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沈俊苗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双减”后的教育新生态研究与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以来,我市切实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改革举措和重要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列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事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从校内校外双向发力,努力把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降下来,把教育教学质量提上去,着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主要工作做法
(一)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出台具体实施方案,针对“双减”主要任务落实,我市及时研制出台作业管理指南、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范意见、重点实验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双减”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办法等系列专项文件,形成了“1+N”的配套政策制度体系。及时建立由29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市级“双减”联席会议机制;围绕防范化解校外培训机构风险,成立由公安、网信、政法、法院、市场监管等14个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并实体化运行。特别在推进校内提质增效方面加大力度,站稳学校育人主阵地。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坚持以学定教,教研部门深度指导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应教尽教。在作业管理方面,制定了作业管理办法和课堂提质增效方案,落实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和讲评的全链条管理。建立健全家校共育的协同机制,开展联合家访和全员家访,办好家长成长学院和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从效果看,学校100%建立校内作业统筹机制和公示制度,100%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二)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早在2013年,我市就探索实施小学“弹性离校”制度,开展课后服务。2021年,我市把提升课后服务工作质效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在服务扩规模、提质量、强保障上力求实现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66万名中小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参与率超过96%。建立健全多部门统筹协同等多项机制,落实经费保障。拓展参与渠道,以学校教师为主力军,同时积极争取各类社会专业人员、志愿服务人员参与课后服务。会同科技、体育、文旅等部门联合推荐各类公益性社会公共资源进校园。积极利用各类线上平台,免费提供高质量教育资源。同时,做好示范区、示范校和示范项目典型引领,推动全市课后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三)规范招生和校外培训治理。我市严格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本地区学龄人口分布情况,为每一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科学划定学区。开展公办热点学校电脑派位,实施均衡分班,推进教育集团化发展。各板块持续开展年度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重点推进名特优教师交流轮岗。围绕压减机构数量、防止违规培训、防范机构风险等重点,我市先后开展了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治理、严查变相违规学科培训、学科类转非营利登记、推进预收费监管等工作,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违规广告治理、劳动用工风险处置、线上机构备改审等相关工作。截至目前,我市持有办学许可证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已从去年底向省教育厅报备的779家压减到38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为95.12%,“营转非”率100%,资金监管机构比例100%,基本实现了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的目标要求。坚决杜绝在职教师校外补课等师德失范行为,制定严格的查处办法,建立完整规范的查处流程。一旦投诉查实,将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据情节和相关规定,认真严肃处理。近年来,我市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多次开展了违规补课等专项整治。
二、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双减”工作始终在路上。现阶段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依然不少,从总体上看,价值共识仍需深度塑造,配套政策仍需持续供给,联动机制仍需不断完善。特别是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在宁机关、高校、科研院所、部队等众多,家长社会对教育需求多样、期待较高。下一步,南京市持续加强“双减”工作的持续推进。
(一)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发挥各级妇联、关工委等机构的优势,《促进家校共育十项举措(2021-2023)》落地落实,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深入开展“双减”政策宣传、心理健康指导、中考备考方法指导等,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过度的考试焦虑,促进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二)统筹校内外各类资源。协调高校、科研机构、公共文化艺术类事业单位资源和各方力量共同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引入优质社会公益性资源服务项目进校园的保障措施,并引导学校统筹专业力量,把规范引入社会资源作为课后活动服务的有益补充。同时,借助市级“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代收费政策,并制定体育、科技、文旅等非学科类社会培训机构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准入条件、标准规范和考核要求,落实统一许可和持证上岗。
(三)进一步发挥学校主体责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修订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促进学校、教师在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实现课堂提质增效目标。
(四)严格监管校外培训机构。依托“双减”联席机制,对培训机构复工复学、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加强综合执法,开展经常性、常态化摸排巡查;全面推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行业监管,做好与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对违规宣传的处罚力度,形成震慑作用;建立由体育、文化、科技、人社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教育部门统筹协调,发改、财政、民政、市场监管等其他综合部门共同履责的综合监管机制。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双减”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教育局
2022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