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民进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2022年1月21日,印发《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全过程,纳入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全过程,持续推动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劳动教育。我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推进、教育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劳动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至少向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一次劳动教育情况,研究并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市教育局牵头成立市劳动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各学段劳动教育的分类指导。同时构建南京市学校劳动教育交流展示平台,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南京市劳动教育实验区、特色学校建设单位申报评选工作。以实验区、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发挥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深入开展,形成区域劳动教育特色。
(二)完善课程体系,落实落细劳动教育。我市贯彻《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强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和中小幼学段相互贯通。一是国家课程开足开齐。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对各学段劳动教育的课时要求,全市各板块、各学校严格落实课时安排。学校在开足规定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把校外劳动实践和学校的校内劳动教育进行统筹安排。二是特色课程百花齐放。鼓励各板块中小学充分结合本地、本校资源,设置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开设劳动实践岗位、开辟种植养殖区域、开展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等主题劳动实践类课程。职业院校结合本产业发展和学生需求,普遍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有效组织学生参加学工、学农、学军实践。将劳动实践教育与学校文化相结合,形成校本特色课程,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三是志愿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校积极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作用,以班级、小组或团队为单位,组织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公共场所等社会性的劳动实践课程和活动,学校每年常态化组织校外综合实践、学农、社区清洁劳动、垃圾分类、文明城市创建及“雏鹰假日小队”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发现、探访、点赞身边的劳动者,加强对劳动精神以及劳动创造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等观念的认同。
(三)整合各类资源,助力实施劳动教育。通过自建、共建和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等方式,加快劳动实践教育场所建设。以板块为主统筹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利用现有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研学基地等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丰富区域劳动实践基地资源。同时在现有各板块社会实践基地基础上,行业联动,开发行业系统特色基地。如联合市农业农村局,评定南京市青少年现代农业文明校外实践基地30家,编制发布了全国首个农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地方标准——《青少年现代农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加强休闲农业与劳动教育、农耕文化传承、少先队活动等主题的融合。
(四)改进评价机制,引领保障劳动教育。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时启动《成长的脚印》修订工作。指导板块修订完善本区域中小学综合评估方案,建立学生劳动档案,开展写实记录和增值性评价,形成学生劳动教育“数字画像”。通过颁发“劳动奖章”、评选“劳动小能手”等方式营造师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将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对各区域教育质量评估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督促各板块、各学校有序推进劳动教育工作。
二、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一)强化多方协作。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场景的融合,形成“三轨同步”的劳动教育立体空间格局和劳动价值追求。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开展亲子劳动、项目合作等方式,增进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养成劳动习惯。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资源,发挥部门、行业主观能动性,积极保障劳动教育的稳健发展,促进劳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创新性开展。
(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板块为主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机制。统筹建立不同专业特色学校劳动教育资源互补共享机制,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现代企业、美丽乡村、红色基地等方面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公共设施开展劳动教育。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走进军营、深入农村开展体验活动。促进校内校外劳动教育线上线下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对接。
(三)强化师资培养。积极建设专兼职教研员、学校专兼职教师、校外特聘教师3支劳动教育人才队伍。2022年起,各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劳动教育专职教师,形成以专职教师为主导,兼职教师相结合的课程实施队伍。将劳动教育课教师纳入教师职称评审范围,建立健全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保障劳动教育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待遇。
(四)强化督导检查。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劳动教育职责、保障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学校劳动教育必修开课率、劳动实践组织、教学指导等实施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同时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地区、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将支持学生劳动教育情况纳入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报告事项。
(五)强化宣传引导。广泛深入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及时总结推广学校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每年开展劳动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劳动小标兵等评选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民进南京市委对南京劳动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教育局
2022年7月30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