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农工党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南京市“一网统管”工作基本情况
2021年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市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我市开始启动南京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为整体推动南京城市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今年1月份,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南京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确定了全市统筹推进“一网统管”的工作体系、组织机构、工作路径、具体任务等内容,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一网统管”工作领导小组。
今年2月份,市政府抽调市政府办公厅、市大数据局、市信息中心、市大数据集团等相关部门人员,正式组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实行专班负责制,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专班主任,统一集中办公,实体化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实践探索,南京“一网统管”工作理念和思路更加明晰,工作体制和机制逐步健全,工作平台和场景不断丰富,特别是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南京“一网统管”工作推进情况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下,由市城运中心牵头,市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并参与,南京市“一网统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建立了“扁平化、体系化、开放式”的工作机制
1.创新市城运中心组织构架。市城运中心已按照“1个综合协调办+3个实体运行部+N个项目组”的组织架构,组建约60人专班队伍,在市规划展览馆临时办公,牵头推进全市“一网统管”工作。围绕“四标四实”和涉疫数据归集,集中2个专项攻坚组推进相关工作。
2.完善三级城运中心组织体系。各板块陆续成立了工作专班,初步形成市、区两级城市运行工作体系。市城运中心与市委编办共同制定区级城运中心评估参考标准,推动各区城运中心整合信息中心、网格管理服务中心、12345热线等职能,完成秦淮、江宁、溧水和高淳四区城运中心建设评估验收。
3.建立城市合作人制度。引入南京“一网统管”城市合作人,全面参与南京“一网统管”规划、设计、推进等工作,共同打造政府数字化转型和“一网统管”建设新模式。成立“一网统管”联合创新实验室,探索构建适用于全国的城市数字治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积极与国内龙头企业如阿里、腾讯、京东、中兴、中电科等企业交流,共同探索推进“一网统管”的方法路径。
(二)实施了“韧性、迭代、科学”的基础工程
1.打造坚强数字底座。提升电子政务外网能力,骨干传输带宽已提升至100G。持续扩容市政务云,扩建麒麟机房150个机架,新增5000台标准规格云主机计算资源。建设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应用组件库,基本具备大数据治理分析、视频汇聚、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物联感知等通用服务能力。
2.开展“四标四实”数据治理。梳理与“四标四实”相关的38个国家、省、市和行业标准规范,归并形成《南京市“四标四实”数据规范》。制定《南京市“四标四实”数据交换目录》,归集标准网格数据、企业数据、社会组织数据以及121类城市部件数据。形成《辖区边界采集工作实施方案》《实有房屋数据完善采集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建立辖区边界、地名地址、实有房屋等数据的长效更新机制。
3.推进功能中心建设。在深入调研各部门、各板块现有指挥调度平台基础上,形成市级“一网统管”综合指挥调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技术规范,并完成市级综合调度系统测试环境搭建。完善轻应用开发中心、城市运行感知中心、分析研判中心建设方案,深化在雨花台区、江北新区、建邺区等区落地工作,市场化运作功能中心。
4.推动数字素养提升。实施全市“一网统管”部门和区体检工作,梳理各单位数字化治理重大场景、宣贯“一网统管”工作和技术要求、提升各单位数字素养,助力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已完成全部36个市级部门和各板块的上门体检工作。制定“一网统管”工作培训方案和计划,从6月起每周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展6期。
(三)启动了“全面、实战、创新”的场景建设
1.应急管理场景建设方面。市消防救援支队编制形成城市消防安全视频监测预警系统、消防高危单位消防水系统可研报告,即将完成立项。市应急局组织完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项目整体设计服务采购,编写项目可研报告,实施前期工作调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完成南京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案编制,并根据野外调查结果,确定监测隐患点及监测手段。
2.日常管理场景建设方面。市水务局启动南京智慧水务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开展调研,编写可研。市政务办持续优化12345热线智能派单和数据分析感知系统,当前推荐准确率稳定在94%左右。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数据治理工作,完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测试。市委政法委已经完成“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一期建设,正在筹备二期项目。市交通局对交通运输综合执法“421”信息化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完善,推进项目立项。市场监管局建设完成市场监管审批综合服务平台一期项目,实现市场主体开办与食品经营许可、二类医疗器械备案等许可项目“一网填报、一次办理”。
3.经济运行场景建设方面。市发改委建设的“数智发改云平台一期”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招标。市商务局实现预付费监管系统试运行版本上线,推动商户入驻监管平台。市公安局牵头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经济违法风险监管系统建设研究。
4.社会面管控场景建设方面。市委网信办负责的网络舆情态势感知与联动系统已完成系统研发和联调联试工作。市公安局牵头推进大客流聚集管控应用场景建设,调研相关技术产品,进行项目建设规划。市法院正在推进智慧法院软件和数据服务迁移上政务云工作,对接“我的南京APP”进行系统基础设计。
5.疫情防控场景建设方面。市一体化疫情防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宁搏疫一期)项目、核酸检测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已发挥重要作用,正在不断完善。市交通局建设水上交通运输疫情监管指挥系统,已于7月1日上线试运行。市城运中心和各区工作专班建立疫情防控视频指挥体系,有力提高了隔离场所管理水平。开发和应用人员登记、智能外呼等疫情防控轻应用,对基层实战管用的涉疫小应用开展征集、推广,支撑全市数字化抗疫工作,助力疫情防控能力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该提案提出的制度保障、条块融合、共建共治等具体建议,对南京市推进“一网统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提案建议,下一步市大数据局将在城运中心牵头组织下,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优化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完善数字化组织体系,加强市区城运中心建设,在市委编办指导下,尽快明确市城运中心机构职能,抓紧推进12个区城运中心批设,争取10月底前完成市、区两级城运中心机构建设,真正让“一网统管”推进有位、有责、有人,全市“一网统管”体系基本成型。同时,加快推进“一网统管”政府规章的制定,结合南京推进“一网统管”和数字经济联动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南京市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暂行办法》,明确南京市在产业培育、指挥调度、事件处置和资源调配等方面制度安排,加快按程序报批。
2.加快建设指挥调度综合平台。在现有试运行平台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加快编制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技术平台建设指南及相关技术标准,打通条块业务系统和区系统,综合考虑与各部门现有专项指挥中心及区级指挥中心的统筹协调。在智慧南京中心升级建设全市综合指挥调度中心,支撑和保障常态化工作整体推进和应急状态集中统一指挥调度,提高城市运行事件处置能力。完善我市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体系,建设城市运行主题数据库,通过政务数据、互联网企业数据、物联网数据的融合分析,进一步优化“领导驾驶舱”功能。
3.积极推进数据治理工作。深化政务数据共享,加强共享交换平台优化,为城市数字治理、政企数据融合等做好支撑服务。加强与省大数据中心对接,积极融入全省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将相关市属国有企业纳入全市政务数据管理范畴,接入市政务外网和市共享交换平台,拓展数据共享广度。继续推进全市公共数据运营试点工作,会同市大数据集团完善细化《南京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探索搭建全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尽快组建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4.推动共建共治能力提升。提升统筹协调水平,着力做好“一网统管”建设多元化保障。强化改革创新,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探索市场化推进方式。强化统筹管理,健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做好数字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工作,提升公众参与效能,建设基于“随手拍”的一网共治能力平台,优化公众参与治理的渠道。打造基于可信帐户的基本公共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个人数据管理工具。推动“我的南京”APP平台架构升级,提升城市“门户”建设管理水平。
5.打造“一网统管”产业生态。围绕“一网统管”功能中心建设和应用场景落地,积极打造“一网统管”产业生态联盟。加快与华为共建“一网统管”联合实验室,共同构建适用于全国的城市数字化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加速上线“一网统管”电子商城,认真举办轻应用大赛。积极推动华为“一网通”军团和相关生态企业在南京落地,将南京本地优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引入到华为一网通生态圈。在促进应用场景落地的同时,吸引产业生态在南京落地,共同实现城市治理与产业生态发展的乘数效应。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南京城市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
202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