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2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九三学社南京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以数字化促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和智慧交通产业化的建议》提案收悉,提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局高度重视,经与市相关部门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由市交通局牵头研究形成公交一体化推进计划
我市始终秉承公交优先发展理念,聚焦市民公共出行需求,持续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一体化服务网络,大力促进公交一体化融合发展。
(一)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发展总体情况
2021年底,随着全省首条跨市城轨宁句城际线和地铁2号线西延线建成通车,南京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达到11条,运营总里程达到427公里,全国排名上升至第五,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正在形成;全市开通地面公交线路804条、投入公交运营车辆8814辆,实现了全域公交。目前,南京已基本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网络、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延伸和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多元公交网络体系。克服疫情影响,2021年全年公共交通客运量达14.78亿人次,同比上升1.23%,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比例超过50%。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刚发布的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南京公共交通领域服务满意度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排名第一。
(二)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规划层面,强化公交与轨道的衔接。2021-2022年,我局牵头相继印发《南京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南京市“十四五”综合运输服务发展规划》《南京市“十四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以及《南京市公交场站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等规划方案,科学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明确要加强公交站点与轨道站点的接驳,优化地面交通线网,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的协同配合,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多层次地面公交为网络、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同时。每条轨道线路在规划设计阶段还会开展“轨道与地面交通一体化”专题规划研究,包括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慢行、小汽车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设施体系。
二是运营层面,推进公交和轨道线网融合。今年3月份,我局印发《南京市“公交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专项实施方案》(宁交运输〔2022〕140号),积极推动公交和轨道一张图、一张网建设,推进常规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在站点换乘、信息衔接、换乘优惠等方面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同时,在印发的《2022年全市运输服务工作要点》和《南京市公共交通2022年度行动计划》中,将推进轨道交通、地面常规公交融合发展、加强地铁换乘便捷度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予以推进。
三是实施层面,完善地铁与地面公交联程优惠。2019年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及南京市财政局共同印发《关于调整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政策的通知》(宁发改服价字〔2019〕69号),明确全市范围内,首次刷卡计时(地铁、有轨电车按刷卡进闸机计时)90分钟之内,公交车、有轨电车、轮渡之间换乘,地铁换乘公交车、有轨电车、轮渡,由现行1.00元/人次优惠增加到1.60元/人次;公交车、有轨电车、轮渡换乘地铁,现行1.00元/人次优惠不变。
(三)下一步工作
地铁和常规公交都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发挥公共交通作用,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十分必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积极采纳您所提出的建议,加强地铁和常规公交融合发展,研究公交一体化推进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开展地铁和常规公交发展相关研究,重点围绕地铁和常规公交定位、地铁站点建设与公交换乘问题等内容,加强对地铁和常规公交融合发展的指引。二是系统谋划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两网融合,提前介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环节,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阶段,组织地铁、城市公交运营单位统筹考虑,提前做好常规公交线网优化、线路变更、车辆和人员统筹等工作。三是重点抓好便捷换乘。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换乘接驳站点、线路、频度等方面的优化,加强换乘信息衔接,2022年,力争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150米内设有常规公交站点的比例超过80%,逐步构建绿色、高效、舒适的现代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二、关于由市科技局牵头以紫东综合交通实验室为平台形成一体化公交数字化推进计划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南京市联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等单位发起组建南京紫东综合交通实验室(以下简称“交通实验室”)。
2020年9月,南京紫东综合交通实验室登记成立,目前实验室日常办公60余人,已组建新材料、工程建设、基础设施管养、交通装备等四个研发部,相关设备分批采购和安装调试。
交通实验室的发起单位东南大学、中交集团、交通部公路院、十四所、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养、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交通运输装备研制”等方面的科研和应用能力处于国内顶尖水平,拥有综合评估全国排名A+的交通运输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点,建有“国家物联网领域双创平台、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相关科技平台,在承担各类桥隧路网以及轨道交通方面重大工程积累了巨大的建设经验和顶尖技术,为开展数字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经沟通,交通实验室将按照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市科技局也将积极配合,认真做好相关课题立项的准备和协调服务工作。
三、关于由市工信局牵头形成智慧交通产业化推进计划
市工信局发挥市创新产品推广办公室作用,会同各板块、各职能部门根据市委一号文相关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包括轨道交通产业在内的八大产业链应用场景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出台《南京市关于加快应用场景开发建设2021年行动方案》《2021年市级部门和单位应用场景开发建设目标任务》等文件,细化明确目标任务。二是搭建应用场景云平台。上线“南京市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平台”,搭建应用场景发布厅、创新产品展示馆、供需对接平台,打造集中统一的线上交流展示渠道。三是征集发布应用场景。按照市委全会提出的相关工作要求,通过“南京市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平台”线上发布应用场景。目前,全市累计发布包括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承建的5G+MEC智慧轨道交通项目,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宁句城际设备系统建设项目等智慧交通在内的八大产业链应用场景超1000个。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根据今年市委一号文有关“培育打造一批重点领域和未来产业先进技术应用场景”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应用场景建设工作规划,指导推进全市应用场景建设工作。聚焦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建设,城轨智能制造,智能运维等领域,重点围绕全时全景智慧车站管控系统、线路实时感知系统、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系统、轨交下一代信号系统、新型列车、轨道交通车辆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智慧交通应用场景。
四、关于由市发改委统筹协调打造全国交通重镇
市发改委协同相关区和部门积极行动,推动“智慧+交通”相关项目,在交通各领域形成了一批良好的智慧化、数字化、产业化示范。城市公交方面,在江宁、秦淮、建邺等区开展智能网联示范应用试点,打造江心洲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基于物联网和5G技术,实现自动驾驶多场景集中示范。高速公路方面,全力支持打造省道126全寿命周期智慧公路科技示范工程,探索数字化技术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公路养护、路网管理全寿命周期的应用。
轨道交通方面,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覆盖了从研发创新、工程建设、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到综合服务的所有环节和领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轨道交通产品竞争力较为突出,形成了以江北新区为核心,南京经开区、江宁开发区和浦口经开区为支撑的“一主三副”产业空间布局,集聚了中车浦镇、十四所、康尼机电、恩瑞特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研究中心落户南京,南京将加快推进公共交通数字化转型发展,通过建设多功能协同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互联互通。“十四五”期间,市发改委将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大力度支持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向,积极推动公共交通智慧化和智慧交通产业化,加快培育产业生态,做大做强做优产业,抢占智慧交通产业发展高地。
最后,再次感谢贵委对南京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2022年7月5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