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卞开勤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时间银行”体系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做好顶层设计,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议
一是组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推进领导小组。根据《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宁政办发〔2019〕38号),成立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推进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各成员单位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协同推进时间银行建设。
二是建立全市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注册、需求发布、服务过程、时间存入及转移、服务评价等功能,保障志愿者的通存通兑。在用户端方面,时间银行依托“我的南京”APP接入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手机端,在“我的南京”APP开辟“时间银行”专栏,供市民实时查询时间存储、消费等情况,平台注册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时应对其身份特征、社保、信用等信息进行比对,确保服务在安全、守信的环境下进行。
三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性。目前,南京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信息平台已运用区块链技术,使用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已备案并取得备案编号,已实现志愿者档案、服务对象档案、工单信息上链,创建时间银行区块链账本,对“时间”的产生、流通、消耗、捐赠等生命周期进行完整记录,永久保存。同时,对接多个部门进行数据比对,比如,公安部门违法犯罪记录比对、发改委信用记录等。
下一步,我们将依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体系建设的通知》(宁政办发〔2022〕24号)要求充分继续发挥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推进领导小组职能,完善市、区两级工作推进机制,继续扩充信息系统存储,做好数据备份、容灾处理,提升系统安全性、流畅性。
二、关于“提高主体认知,组建专业队伍”的建议
一是广泛开展宣传。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点、宣传栏,小广场等渠道,宣传时间银行政策理论及注册流程,持续开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进社区、进高校、进机关、进企业宣讲,结合“敬老月”、重阳节开展大型活动。依托南京青年志愿服务城市站点,在醒目位置放置张贴养老“时间银行”政策解读、成果宣传等展板,面向群众积极开展宣传和普及,让更多人知晓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并参与其中。在政府举办的各级老年大学应通过宣传栏等形式,向学员宣传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有效调动行业新闻宣传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各方、行业内外的积极性,先后发布新闻稿件300余篇,受到央视、省、市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如央视《夕阳红》、省台《新闻360》、《中国社会报》等。同时,充分利用市属媒体平台、区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文明南京”新媒体矩阵等广泛宣传报道,讲好典型故事,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二是加强服务培训。市级及各区时间银行常态开展“线上大练兵”、时间银行运营管理等业务培训,每年培训近1000人次,不断提高运营组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三是开展专业培训。我们建立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培训体系。开展了志愿者轮训及社工、救护员等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专业性。同时,协调团市委等部门,积极组织有意向参与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专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提供有关急救知识、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能力水平和志愿服务质量。通过部门联动,合力推动提升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服务专业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制作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宣传画册,向全市各级站点进行投送等手段不断提高社会知晓度。加强与地图服务商合作,逐步实现服务站点在线查询。同时,继续优化培训体系,培育专业化培训队伍,不断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及水平。
三、关于“完善管理制度,设计标准体系”的建议
(一)构建四级管理体系。《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宁政办发〔2019〕38号)要求,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构建了市、区、街、社四级管理体系。目前市级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管理中心设置在南京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主要职能为:管理全市时间银行运行系统;组织实施时间银行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建设,开展相关培训;指导各区开展志愿者注册,服务存储、兑换等工作;评估、监管时间银行运行绩效;各区具体组织实施本区时间银行工作;街镇、社区负责建立和管理时间银行服务点,主要开展时间银行政策宣传,帮助老年人发布服务需求,指导市民注册时间银行志愿者,根据需要开展志愿者培训,协调志愿者与老年人的服务对接等工作。
二是健全服务监督机制。我们在信息管理平台提供志愿者及服务对象双向评价机制,建立信用分制度,通过GPS定位对志愿者服务轨迹进行监测。同时开展电话回访及上门检查等方式对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各项服务进行监管。今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体系建设的通知》(宁政办发〔2022〕24号)要求市、区建立监管机制,对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订单真实性、服务知晓度和满意度进行抽查。我们通过大数据系统对居家服务与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服务订单进行比对,对未提供服务的或已纳入居家服务绩效补贴的,由区级撤销有关服务订单,记录有关情况,回收已发放时间。对虚假服务的人员,视情况给予暂时冻结账号直至注销账号等不同程度处理。
三是制定服务标准制度。2020年9月,我局印发了《关于印发〈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系列标准(修订版)〉的通知》(宁民养老〔2020〕148号),在原有标准基础上补充建立了多项管理方法,建立可《区级时间银行运营考核标准》、《时间银行非专业服务项目》等15项服务标准。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对订单真实性、服务知晓度和满意度开展回访、抽查,探索管理服务机构评级工作,落实市、区、街(镇)、社区(村)各级站点责任,逐级进行考评。同时,加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标准化建设,打造地标、行标,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服务提供标准化指南。
四、关于“加强风险管控,保障各方权益”的建议
一是服务条例有指引。《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本市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政务数据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信息管理平台,发布服务对象需求、预存和转移志愿者服务时间、评价志愿服务等。志愿者或者其直系亲属进入老龄后,可以将志愿者预存的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兑换同等时长的养老服务。
二是专项资金有保障。市政府在市慈善总会设立了时间银行基金,市财政划入资金1000万元,并向社会公开募集。主要用于化解时间银行运行风险、为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发放服务时间;此外,志愿者因户籍迁离本市需注销账户时,按照最新公布的非全日制小时工工资标准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目前,市财政已累计拨付1485万元用于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包括:时间银行专项基金1000万元、时间银行信息平台建设310万元、管理运营经费175万元。
三是意外保险保平安。各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均购买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服务意外责任险,保险按服务订单期限进行生效,保障志愿者、服务对象、站点三方权益。
下一步,将依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体系建设的通知》(宁政办发〔2022〕24号)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充实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专项基金。修订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基层站点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区级完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服务保险制度,降低服务风险。
五、关于“树立典型样板,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是网格发展有布局。我市是全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首批试点市之一,我们以“一张网、五统一”(构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体系,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服务统一标准)夯实网格治理基础,将矛盾纠纷、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民生服务、文明倡导等基层社会治理事务统一纳入网格,网格员及时收集、上报、处理各类基层社会治理事务,动态掌握群众需求,妥善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及时回应百姓诉求。
二是优秀典型有表扬。自2020年以来,南京市民政局依据《时间银行奖惩办法》已连续2年开展优秀典型评选活动,累计对全市24个优秀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服务点及64名优秀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进行了通报表扬。同时江北新区、栖霞区、建邺区等多个区与多个街镇也对辖区内的时间银行志愿者与服务点进行了荣誉评选与公示表扬。2019年养老服务“时间银行”项目获得市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奖励,市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对工作突出的区和社会组织给予鼓励。2022年高淳区、雨花台区等区也开展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创新项目申报。
三是志愿服务有激励。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了志愿者星级管理,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00、300、600、1000、1500小时的,可获评为1-5星级志愿者,提供在线记录证明,并依申请免费提供书面证明。对达到一定时间积分的志愿者,根据有关规定,享受在一定年度内或一定次数免费游览市属文博场馆或景区公园及乘坐地铁、公交优惠等关爱措施。定期开展优秀站点、优秀志愿者评选,通过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其中优秀志愿者推荐成为南京“诚实守信好市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鼓励各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开展创新试点工作,对示范引领性强的项目,逐步落实对志愿者的各项关爱举措。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养老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民政局
2022年7月14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