能继续关注城建事业,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