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027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31 11:52 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民革界别组:

    贵界别组提出的关于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零星的健康教育形成体系化教育课程的建议

    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科学划分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并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把五个领域的内容合理分配为小学低、中、高级、初中、高中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明确了本级要达到的目标。初中和高中阶段,都将防艾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初中阶段的目标是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高中阶段的目标是进一步了解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应急救护是从小学低级阶段开始,始终都是各阶段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提高师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禁毒教育从小学高级阶段开始涉及,逐步教会学生认识毒品、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学会自我保护。生命健康教育一直都备受关注,每年定期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等,培养师生健康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师生健康素养。2021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了5大领域30个核心要点,及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要掌握的内容要求。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开始执行。按照新标准,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我市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学每学期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小学阶段还坚持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二、关于加强学生健康技能训练,强化应急救护培训教育

    每年高一新生军训的56课时必训课程中,有4个学时的《卫生与救护》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救护常识和心肺复苏,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意外伤自救互救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每年组织以预防保健和校园急救为主题的专兼职校医和保健老师培训,增加应急救护培训理论与操作内容,对参与应急救护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应急救护员证书。

    每年暑假,组织一期学校教职员工的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以保健教师、班主任老师、体育老师为主体,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标准进行培训,聘请救护培训专家授课,内容包括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CPR)理论与实操、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AED)、创伤救护理论与实操、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灾害事故、授课技巧等,学员经备课试讲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的,发放“救护培训师资证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中小学校中具有应急救护师资证书的1078人,具有普通救护员证书的有5479人,平均每所中小学有10名左右持有救护证的人员。

    此外,市教育局积极引入优质体育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优质体育资源开展南京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累计投入250万元经费,明确全市12个板块66所中小学校92名教练员正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试点工作,组建近了100个体育课后服务社团,参与学生数3000多人。后续,我局还将与体育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具备资格的体育类培训机构进校园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课后服务、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三、探索课程融合教育,在主课堂中融合健康素养培养

    (一)不断壮大工作队伍。市教育局每年都指导督促各板块拿出岗位专门招聘卫生保健老师,我市所有小学均配有卫生保健老师。其中,有148所小学配备了184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配备了46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中均配备了45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二)加强队伍培训。市、区、校把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列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每年定期开展新上岗校医培训及年终的疾病防控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水平。2017年举办首届南京市高中及职业学校艾滋病防治师资培训班;2018年起将艾滋病防治纳入传染病常规培训,每年开展春、秋两次传染病防控专题培训。

    (三)注重宣传教育。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小学生健康夏令营、全市小学生健康知识竞赛、疾病防控知识竞赛、营养科普微视频比赛、疾病防控网络答题等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得到师生家长热烈响应。开展“健康教育校园行”校园科普宣传项目,联系全市医疗卫生、食品安全营养等方面的权威专家,组成“健康教育校园行专家讲师团”,围绕疾病防治、食品安全等方面开展健康知识进校园活动,提升师生健康素养。在防艾教育方面,利用“世界艾滋病日”、毕业季等时机,通过健康教育课堂、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和宣传片、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从2016年起,开办“健康教育校园行”专题讲座。在受疫情影响期间,2021年组织市级专场讲座两场,各板块和各学校也分别组织宣讲活动;开展防艾网络答题,累计67650人次参与。2022年5月底,面向学校师生和家长,组织了“青春防艾,幸福家庭”艾滋病防治主题宣传活动。我局还将学校落实预防艾滋病教育情况纳入教育和卫生工作检查内容,每年下半年对板块和学校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在禁毒教育方面,通过发放宣传页、组织展板,配合校医和老师的宣传讲解学习;组织参与网络答题,边答边记,边答边学;组织外出参观,切实感受毒品的危害。针对青少年好奇心重的特点,学校禁毒教育重点关注有尝试吸烟苗头的学生、尝试探索炫耀欲强的学生,与禁烟教育相结合,防止或杜绝大麻等新型毒品伪装成电子烟的形式、伪装成各种糖果开心豆的形式,让学生失去戒备心理。

    四、关于家校联动,推动学生健康素养培养

    市教育局注重通过多种家校沟通渠道,加强对家长的引导。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为帮助疫期居家的中小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我局发布《南京发布中小学生居家体育运动》科学指导学生居家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确保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停课不停运动。各板块和各学校也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相关运动指南,指导学生在居家学习和节假日期间持续加强体育锻炼。持续开展中小学全员家访活动,密切家校沟通,用好家长学校、南京家长成长学院和家长服务中心、“金陵微校”等平台,加强相关身心健康知识的传播,指导学生和家长做好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做好心理调适等,力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认真吸纳天提案中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严格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工作要求,开足开齐学生健康教育相关课程。二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增强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积极组织市、区、校各层面交流分享活动,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三是采取“四不两直”式的飞行检查、定期检查相结合,加强检查抽查和评价督导,以查促改,以查促建,督促学校严格按照规范落实教学任务。

    最后,再次感谢贵界别组对南京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教育局 

    2022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