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138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提升南京国际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9 14:56 来源:市商务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市政协外事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提升南京国际化水平的几点建议》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南京市城市国际化工作的关心,并对此项工作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提案内容,现结合我局(市城市国际化推进办)在推进南京城市国际化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市外办和市文旅局的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市商务局作为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的牵头部门,与全市各相关单位和板块通力协作,深入实施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专项工作,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体现在“四个显著提升”。

    一是开放型经济引领作用显著提升。经济国际化基础进一步夯实,自全市开展城市国际化专项推进工作以来,近四年间外贸进出口总额连跨2个千亿级台阶,达到6366.8亿元,占全省比重提升至12.2%。实际利用外资增速由4.9%提升至 11.1%,新增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投资设立法人企业、分公司及分支机构28家。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总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位次。成功获批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制度型开放取得积极成效。

    二是全球创新资源链接度显著提升。重点国别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化,中俄、中奥、中日、中芬等一批创新合作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营,面向24个创新型国家(地区)建设31家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中华门创将大赛”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来自外籍人士和海外留学生申报的创新创业项目超过4成。创新人才进一步集聚,截至2021年底,9名诺奖及图灵奖得主、132名国内外院士和3566位外国高端专业人才来宁就业创业。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2021》中排名第62位,内地城市排名第6位。

    三是城市综合服务承载力显著提升。宜业宜居环境进一步完善,连续3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8条全国首创,46条全国领先,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消费场景全球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启动实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等新消费新热点加速涌现,“南京国际消费节”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人均社零总额居全国首位。全球疫情暴发前新增5条国际航线,“米”字型铁路枢纽加快形成,实现省内设区市直通和24个省会快速通达,亿吨级深水港建设稳步推进,公铁水联运枢纽功能不断完善。

    四是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全球“朋友圈”进一步扩大,获评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首个国际和平城市,先后加入世界城地组织和大都市协会、世界旅游联盟、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等国际组织。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突破100座。成功入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10个互动城市,面向全球6亿观众展现“南京两分钟”。在近年来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全球城市指数》《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等综合排名中,全球排名升至80名左右,内地排名位居第6名前后。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形成全市共推城市国际化工作合力。贯彻落实省委巡视整改、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城市国际化牵头部门的统筹抓总职责,协调全市21个部门根据工作职能,指导12个板块结合自身特色优势,联动推进80余个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国际化项目,涌现出4家“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26个国际社区试点、4所国际学校、3所国际医院等一批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创新推出了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办理、组建医疗机构多语种志愿者队伍、发布多语种外籍人士服务指南等一批涉外特色服务品牌。同时,通过面向市民群众开展城市国际化问卷调查、宣传语征集、编印发放《你好!我的南京》中英双语礼仪绘本、召开在宁外籍人士交流座谈会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城市国际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是积极开展对标对表,聚焦实际问题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跟踪分析南京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等全球主流城市评价报告中的指数表现,明确工作着力点。逐年比对广州、深圳、杭州、苏州等国内7座重点城市的23项指标数据,梳理优势领域和短板弱项,加强工作针对性。与联合国人居署、GaWC、中国社科院、科尔尼等组织机构保持交流合作,陆续邀请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特使克里斯汀·姆西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GaWC主任彼得·泰勒、新加坡城市规划专家刘太格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南京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建言献策,同时,与相关机构开展联合调研,形成《基于全球城市评价的南京国际化发展综合报告》《南京的世界城市排名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南京市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对标先进城市优秀案例汇编》等一批调研成果,为全市各领域推进国际化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三是持续深化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国际合作推动城市国际化建设。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作用,抢抓RCEP实施契机,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首创推出FTA惠企一键通智能平台,成立国内首个专注研究DEPA的扬子江国际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研究院。着力构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的全域自贸格局,支持南京经开区、江宁开发区等一批园区获批省级自贸联创区,推动全板块复制推广自贸改革创新成果。提升双向投资水平,利用金洽会、全球服务贸易大会等平台,深化与相关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推动外资总部集聚发展,每年新增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4家以上。组织企业抢抓“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突出特色“出海”发展。着力发展外贸新业态,瞄准数字贸易发展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发力工业品跨境电商新赛道,加快重点工业品跨境电商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新增一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公共海外仓。推动中欧班列稳定开行,新增蒂尔堡、老挝线路,去年全年开行量增长34.3%。

    四是创新推动对外宣传,面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南京篇章。积极通过重大活动讲好南京故事,牵头落实南京申报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连线城市工作,让世界看见“最美的宁”。依托市委宣传部与CNBC、CNN等国际主流媒体保持紧密联系,通过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的“DiscoverNanjing”(发现南京)账号在全球“圈粉”,借助驻外使领馆、中国文化中心、境外旅游推广中心等各类平台持续开展城市宣传,提升对外传播到达率。有效发挥对华友好国际组织和外籍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牵头推进南京加入世界城地组织和大都市协会,与联合国工发组织、人居署开展交流合作。聘请博西大中华区总裁唐善达、扬子巴斯夫总裁杨晟、南京银行副行长米乐、日籍导演竹内亮等36名国际友人作为“城市国际化紫金友好使者”,广泛参与我市宣传推介、研讨座谈和城市体验等活动。与16所高校海外教育学院成立合作联盟,组织在宁留学生开展文艺汇演、游学参观等活动,通过国际友人传播南京好声音。

    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城市,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综合枢纽能级需要尽快提升,空港功能、江海联动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城市形象存在碎片化现象,缺乏广泛认可的城市品牌和符合时代潮流及未来发展的文化标识;国际交往不够丰富多元,近些年尚未举办过国家层面的主场活动或国际重大综合性赛事。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提出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链接枢纽,提升国际化门户枢纽功能的战略任务。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带动城市国际化整体水平提升,为南京打造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发展方向的现代化典范城市贡献力量。

    (一)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树立“南京样板”。瞄准世界级城市群二级核心城市定位,加快树立高质量推动城市国际化建设的特色样板。聚焦建设在细分领域有影响力的高度国际化城市,围绕重点攻坚方向制定并组织实施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一批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构建高位协调、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推进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的支持。探索建立城市国际化咨询智库,依托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开展专题研究,为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二)拓展枢纽门户功能,有效扩大“南京优势”。加快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禄口机场三期工程等空港扩容建设工作,加快恢复国际客货运航线,开辟更多国际国内航线,建设江海转运、海铁联运的长江航运中心和近洋货运枢纽,推动南京北站、宁宣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禄口机场站“四站”联动格局,构建“八向十线”国家高铁网和连接欧亚的国际铁路网。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对接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金融、研发设计、高端中介服务等外溢功能。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作用,持续利用金洽会、全球服务贸易大会等平台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三)优化国际营商环境,继续完善“南京服务”。对标CPTPP、DEPA等高水平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探索与之相衔接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高品质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服务设施,鼓励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宁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引进国际性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国际性远程会诊系统、国际化院前救援体系、国际医疗服务结算体系、外籍人才和国际赛事活动医疗服务保障机制。完善“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建设,优化“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功能,推出外籍人士线上服务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涉外服务、生活体验、制度适配等“类海外”环境一体化集成,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功能性机构以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机构落户。

    (四)培育城市特色品牌,全力擦亮“南京名片”。统一城市对外宣传标识系统,从以长江、秦淮河等为代表的“水”文化和以古城、明城墙等为代表的“城”文化中,提炼代表城市形象的南京符号,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国际城市形象。提升世界文学之都和国际和平城市品牌,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文学论坛等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主题活动,以南京和平论坛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强化中国和平文化研究与传播。加强城市国际形象整体宣传,建立政府、市场、媒体、市民广泛参与的“多主体协同创新传播”体系,搭建南京城市形象宣传线上共享平台。

    (五)提升国际交往层级,加快提升“南京定位”。积极承接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涉外会议,争取申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高层级会议。吸引国际知名会议、会展、艺术节等落户,进一步扩大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等地方特色品牌活动的全球知名度。高品质建设国际友谊公园和友城展览馆。突出南京“奥运城市”名片,积极承办国际综合性赛事,引进高水平品牌赛事,打造世界体育名城。

    南京市商务局

    202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