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416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以数字化转型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水平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7 15:45 来源:市委政法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陆燕、鲁宏振、王春伟、杨栋、谷劲松、沈茜、崔曙平、陆俊、严震、张霆辉、孙晓佳、陈卫新、邵中琳、金炜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数字化转型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水平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委会同市大数据管理局、市民政局、市政务办认真做好办理工作,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智慧治理工作,在今年印发的《南京市制度创新、治理变革示范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中,专门提出“智慧赋能增效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基层治理各相关部门系统的融通,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系统在基层的应用质效,推进基层工作“一终端”,做到数据一次采集、按需共享,业务一次办理、网上流转。今年以来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市、区、街镇三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实体化机构功能完善,建立分工协作、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工作机制。按照《南京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市城运中心组建,实行专班化运行。编制《南京市“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办法(暂行)》,明确三级城运中心联动工作机制。编制《区城市数字化治理指挥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评估参考标准(试行)》,推进区级城运中心实体化运行。推进市城运中心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分别开发新冠肺炎抗原自测信息上传小程序和外来人员信息上报小程序。在各板块全面推广协查电话“来电名片”和智能外呼功能减轻基层一线工作负担。建立城运系统视频会议体系,保障市、区、点位三级视频会议召开。开展“一网统管”疫情防控轻应用案例征集活动,全面挖掘数字化抗疫应用成果。

    二是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大数据局、市公安局推进“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建设。依托“我的南京”手机APP,打造开放、共建的社区服务生态圈,通过各类管理和服务应用,完成应用注册、应用授权、应用服务监控、应用访问监控、门户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建设,为居民、社工、网格员、街道工作人员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网格化服务应用接入“我的南京”APP,推出“呵护家园”“我不住这里”“居住申报”、“出租屋申报”“居住证申报”“网格工作台”等多个政务服务应用;通过南京市实有人口信息动态采集和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各政务部门系统中涉及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的政务数据进行归集和共享,为各业务流程创新和应用开发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服务。

    三是深化政务数据共享服务。出台《关于加快全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和数据有序共享的工作意见》,编制《南京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数据资源制度规范建设;部署并试运行“我的南京”政务版;建成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数据的共享交换,截至目前,平台汇集的总数据超200亿条,数据存储容量超3TB,日交换数据量超过7GB,覆盖人口、企业、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领域。通过数据归集,平台开设了200多个数据服务接口,供各区和公安、人社、房产等部门调用,累计调用超过2亿次,支撑全市防疫指挥、“一网统管”、营商环境、智慧人社、阳光惠民等百余项应用场景和各级政务部门数据共享需求。

    四是数据赋能疫情防控工作。出台《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的十项举措》,构建理顺平急转换“一组机制”,开展为期4个月的全市实有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员信息采集登记工作,通过汇聚基础数据、通信专项数据、防疫专项数据及公安警种专业数据,形成“数据排查,人员核查”的人口管理新模式,对全市1000余万人口数据进行比对,精准筛选出80余万条数据推送基层开展核查,更精确掌握实有人口中“人户分离”情况;通过“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实时数据,对各板块网格队伍建设、网格信息采集复核、巡查工作开展等情况进行督查,每月通报讲评;强化科技赋能,根据实战需要,汇聚梳理相关部门数据,精准推送到网格,提高基层工作效能。

    五是加强与居民的联系互动。当前,同小区、同社区居民自发建立微信群已经是常态,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基层治理,微信群的一键发布、全天在线、协作互动模式,都取得了较好的实战效果。市委政法委今年以来牵头实施“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实现全市综合网格微信群全覆盖,方便市民咨询政策、反映诉求”民生实事项目,是按照“一格一群”的标准,由综合网格的网格员发起建立网格微信群,邀请网格群众居(村)民、物业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入群,通过在线发布、微信沟通、互动回应等方式,零时差、零距离处置网格内公共事务,为提升网格服务管理质效、促进协商共治建立坚实可靠的阵地。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提案中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基层智慧治理能力水平,主要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重点推进。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搭建市、区、街镇上下贯通、反应迅速的一体化指挥技术支撑平台,提供常态化的三级指挥调度支撑能力。建设基于“随手拍”的“一网共治”能力平台,精准识别市民对于城市管理和政务服务的需求,形成“随手拍”问题发现、智能过滤和分类识别的能力,为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提供技术服务。

    二是强化服务基层。作为南京市政务应用统一终端入口,“我的南京”政务版工作平台将围绕政务APP归并整合为基层减负有关目标,有效减少基层手机政务软件数量。同时,重点抓好以“我的南京”政务版为工作平台的数据共享应用,打通与综治、应急、民政等市延伸到基层各类系统的关联,推动人、房、空间、单位等基础数据的统一采集,并向基层实际应用需求共享数据,实现数据纵向双向互动,为基层管理事项的闭环处置、治理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强化创新共享。坚持需求导向、应用导向,从“我建你用”转为“你用我建”,突出“市级统、区级特、街社用”的思路,积极推动区街层级因地制宜开展社区治理应用开发;加强共享交换平台优化,为下一步城市数字治理、政企数据融合等做好支撑服务。拓展数据共享的广度,将相关市属国有企业纳入全市政务数据管理范畴,接入市政务外网和市共享交换平台,加强数据共享交换。

    四是强化“平战结合”。落实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设,推进智慧小区、智慧校园等建设,强化地理实体、实景三维和地名地址的建设,促进治理体系大数据场景中的应用效能。探索针对“战时”所含的疫情、安全生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案事件等场景,提前开发相关应急处置应用模块,提供汇聚线索、评估风险、预警通报、督办处置等应用功能,确保应急状态下立即响应。

    五是强化共治共享。继续深化网格微信群建设,规范网格微信群功能设置,围绕建立“线上+线下”和“网格+网络”的综合联动格局,完善多元主体共存的扁平化运行机制、问题快速反应处理机制,构建联系、服务、互动、响应群众需求的线上平台,实现居民打开微信即可参与社区事务、随时在线“发声”。

    再次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市社会治理工作的热忱关注和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具有南京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路径,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期待继续得到各位委员的密切关注、持续支持!

    中共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

    2022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