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06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快推进南京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9 17:23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民建南京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南京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收悉,建议具有较强地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经认真会同江宁区政府、高淳区政府、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规划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5000立方米以上)冷库企业共计15家,拥有冷库51个,总库容269.63万立方米,涌现出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天环食品、卫岗乳业等一批现代化、网络化、多样化、信息化的冷链物流企业。全市全域范围内具有冷藏保鲜运输经营资质的货运企业共计1074家,占全市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的4%;拥有冷藏保鲜营运货车共计2896辆,占全市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的3%。户均冷藏车辆2.7辆。全市办理营运资质被纳入监管的冷藏保鲜车辆中,小型货车1506辆,其中,厢式货车1416辆;中型货车265辆,其中,厢式货车262辆;重型车1125辆,其中,厢式货车814辆。

    二、推进情况

    (一)推动战略实施。一是规划引领。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枢纽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按照“枢纽引领、环带集聚、分区覆盖”的布局思路,构建“7园、12中心”的物流节点体系。二是政策引导。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8〕80号)、《关于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推动全市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20〕53号),鼓励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预冷、低温储藏、保鲜、初加工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周转冷库及冷藏仓储设施,推广应用田头移动冷链装置,完善优质农产品进入冷链系统的“最先一公里”。三是试点引路。充分发挥南京作为长江大通道上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的优势,由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南京天环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采取战略联盟形式,共同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和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打造服务南京都市圈、辐射长三角城市群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二)创新业态模式。一是提高用地效能。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宁政办发〔2019〕30号)、《关于促进产业用地高质量利用的实施方案》(宁政发〔2021〕7号)、《南京市促进产业用地高质量利用土地供应管理操作细则(试行)》(宁工信综投〔2021〕29号)等文件,促进冷链物流产业用地高质量利用。二是提升通行效率。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鼓励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安装使用ETC车载装置、提前预约通行,免收整车合法装载运输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产品的车辆通行费。三是引领产业创新。围绕高淳、江宁等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市区街道三级农村冷链物流枢纽节点体系,支持南京双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电商企业加强产地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淳固城湖螃蟹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电商发展,提升产地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和设施设备使用效率,打造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目前,高淳固城湖螃蟹市场拥有水产销售冷库储量8800吨,配套物流面积2700平方米,服务覆盖市场核心交易商户300多家。

    (三)强化财政支持。一是优化投入方式。以“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统筹整合市级农业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促进解决鲜活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问题,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服务构建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二是强化金融支持。推出“创新创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简称“宁创贷”),设立风险分担资金池,统一代偿条件和代偿比例,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见贷即保”,鼓励银行向包括冷链物流企业在内的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政策性担保服务,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压力。三是促进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专项债券等政策渠道支持,加快补齐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短板。2021年我市2个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共获得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1900万元,有效带动并提升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水平。

    (四)加速人才培育。一是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依据《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指导技工院校与领军企业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设立“冠名班”、“订单班”,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二是加大培训补贴力度。给予开展企业新录用职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技能培训的冷链物流企业及取得网约配送员、冷冻食品制作工、冷链食品安全管理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工相应培训补贴。2019年以来,我市为包括南京苏宁物流有限公司、中储南京物流有限公司等362家物流企业组织开展的9436人次岗前培训、以工代训发放培训补贴资金共计415.2万元。三是深化技能评价改革。落实国家取消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要求,支持鼓励由冷链龙头企业(如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并对物流服务师和冷藏工等冷链职业工种所属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和评价认定;鼓励相关技师学院新增备案职业,对社会开展第三方评价认定,多渠道提升从业者职业技能水平。

    三、下步打算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通过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发展产地冷藏保鲜,推动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与冷链集配中心、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有效衔接,整体构建功能衔接、上下贯通、集约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我委将充分吸收贵委的建议,会同市有关部门、各相关区持续推进以下三个方面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动我市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梳理上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基金冷链物流储备项目10个,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指导2022年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批复要求规范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二是力争骨干基地获批。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办发〔2021〕46号),跟踪南京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申报进度,争取申报成功。三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聚焦农产品产地“最后一公里”,在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导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示范社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结合实际需要分区分片、合理布局、集中建设产地田头冷链保鲜设施,提高产品商品化处理水平,减少产后损失。对接江苏省冷链学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固城湖螃蟹、横溪西瓜运输物流设施设备专业化,推进分等分级、加工包装、保鲜贮藏等采后处理与冷链运输融合发展,建立全程不断链的冷链运输体系。

    (二)推进智慧物流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一是实施八大工程。落实《南京市智慧物流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重点建设网络货运平台示范试点工程、关键物流技术突破试点工程、智慧物流主体培育试点工程、园区智慧化改造试点工程、多式联运智慧高效试点工程、智慧物流人工智能集成试点工程、智慧供应链协同创新试点工程、智慧物流赋能农副产品畅通试点工程等八大工程。二是推进数字化应用。推进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标识等新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应用,加快冷链物流全链条追溯、运输全程温控、供应链协同、社区冷链智能配送等数字化应用场景落地。依托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大型农批市场、农产品物流园等,推进冷链场站设施、载运装备设施等冷链设施设备数字化改造,推动建设集成区域冷链货源、运力、库存、公共服务等信息的冷链物流智慧管理平台,加快实现基地和集配中心的智慧管理。三是提升绿色化水平。严格落实国家冷库、冷藏车等能耗环保标准,执行绿色冷链物流技术装备认证及标识体系,鼓励企业对在用冷库、中央厨房以及冻结间、速冻装备、冷却装备等低温加工装备设施开展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运输车辆及绿色安全配套装备设施,强化冷链包装物、果蔬垃圾等回收管理技术和模式创新,加快绿色高效制冷剂、新型保温材料等应用。

    (三)推进发展要素资源高效均衡配置。一是加强土地供给。围绕“十四五”末全市规划工业用地规模控制在300平方公里的目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产业用地红线,科学制定规划控制指标,形成产业园区-产业社区-零星工业地块相对稳定的三级体系。结合《南京市空间要素保障创新计划和若干配套政策》相关要求,确保不低于20%的空间规模指标优先保障重大科创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项目需求,加强满足重大科创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项目的冷链物流项目用地计划配置。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坚持市场竞争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优化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结构,加强市级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专项债券等政策渠道支持,用政府引导性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三是提升人才保障。深入走访冷链物流行业企业,扩大技工院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广泛宣传政府补贴培训、技能等级评价政策,帮助冷链物流行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知晓政策、享受政策、用好政策,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推动我市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民建南京市委对南京市冷链物流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