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07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强失智失能老人社会保障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06 09:45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农工党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失智失能老人社会保障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委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创新模式,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生活照护方面

    一是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民政局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并于2017年9月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南京市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实施办法(暂行)》(宁民规〔2017〕1号),在全市正式铺开建设,目前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8000多张。在服务内容上,为家庭养老床位老年人提供助餐、保洁、代购、健康档案、定期巡诊、医疗康复等“机构式”服务套餐。同时,老年人也可根据自己经济情况、护理要求、服务目标来定制“套餐”,享受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促进老年人在家即可享受机构式的专业化医疗、护理、康复服务。二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综合护理中心建设。从2017年起将建设医护型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目前建成具备医疗、养老双资质的社区居家综合护理中心120多个,覆盖全市60%以上的街镇,同时符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等级标准和护理站等医疗机构标准,并配置爬楼机、智能护理床、上门助浴设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老年产品,不断满足居家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三是出台养老机构补贴政策。2018年12月,市民政局与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养老服务补贴的通知》(宁民福〔2018〕301号),以自建产权用房举办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1.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以租赁用房举办且租期5年以上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75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贴;普通型床位改造为护理型床位,每张床位给予2500元一次性改造补贴。养老院内增设医务室补贴5万元,护理站补贴10万元,护理院15万元,康复医院补贴20万元。

    二、人文关怀,多方给予失能失智老人精神慰藉方面

    一是在实施家庭护理假制度方面,根据《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发〔2022〕8号)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岁后患病住院期间,独生子女每年享受5天的带薪护理假。二是积极开展互助养老。积极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通过建设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居家社区层面养老服务能力,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相应的专业化服务。同时,积极鼓励社区举行适应老年人的文体、娱乐、教育等活动,满足老年人社会参与需求。依托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工作,引导社区志愿者上门服务老年人群体,开展助餐、助购等志愿服务,低龄老年志愿者们把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先“存储”起来,在年迈需要别人提供服务时,再用这些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以实现互助养老,减轻家庭照护压力。三是做好老年人疾病早期预防和干预。2020年11月,经市政府同意,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出台《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对加强老年人预防保健工作作出安排,提出“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近两年,我市大力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全市分两批确定14个项目点,全面开展调查工作,各区组织机构社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调查、预约访谈等方式,对街道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共完成调查问卷6198份,对疑似早期老年痴呆、中度及以上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老年人进行转诊推荐,实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实有效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素养,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三、科技赋能,辅助失能失智老人康复照料方面

    一是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服务进家庭。我市各级民政部门运用信息化手段,拓展服务功能,整合家政预约、医疗保健、商品代购、信息提示、紧急救助等线上、线下服务资源,建立老年人、家庭成员、乡镇(街道)、社区、养老机构和各类服务组织的多方联动机制,不断充实“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发展内涵。各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也同步开展线上线下服务,线上服务即开展呼叫服务整合服务资源,对本区养老服务基础数据实施动态监管。线下服务即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培育专业力量、组织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安全服务、护理服务和生活服务。二是推行适老化改造。把服务对象的家庭设施和床位适老化改造作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基础,安装扶手、烟感探测器、燃气报警器、人体感应小夜灯、床头一键呼叫设备及铺设防滑垫等必要硬件设施。同时,配置相应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智能穿戴、智能感应、远程监控等电子信息服务设备,动态掌握老人生理指标及活动情况。借助24小时应急响应,老年人可通过紧急呼叫设备主动发起,或通过智能生命监测设备自动发送远程求助信息,由专业养老机构实施响应。三是推行专业化服务。通过三种途径,确保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和养老机构同等水平,不打折扣。在主体上,明确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必须是民政部门设置批准的等级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确保服务提供者具备相应能力和资质水平。在服务内容上,为家庭养老床位老年人提供助餐、保洁、代购、健康档案、定期巡诊、医疗康复等“机构式”服务套餐。同时,老年人也可根据自己经济情况、护理要求、服务目标来定制“套餐”,享受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在质量监管上,明确要求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由第三方开展满意度调查,且满意率不低于90%。

    四、多措并举,有效减轻失能失智老人经济负担

    一是建立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2021年7月1日起,我市正式实施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失能险参保人员经失能等级评估为重度失能的,可按规定享受失能保险待遇,其中:居家接受照护服务的,每月享受30小时,基金按45元/小时标准与机构结算;入住机构接受照护服务的,基金按60元/天标准与机构结算。同时,加强与现行福利政策的整合衔接,八十周岁以上失能人员、政府养老扶助对象的失能老年人、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内的居家重度残疾人员享受居家照护时间分别为31个小时、54个小时和40个小时。截至2022年4月,受理失能等级评估申请37023份,目前正在享受失能保险照护服务23199人。失能保险的实施,有效解决了重度失能人员的生活照料问题,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尊严,相关群体照护政策待遇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完善居家家庭病床政策。针对老年参保人员中长期卧床不起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对脑血管意外瘫痪康复期、恶性肿瘤晚期、骨折牵引需卧床治疗的、符合住院条件的70周岁以上等依赖长期医疗护理人员,由本人或家属就近向具备家庭病床服务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申请,经医师检查确诊后可设立家庭病床,通过家庭医生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家庭社区,为老人直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南京市的家庭病床已取消每次医疗费用300元医保起付标准;家庭病床个人自付比例参照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政策执行;将家庭病床的支付限额由原先每季1500元,提高至每季4050元,有效减轻了老年群体居家养老就医负担。实施以来,家庭病床政策不断完善并取得了积极效果,家庭病床享受人次和基金支付比例大幅提升。2021年家庭病床享受人次为16698人次,基金支付234.67万元。三是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对社会力量新建的护理型床位补贴1.5万元/张,普通床位改造为护理床位补贴2500元/张;对收住半失能、失能老人分别补贴200元/人.月、300元/人.月;养老机构内增设医务室、护理站、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给予5-2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补贴。四是优化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财政补贴方式。2022年起,财政强化精准引导,实行“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付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改造补贴方式,实施分类保障,政策受惠面扩大到65岁以上老年人。对于政府扶助对象等困难老年人,由财政兜底保障,按实际发生改造费用全额补贴,每户最高补贴额从2000元提高至3000元;对其他社会老年群体按改造总费用50%给予补贴,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家庭最高补2500元、65周岁以上老人家庭最高补1500元。五是将阿尔茨海默病(AD)纳入门慢病种范围。我市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在保障慢性病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慢性病的病种范围不断扩大,保障待遇逐步提高。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完善,职工医保门慢病种涵盖了三大类41种。患有规定的三大类41种慢性病种的参保人员,在办理了门诊慢性病审核登记手续后,在选定的门慢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按规定享受南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待遇。为提高门诊保障政策可及性,2009年我市建立了门诊统筹政策,保障除门慢病种以外的其他门诊医疗费用。阿尔茨海默病(AD)可按规定享受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待遇。如因阿尔茨海默病(AD)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规定享受医保住院待遇。

    随着我市老龄化的日益加深,老年人群中“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患病、失能失智老人的医疗和照护等问题尤为突出,这对老年健康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您提出的相关建议具有很强针对性,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取采纳您的建议,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群体,在服务体系建设、设施布局、制度保障、科技赋能上加大力度,不断完善。我委也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照护、精神慰藉等方面继续下功夫做实做细,尤其是社区居家层面,进一步推动上门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完善家庭病床的服务内容和医保支持政策,满足失能老年人家庭长期照护需求。医保部门将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要求,结合我市基金运行实际,进一步整合优化门诊慢性病政策;市财政将进一步做好资金保障,提升失能失智老年人保障水平;同时卫生健康、民政部门还将配合工信部门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健康管理、健康检测监测、智能康复辅具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积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南京失能失智老人养老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