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13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强城市通用性设计,满足老年人及弱势群体出行需求,提升城市友好度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5 15:41 来源: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蔡晓军等7位委员:

    你们提出“关于加强城市通用性设计,满足老年人及弱势群体出行需求,提升城市友好度建议”的提案收悉,经商市体育局、市文旅局,现答复如下:

    城市的拥挤、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渴望被平等对待的诉求,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通用性设计和可持续性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在满足人民各类使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如何延长生命周期,使人人能够平等、舒适、便利地生活和工作,成为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设计所需要研究的迫切问题。现将我市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已落实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已逐步将城市建设长远考虑和客观事实相结合,在老年人、残疾人及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方面取得一些成效。市建委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上下功夫,印发《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图集》《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南京市无障碍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落实规划、设计、施工全流程管理,并逐步完善既有无障碍改造;开展道路盲道、缘石坡道和隔离桩专项整治、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活动等。文旅局建设南京市文化馆老年大学,每年两期招收约250个班10000人,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部分养老机构设图书服务点,举办读书会,开展智能听书机使用辅导、好书上门助盲服务等;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室外开放等旅游景区优化老年人及弱势群体入馆(园)流程,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服务和电话专线,在入口处设立特殊人群爱心通道或专职爱心志愿者等。市体育局推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计划,新改建9个体育公园,在104.6公里绿道中融入式“植入”体育元素,完成全市641套全民健身工程(点)老旧健身器材更新;从满足广大市民晚间健身需求出发,充分挖潜城市和社区的“金角银边”,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在全市范围内新建、改建50片灯光球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已在老年人、残疾人及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也诚如委员们提出的在设计预见性和特殊人群的重视度上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城市规划设计预见性不强

    与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视城市产业、生态、低碳等发展理念目标不同,对老龄人口关注缺失,解决老龄化问题、促进老年人健康快乐生活的理念尚未成为焦点问题。这种倾向与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处于红利期,老龄化等社会现象仍未受到充分关注的发展背景相关,但随着老龄化进入急速发展阶段,老龄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将占人口总数的近1/3,城乡规划必须意识到城市老龄化引发的城乡发展问题研究,甚至整体重点要从环境建设、物质布局向人本关怀转变,并针对老年人这个特殊年龄人群,对住房问题、居住环境设计、相应设施配套标准、交通影响分析等领域展开探索。

    (二)老年人、残疾人的需求重视度不够

    要形成合理的为老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布局,就必须对老年人的各种需求有切实的认识。目前,我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完全把老年人作为城市特殊群体来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休闲以及社会抚养问题,更多的是不成体系、零星的为老服务设施设置,对老年大学、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等认识也较为混乱。存在养老、医疗、文化体育、教育、休闲绿地等各类为老服务设施随意安排,与相关项目顺带建设,为老服务设施数量少,且没有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考虑整体的均衡性与便利性,不方便老年人使用。在居住区级、小区级的为老服务设施配置中,也存在设置缺乏、混乱的情况。对老年人的出行保障不够,道路无障碍还存在盲道缺失、被占用,缘石坡道高差超过标准要求,过街无提示音响、过街通道(天桥)缺少无障碍电梯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委员们提出的政府应加强城市市政建设通用化设计的意识;广开言路、优化决策机制;建立使用者监督和反馈机制等建议,分析问题深入,以切实提升我市规划建设水平,城市长远健康发展,保障老年人及弱势群体权益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系针对性准、操作性强、可行性高的建议。我委会同市体育局、市文旅局等协办部门对各位委员的建议进行深入研究,现将下一步工作打算向各位委员作如下汇报:

    (一)树立城市规划设计应对理念

    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把应对老龄化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项长期发展理念,把满足包括老龄人在内全体市民对于宜居环境的要求作为规划目标,将其影响贯穿到城市规划编制的全过程。把老年人作为城市特殊群体,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休闲以及社会抚养问题,注重老龄化趋势对城市发展中人口结构、产业结构、郊区化发展、交通模式、居住模式、城市各类用地布局等带来的影响的分析,对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规划策略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调整。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预案信息以及应对情况等与老年人权益密切相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府信息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等服务;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提供语音、字幕、手语等信息交流服务等;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官、无障碍专家、媒体记者、老年人代表等成立市级督导员队伍,开展督导工作。

    (二)多渠道拓展规划建设广度和深度

    在规划过程中,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广开言路,征集民众智慧,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都统一进来。同时,针对现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创新举措。市建委已启动编制的《南京市无障碍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引入了东南大学和华北设计院等专业团队,从构思阶段就开始贡献智慧,对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评估,对各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即将征求各部门及部分老年人、残疾人意见,同时,引入日本、新加坡及国内安徽金寨县等地区的先进做法,力求规划设计到边到角,从老年人、残疾人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我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市各职能部门完善意见反馈与投诉的邮箱、电话等,畅通市民反馈通道。

    (三)常态化推进建设落实问题整改

    市建委将着力督促参建各方履行职责,在项目立项审批、初步设计审批、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标准;落实全流程管理,加强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把关,让市民及特殊群体参与进来。无障碍方面,确保新建的无障碍设施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相衔接,同时开展无障碍改造,结合小区出新、主次干道整治等工作对已建成的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进行无障碍改造,逐步完善既有设施的无障碍环境。市体育局将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对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进行提档升级,新建改建8个体育公园,建成100公里健身步道;结合南京市城市更新、老旧小区出新改造,新建改建20个“百姓健身房”、50片室外灯光球场。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将严格落实《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坚持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充分兼顾老年人的需求,积极推行《老年人室内健身场所要求》(T/CSGF009-2020),拓展老年人健身活动空间。此外,还将以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为契机,建立开放服务公示制度,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引导支持更多的体育场馆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健身提供服务。

    十分感谢诸位委员对我市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诚挚地希望你们能继续关注城建事业,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