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民革界别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特色发展,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小城镇建设情况
近年来,南京全面实施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南京小城镇特色化、多元化发展,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小城镇延申,不断助力我市小城镇建设发展。
(一)推进小城镇强基础、补短板
2016年起,以谷里、横溪、汤泉、星甸、竹镇、金牛湖、东屏、白马、石湫、东坝、桠溪、阳江等12个新市镇为重点,开展新镇区建设与老集镇整治,完善供水、供电、道路和通讯以及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配套,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和形象品位。同时带动其他一般镇街以城镇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改造、街面出新等为重点的建设整治。“十三五”期间,共实施小城镇建设整治项目343项、总投资约41亿元。2016年起,我市城建资金每年安排5000万元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引导各郊区加强新市镇镇区道路路网建设、道路环境整治提升。其中重点镇城镇道路新改建项目,按工程费用的15%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重点镇道路环境改造提升项目,按工程费用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21个一般镇街城镇道路新改建、道路环境改造提升项目,给予不超过50万元/个的补助。
(二)加快小城镇建试点、出亮点
2021年起,作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我市汤泉、淳化、石湫、白马、桠溪五个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试点建设逐步深入。2021年,组织推进石湫、汤泉、淳化3个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试点建设,实施项目12项、总投资4.1亿元,并从中探索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的方法、标准体系、政策机制,示范带动其它小城镇建设整治。同时,桠溪、白马、竹镇列入全国重点镇,桠溪列入首批“中国特色小镇”,竹镇入选全国景观旅游特色名镇。
(三)支持小城镇有力度、见实效
2019年,根据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六合区、高淳区加快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六合区、高淳区补助标准提高一倍,三年间,市各相关单位支持六合、高淳两区年度具体任务分别为182项和164项。市建委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六合区、高淳区街镇基础设施项目补助标准的通知》,推动两区小城镇建设整治项目实施数量和政策支持迅速提升,通过安排镇街基础设施引导资金,有效激励镇街加强项目申报主动性,加大项目资金投入。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小城镇资源配置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协调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更大力度推进我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到2025年,我市“中部田园都市”与 “南北都市田园”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化大都市风范和现代化城乡形态进一步凸显。
一是加强统筹,坚持规划引领。编制镇街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做好市、区、镇三级联动。加强对镇域整体的引导与管控,合理保护和利用各类文化遗存、传统街巷、自然基底、空间景观等特色资源,塑造特色风貌。制定《南京市镇街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选取江宁区湖熟街道、汤山街道,浦口区汤泉街道,六合区金牛湖街道,溧水区白马镇、高淳区东坝街道共6个试点,按照指南要求先行先试,开展编制工作,形成探索经验。同步开展《南京市美丽宜居小城镇技术指引》编制,界定内涵、明确内容,提出建设标准和示范案例,规范引导镇村建设相关工作。
二是找准定位,突出分类发展。在编的《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对城镇空间格局进行优化调整,提出形成“1个中心城区、3个副城、9个新城、29个新市镇和若干个新社区”的市域城镇体系,并依据新市镇的空间区位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立足新市镇特色,分类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位于中心城区周边的吉山、秣陵、湖熟、西善桥、谷里、江心洲、八卦洲等新市镇,积极承接中心城区的功能转移,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休闲产业和配套居住功能,规划较高等级的文化、教育、医疗等设施;位于江北新主城和副城、新城周边的汤泉、永宁、星甸、金牛湖、程桥、横梁、横溪、石湫、东屏、和凤、漆桥等新市镇发挥各自优势,强化综合服务和特色产业功能,完善公共服务与交通设施配置;位于远郊的竹镇、马鞍、冶山、白马、晶桥、阳江、砖墙、固城、东坝、桠溪等新市镇,控制镇区发展规模,完善生活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满足周边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就业需求。
三是健全机制,推进试点示范。通过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试点,探索美丽宜居小城镇的建设方法、标准体系和政策机制。一是继续推进小城镇试点示范建设。在全市开展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区、示范镇(街道)和示范村培育工作,2022 年,拟建设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区 1 个、示范镇 4 个、示范村 40 个,以及美丽乡村宜居村400个左右,到2025年累计建成美丽乡村宜居村3000个左右,村庄覆盖率达50%左右。2022年,组织推进石湫、汤泉、淳化、白马、桠溪5个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试点建设,计划实施项目9项、总投资1.9亿元。
四是提升服务,完善功能配套。按照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总体要求,围绕一级新社区、二级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指导思想,编制形成了《南京市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标准》,已印发全市施行,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类型,提升基础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修订《南京市镇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集中奖补资金,加强对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引导镇街加大投入,示范引领城镇建设整治。
五是发展产业,不断做优做强。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筑牢小城镇发展经济后盾,深度发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聚焦特色产业、赋能全产业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休闲与创意体验农业,推进“休闲农业+”。本提案中提到的六合区竹镇镇,我们在“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将竹镇生态旅游度假区作为城北生态度假片区的发展重点,在旅游专项资金中支持竹镇枫彩漫城项目建设,将六合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大泉村枫彩漫城与浦口工运纪念馆、王荷波纪念馆等线路串联,组成红色精品专线,入选江苏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