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006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坚持党建引领、网格为基、多元参与,助力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31 18:03 来源: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民革南京市委:

    “关于坚持党建引领、网格为基、多元参与,助力城市基层治理”的提案收悉。我们会同市民政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委政法委等部门,对提案中涉及的内容逐一研究。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立足“高站位”,推动党建引领统揽全局。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市委主要领导专门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骨头”作为“书记项目”,密集调度、一线督办。去年10月,市委专门印发《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的十项举措》(宁委办发〔2021〕18号)。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今年4月,再次出台《关于推进“强力工程” 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到底到边的实施方案》(宁委办厅〔2022〕16号),围绕强化组织引领力、赋能保障力、社会动员力、群众凝聚力、科技驱动力,细化15项110条任务清单。同时,推动各板块、市各有关部门围绕保障房小区治理、数据赋能等确定10个年度重点攻坚项目,确保全市上下一体推进、联动落实。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把党建引领这条红线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牵头组建工作专班推进落实“十项举措”“强力工程”各项任务。7月初,我们召开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吸收提案中的意见建议,作为基层治理“到底到边”行动重要内容作专门部署。近期,市委还将审议出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整体推进基层治理各项工作。

    二、织密“一张网”,推动组织体系有效覆盖。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在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我们充分强化组织功能、发挥组织优势,不断提升组织力。一是建强网格支部。结合提案建议的“把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我们切实优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把支部建进网格、让党员联到末梢。目前,全市已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建立网格党支部6568个。持续深化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工作机制,推动社区党组织成员或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注重把业主单位、楼宇物业、重点企业党员负责人经组织程序选进网格党支部班子。二是推广仙林经验。仙林街道网格化党建是我市基层治理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被中组部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今年,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活动和“双结对、双提升”活动,101个街镇、589个城市社区共形成学习借鉴“仙林经验”任务清单4179条,234个城市社区结成对子,全面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三是做实红色物业。我们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共治、行业共塑、美好共享”理念,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市、区“1+12”个物业行业党委“三同步”抓党组织建设,累计建立物业企业党组织242个。推进“房帮宁”红色物业品牌建设,对2300余个无物业小区,通过基层党组织领办、引入头部物业企业、国有物业企业“兜底”等方式,提供精细化、标准化物业服务,累计培育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省、市级示范点91个。

    三、坚持“固底盘”,推动资源力量向下倾斜。聚焦基层治理范围广、任务重等问题,我们全面赋能一线,持续推动基层工作从“千线穿一针”向“拧成一股绳”转变。一是坚持权向基层放。深化街镇集成改革“后半篇文章”,规范化建立“五部一局两中心”组织架构,全市各街镇内设机构压缩25%以上,挂牌机构压缩60%以上。优化完善社区、网格“吹哨”,区、街职能部门“报到”机制,推动市、区业务部门常态化到社区、网格等基层一线现场办公、“听诊”服务,提高联动响应水平。二是坚持暖向基层送。严格落实经费投入保障及正常增长机制,按党委3万元、党总支2.4万元、党支部2.1万元标准设立社区党组织工作补助经费,按每个社区平均30万元标准设立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实实在在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市、区两级划拨党费2000万元,支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五常两聚”规范化提升。三是坚持负向基层减。推动制定党建、民生“两本账”和主体责任、事项准入、负面事项“三张清单”,进一步厘清社区工作职能和责任边界,避免“箩筐化”倾向。建立反向评价机制,在年度综合考核满意度评价中设置减负指标,由基层进行评价打分。市级层面统一制定社区(村)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对所有社区(村)统一归口开展星级评定,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

    四、注重“广参与”,推动多元主体融入治理。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最大限度调动多方群体,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切实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体效应。一是推动干部全面下沉。组织市、区两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与全市1232个社区(村)全覆盖挂钩结对,常态化推动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协助假日值班值守、人居环境整治等基层治理工作,挂钩联系情况纳入机关绩效考核。突发疫情状态下,迅速做到“平急转换”,今年疫情防控中,市、区机关单位累计下沉党员42.66万人次。二是深入开展“同城共筑”行动。针对提案中指出的“一些基层党组织横向合作治理乏力”等薄弱环节,我们充分吸收“将党建工作由‘内循环’转为‘外循环’”的建议,在优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基础上,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地各级各类单位党组织“双向走访、双向服务”,进一步强化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经验联学、治理联动。目前,驻宁省市机关、国企、高校院所、医院、部队等大单位陆续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全面制定信息、资源、需求、风险、任务等5张清单,实现一体联动、协同治理。三是启动实施“宁新聚力”工程。全覆盖成立快递、交通运输、外卖配送等行业党委,发布爱“新”、暖“新”、贴“新”等“十新实意”系列党建重点项目,新建100个“宁小蜂”服务驿站,推动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备案、积极投身基层治理。

    五、打破“天花板”,推动基层队伍扎根一线。基层干部处在基层最前沿,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针对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结合提案中“优化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弥补社区工作者缺口、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队伍一体建设”等建议,正在修订完善《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职业化体系建设,对选任招聘、考核管理、鼓励激励等进行全面规范,让基层干部有干头更有盼头。比如,针对人手缺的问题,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标准配置社区工作者,对经适房、安置房、老旧小区等服务管理任务较重的社区适当增加配备,并把4000多名专职网格员统一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充实一线力量;针对待遇低的问题,优化“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明确社区工作者平均薪酬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全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增设职业资格津贴,适当提高岗位等级之间档差,薪资调整后每月将新增收入1000元以上;针对出路窄的问题,在连续7年面向社区书记、主任定向招录公务员的基础上,今后三年市、区将跨级下沉45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专编专用选聘优秀村社党组织书记,打通优秀书记解决事业单位人员身份通道,进一步树立干事导向、拓宽发展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提案所提建议的领会把握,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在区域化党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基层减负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工作举措、提升治理实效。真诚希望民革南京市委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南京基层治理,帮助我们更富实效地开展工作,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结出更多“硕果”。

    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

    2022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