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韩旗等11位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完善软件人才培养与扶持措施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南京是首座中国软件名城。2021年,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功入围工信部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成为首个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群。软件人才是软件产业的第一资源要素。为全面贯彻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落实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要求,2021年12月,市政府印发《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宁政发〔2021〕130 号)。提出到 2025 年,全市软件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建设万亿级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形成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全国示范。
围绕这一目标,南京将积极发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关键作用,针对委员在提出的具体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产教融合
(一)推动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
为推动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高质量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部、工信部积极推动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21年12月,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以关键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为特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嵌入式软件为特色,入选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我市产业链龙头企业成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合作企业。以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质量软件人才为目标,学院与合作企业一道,编制合作教材、增设合作课程,共同推进教学体系改进工作;组织学生实习、参与国内外软件大赛和开源项目等方式,持续培育输送高质量软件人才;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举办行业技术大会,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人才技术交流合作。2022年5月27日,南京大学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获批2022年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该建设点由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预计合计投入925万元。
(二)支持共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室
2021年,分别由南京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莱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龙芯中科(南京)技术有限公司,与驻宁高校合作共建的信息安全信创实验室、电子智能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室等获江苏省工信厅立项支持。力争通过2年的建设时间,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信创特色课程、开展信创人才培养、实施信创协同创新。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支持其他驻宁高校与企业联合创办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高端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及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加大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我市信创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南京软件产业输送一批高质量的软件人才。
二、深化为企服务
(一)高水准举办中国(南京)软博会
中国(南京)软博会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六年,是我国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展会之一。2021软博会于12月26日—31日以“软件定义 点燃数字引擎”为主题,首次完全在线举办,依托南京云上软件产业博览馆,全方位展示国内外软件产业前沿成果和数字经济优秀案例,共吸引200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入驻展示,高规格举办了15场会议论坛,达成签约项目76项,总投资达462亿元。
为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2022年,南京软博会将与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整合,拟于2022年11月23日-25日举办。本届大会拟以“智改数转,链通未来”为主题,深入探索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的发展趋势和实施路径,搭建智能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相关企业、机构、高校院所之间互动交流、开放共享的国际化、专业化交流平台。
(二)深入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
一是优化完善“宁科贷”政策,单户单行授信上限由10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宁科贷”合作银行由11家扩充至36家;依托“南京金服平台”,简化审批环节,优化认定流程,全流程线上审批,由原来11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工作日办结。二是打造“金鱼嘴每日路演”平台,依托全国首个基金特色街区——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打造“金鱼嘴每日路演”活动,推动创投项目与金融资本高效对接。自2021年5月26日首场活动以来,“金鱼嘴每日路演”品牌系列活动已举办330场,参与路演项目486个,累计撮合融资额度19.7亿元,其中股权融资29笔,已披露融资额约8.85亿元;银行贷款授信68笔,授信额度约10.85亿元,落地项目6个。下一步,将进一步聚焦金融服务,链接“我的南京”APP,展示发布报名通道、投融资需求、政策发布等全方位服务接口。深入挖掘企业需求,围绕“后路演时代服务+”,推出7大专场系列活动,从以投融资需求为主,涵盖法律、财务、审计、税筹、创业辅导、投行IPO等企业生命周期各项需求。
(三)扎实开展软件人才培训
一是组织优秀软件企业人才培育入库工作。重点培育一批优秀软件企业首席标准官(企业标准总监)、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首批已遴选39名。下一步,将重点面向入库软件人才,推动开展专项培训,加快培育一批领军型、复合型、紧缺型软件人才,促进软件集群产才融合。二是依托软件人才基金会组织人才培训。组织实施产业人才“育鹰计划”,加强本土骨干软件企业家培育,2020、2021年已累计培育省内产业领军人才241人。2022年采取“5+N”模式,围绕工业机器视觉、交通运输、健康医疗、先进制造、船舶工业组织实施“育鹰计划”3.0专题活动,拟培育领军型软件企业家及头部用户单位负责人等250人。
三、促进协同发展
(一)加强集群促进机构建设
一是加强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促进机构建设。发挥首个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服务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依托南京市软件行业协会,以市场化为原则,引导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促进机构建立完善组织架构,形成自我造血的运营机制、良性运作的工作和服务机制,不断推动集群促进机构发展壮大。二是不断提升我市软件产业公共技术服务能力。重点支持“我的麦田”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和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软件产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三是推动形成协同创新、融合开放的产业生态。支持集群促进机构组织开展产业链各类技术、论坛、对接、研讨活动,以此促进新需求、新技术、新产品的交流合作。通过持续探索集群促进机构建设路径,提炼为南京典型,力争在国家软件产业布局中占据引领地位,形成示范效应。
(二)全面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
今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 年)》(宁政办发〔2022〕11 号),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链以及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计划在2022 至 2023 年,每年推动实施 1300 个以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覆盖 1200 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通过深入实施12 项重点工程,力争在3年时间内,通过以点带面,持续壮大和拉动我市工业软件产业链发展水平。今年6月,我市已发布首批“智改数转”服务商和实训基地名单,下一步将组织精准供需对接,鼓励各类服务商针对全市广大中小企业“智改数转”难点和行业个性化发展需求,开发一批低成本、模块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落地推广应用。
(三)搭建平台促进行业双向交流
一是搭建多层次活动平台。今年以来,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已先后举办了2022南京元宇宙产业发展大会、江北新区举行江苏鲲鹏·昇腾信创生态产业基地启动发布活动等高层次专场活动。今年还将举办南京市信创产业供需对接会、“智改数转”提升工业企业软实力——中小企业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专场、软件定义赋能千行百业——教育、文旅、体育、消费、数字治理等行业供需对接专场、南京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推介等品牌活动,通过多层次产业活动的举办,引导各板块围绕自身产业发展定位,持续提升软件产业集聚度,促进行业交流,推动形成数字化发展共识。
二是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整合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定期发布招聘月历,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直播带岗、指导沙龙等全天候不间断服务。今年以来,已先后开展了“宁聚英才 共赢未来”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IT人才专场招聘、“宁聚英才 共赢未来”南京市数字经济企业人社局长直播带岗系列活动等。据统计,153家数字经济企业参与线上招聘会,提供近万个岗位,获得广泛好评。同时,为鼓励毕业生在宁就业,启动高校毕业生“感知体验行动”,组织专业对口的在宁高校应届毕业生,走进南京企业、园区等地,感受南京良好工作生活环境和浓厚历史文化氛围,激发他们的留宁就创业热情。活动开展以来,先后组织了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理工紫金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和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来到小米、汇通达网络、速度时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栖霞高新园区等地,实地参观走访软件企业,增强其留宁意愿信心。
三是组建法律服务团队。目前,市司法局牵头在积极推动“产业链+法律服务”行动,面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推动南京市律师行业协会,成立组建面向软件企业的法律与政策服务团队。市工信局已推动市软件行业协会与其建立联动机制,为软件企业及人才提供创业、企业运营、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签订与履行合同等方面的法律、政策信息解读与指导服务。下一步将联合开展需求调研、座谈走访,全面调研了解企业法律需求,在此基础上共同探索合理的服务模式,在有效解决企业法律问题的同时,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